试析儒家管理思想的现代价值
2017-11-25杨丽娜
林 青 杨丽娜
试析儒家管理思想的现代价值
林 青 杨丽娜
儒家管理思想于现代管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承认两者的区别,是对儒家管理思想的公平评价;看到联系,才能通过整理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儒家管理思想进行继承和发展,使之具有新的思想内涵和时代特色。
儒家 现代管理 思想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的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伦理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何挖掘儒家文化所包含的积极因素,做到保留精华,剔除糟粕,是儒家思想能否在当代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关键。
一、儒家思想的总体特征
儒家文化产生于春秋时期,兴于汉代,它作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形成的聪明才智,其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多样性、整体性、层次性,使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产生出不同的理论成果,而这些思想,至今仍然继续闪耀着光芒,对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
(一)开放性
儒家学说由孔子创立,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儒家思想在保持其基本特性的同时,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必然会有所变化。董仲舒适应统治者统需要,在吸收各家学说基础上,建构的“天人感应”儒家神学体系;程朱陆王等人吸取佛道二家思想形成了独特的思辨化、形上化的宋明理学思想;王夫之、黄宗羲等人开始注重西方科学的“质测之学”;五四以来的现代新儒家则主张吸收民主、科学的思想,试图“内圣开出新外王”;从以上儒家思想发展脉络来看,儒学无疑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儒学的这种发展变化,根源于它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使它在面对新的现实和理论挑战时能进行自我调整、发展和更新。
(二)多样性
儒家思想根源于农业经济为主的经济形态和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社会,它与专制制度相结合之后,在中国的社会发展中,具有了多种形态的存在方式,以不同的途径起着稳定和调控社会关系的功能。按照儒学的形态,我们大致可以把历史上的儒学划分为制度的儒家、伦理的儒家、精神的儒家。所谓制度的儒家,就是政治与儒家思想相结合而形成的儒家思想的意识形态化、政治化;而伦理的儒家,则是指“百姓日用而不知”,在日常人际交往之中所体现出的儒家思想和文化;精神的儒家,是指以儒家的思想为价值取向的一种人生态度。
(三)整体性
儒家思想具有明显整体性思维方式的特征。所谓整体性思维,指的是把人类社会与外部世界构成的整个宇宙当作一个有机的整体结构。儒家整体性思维最典型的体现在其主张的“天人合一”观念中。孟子明确地提出“尽心知性则知天”的体道途径。他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孟子·尽心下》)认为通过“尽心知性”、“存心养性”的内在道德修养可以以达到与天道沟通。《中庸》对这一思想进行了进一步发挥,提出:“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在这种整体性的思维模式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启发内心的德性之知,便可以达到对客观主宰性的‘天命”、“天道”的认识和体证,把握了“天命”“天道”,也就达到了“天人合一”理想境界。
二、儒家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的关系
(一)儒家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的区别
第一,是德与法的区别。儒家崇尚“德治”,追求道德修养,以伦理道德作为管理工具;而现代企业管理是以规范化的制度为核心,强调“法治”。其二,是德与才的冲突。儒家注重主体意识的培养,把道德自觉、道德主体性看做为人的首要问题;而现代管理中注重的是人的胜任力,需要的是掌握各种专业技能的技术人才。其三,是和与争的分歧。儒家“尚和”,讲求和睦友善,以谦让为美德;而现代社会中,竞争成为一种常态,它存在于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人和企业才能在竞争中于不败之地。
(二)儒家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的联系
第一,儒家主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推己及人的仁爱思想与现代管理追求的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的原则是相通的。其次,儒家十分重视诚信的价值,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在孔子看来,诚信是立人之本。对于现代管理来讲,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必须首先以诚信入手。第三,儒家的群体意识与现代管理过程中所提倡的“团队精神”精神与相契合。儒家文化重视群体价值,提倡个体之间互助合作,把为群体做贡献当成是自己职责和荣耀,与现代管理强调团队建设,强调个人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是一致的。
三、儒家管理思想的现代价值
由于儒家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不同,他们之间必然存在着内在的差异,但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看,这种差异不仅仅是两者之间的冲突,还可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尽管其与现代管理存在诸多差异,只要善加运用,儒家管理思想也可以转化为促进现代企业管理的合理因素,从而形成二者的互补关系。
(一)“仁”与人本管理
“仁”是儒家思想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儒家把“仁”与血亲之爱联系在一起,孟子说:“仁之实,事亲是也”。(《孟子•离娄上》)在儒家看来,“仁”最初的意义,就体现在父母与儿女之间、兄弟之间的亲情和关爱上。但儒家把血亲之爱加以延伸和展扩,即从自己的父母兄弟做起,然后扩充到其他人,最终“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
仁者爱人,是儒家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准则。从管理学角度看,就是要重视对人的情感投入和人格尊重。以儒家的“仁”学来促进人本管理,就是强调的是对人的真正尊重和关爱,改变过去“萝卜加大棒”式的管理方法,重视人作为管理活动主体的作用,从“以物为本”转为“以人为本”的阶段。关注人的内心需要、尊重人的自我价值、发掘人的无限潜能的同时,实现了从“物化”的他律管理到“人化”的自律管理的管理理念的飞跃。
(二)“德”“礼”并重与企业文化管理
孔子提出了“德治”思想。他说:“为政以德,譬似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在他看来,以道德教化来管理,人就会像群星围绕北极星那样,环绕在管理者的周围。德治的实现途径是教化。孔子的教化思想注重“言传”和“身教”相结合,一方面注重以教育的方式去教导、指导人;另一方面孔子强调了领导者要以身作则的重要性,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孔子重“德”的同时也强调“礼”的重要性。他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就是说,除了用道德教化去引导和熏陶之外,还要用“礼”来约束人的行为,使组织成员的行为规范符合企业文化的要求。从企业文化管理的角度看,孔子“德”、“礼”并重的观点,指出了企业文化作为“软”管理的重要性。注重企业文化、价值观教育对个人行为的塑造和影响,但并不忽视企业规范和行为准则作为外在控制的重要性,成员的言行举止要符合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内在控制要与外在控制的结合。
(三)“诚”“信”与形象管理
诚信,是人际交往中的道德表现。孔子在谈为政之道时说:“民无信不立”(《论语 · 颜渊》),这里的“信”,就是信任。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做到心口如一且讲信用,就会获得别人的信任。现代社会,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是一种契约社会、信用社会,因此,重约守信、诚信为本,是现代企业和组织必须具备的道德准则。因此,任何组织和机构都要有契约精神和法治观念,不能言而无信,见利忘义,甚至背信弃义。不信守契约,是自毁形象,自寻死路。从古至今,中华民族都把“童叟无欺”看做是经营中的基本的道德准则,这其中体现的便是把诚实守信当作企业的生命的一种形象意识。
综上所述,儒家传统文化作为古人留下的宝贵文化资源,有着丰富的内涵,儒家管理思想应该也可以为我国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提供丰富的精神资源。通过对儒家管理思想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儒家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存在着一些差异,但也有着一些共同点,在某些方面可以达到一定程度的契合与互补,使儒家思想可以对现代管理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但应当看到,儒家思想毕竟是在传统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旧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制度的局限甚至落后之处,不可避免地反映和渗透到儒家思想之中,因此,要发挥儒家管理思想的现代价值,必须要对儒家思想对其进行扬弃和再造,通过整理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此基础上对儒家管理思想进行继承和发展,使之具有新的思想内涵和时代特色。这既是对现代管理理论的丰富,也是对儒家管理思想的发展,更是儒家思想所具有的开放性、兼容性的直接体现。
[1]孙聚友.儒家管理哲学新论[M].济南:齐鲁书社,2003.
[2]崔秀芬.付金凤.儒家管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北方论丛,2003(05):65~67.
[3]杜维明.当代中国需要自我更新的儒学[J].人民论坛,2014(06):20~23.
[4]康洪江.儒家管理哲学的当代思考[J].现代交际,2016(03):28~30.
(作者单位: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青年拔尖项目“儒家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研究”(项目编号:BJ2017079)。
林青(1978-),男,汉族,河北邢台人,博士在读,河北建筑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哲学、管理哲学;杨丽娜(1981-),女,汉族,河北邢台人,硕士,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