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7-11-25山东职业学院思政部吕立宁
文/山东职业学院思政部 吕立宁
关于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文/山东职业学院思政部 吕立宁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要求,也是深化对高职教育本质认识的必然结果。在当前形势下,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与社会现实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加强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重要课题。
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策
加强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未来教育事业的重要影响要素。人文素质在高职学生成长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能够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与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在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面普遍存在着重“理”轻“文,重“技能”轻“人文”的片面思想,导致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堪忧,与社会的要求相差巨大。高职院校不应当仅仅将工作重点局限在专业知识层面上,而必须从价值理念、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学生培养等方面着手,创建适应当下教育需求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行之有效地改善现阶段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现状,逐步提升高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职学生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一、现实迫切需要加强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导致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高职业素质、增强人才的综合竞争力,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首先,经验证明,任何一所举办成功、生命力持久的高职院校,不论其院校自身发展,还是对学生的培养,无不重视和有效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是实践基础,加强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必须承认,人文素养是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软基础”,也是学生能够可持续发展的软实力、软技能。
当前,高职院校过于迎合企业需求,在“实用为主”和“够用为度”的思想指导下,一味追求就业率,导致学生的实践技能往往停留在低层次,仅能满足当前的岗位要求,而无法利用专业理论做指导进一步提高技能,创新性地进行生产实践活动。因此,高职院校应优化课程设置,提供学生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课程,既要有专业课程,也要有发展人格的普通教育和人文教育方面的课程,为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自我提高、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打下基础。
其次,加强高职人文素质教育也是教育本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真正的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德、智、体、美等全面协调发展。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离不开人的和谐、全面发展。加强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学生“精神成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理论修养、道德修养,培养责任感、使命感。人文教育可以弥补技术教育对人精神层面的忽视,培养完整的职业人,规范职业人对科技成果的利用行为,更好地造福人类;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礼仪修养、政治修养,增强学生处事修为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可以提高学生认识世界的全面性和深刻性,扩大学生视野,增强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树立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和坚忍不拔、知难而进的乐观向上的精神,更易在自身的工作中做出出色的业绩和贡献。
二、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现状
(一)社会责任感弱化,公德意识淡漠。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等错误的价值观念对高职学生思想道德形成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一些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漠,以自我为中心,看重物质利益和个人发展,缺少奉献精神;一些高职学生认为到职业院校就是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有利于直接就业,没必要学习人文方面的知识,功利色彩严重;一些高职学生只为自己着想,对他人缺乏爱心,自私冷漠,缺乏正义感。另外,部分高职学生公德意识不强,诚信方面,存在考试作弊、作业抄袭严重、求职履历造假、骗贷逃贷等问题。
(二)文化功底较差,人文知识匮乏。相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高职学生的文化功底普遍较差,有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在文学艺术修养、语言文字表达、文字书写等方面表现较为欠缺,常常错字连篇,词不达意。工作时语言生硬,态度急躁,不能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
(三)缺乏人生追求,人文精神缺失。一些高职学生精神空虚,心胸狭窄,情感脆弱,人生理想信念淡漠,他们认识不到人文知识的潜在功效,导致高职学生不思进取,游手好闲,对人生缺乏追求,心理较脆弱,对未来的生活信心不足。
(四)思维方式单一,缺乏创新力。很多高职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面较窄,适应能力较差。由于缺乏想象力、直觉等形象思维的训练,在思维方式上比较片面,考虑问题总是非此即彼,缺乏辩证思维。由于人文知识的缺乏和思维方式的局限,许多人往往形成模式化、程式化的思维定势,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人文素质低下,人文精神缺乏,必将导致人格不健全。如,造成人格境界低下,粗俗无知、美丑不分;导致技术滥用等。如果我们忽略人文素质的培养教育,让他们带着人格上的缺陷走向社会,那么,这对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将有害无益。
三、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一)更新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理念。一所现代化的大学,必须是人文学科与专业学科、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俱备的高校。高职院校必须更新理念,充分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对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真正把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确保这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持久推进。要把重点落实到培养学生形成完美的个性、健康的人格、创新的精神意识上来,指引大学生自觉提高人文素质和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帮助学生养成涉猎群书的习惯,培养他们的人文气息;纠正唯知识、唯分数的倾向,培养既有厚实的人文素养,又掌握高端技术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重构课程体系。目前,众多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中,职业技能课程在所有课程中所占的比例几乎达到95%,人文课程的设置门类和数量却十分不足。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人文课程应该占总课程的20%才较为恰当。遵循这一原则,我们首先应该提升人文课程在课程总体系中占的比例,使人文课程设置在数量上得到保证。其次我们应该在保证人文课程总课程量的前提下,对人文课程类别进行进一步的细化。有效的课程体系设置能让高职学生切实接受到足够数量和较高质量的人文课程,这些课程共同融汇为加强学生人文素养最直接的源泉。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优化教师资源配置。组建一支专兼职结合,专业、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的人文社科类教师队伍。对本校教师进行合理调配,选派最优秀的教授或者兼具职业工作经验的教师来讲授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引进和挖掘优秀校外人才,如人文学者、社会科学工作人员等。二是加强教师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对专业课教师和人文课教师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人文素质培训,同时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为教师提高自身修养提供动力。只有全体教师的人文素质得到整体提高,才能全面推进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工作。
(四)改革教学方法,强化人文实践。学生的实训不仅仅是在实验室做完简单的仪器操作或者完成固定的工艺流程,要在这些工作中的操作细节和管理上下功夫,将人文素质内涵融入实训课程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模块,将课程的操作步骤和规范形成固定的模式,同时在模式中加入人文的因素。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外出考察、参观等形式更加直观地对学生进行教育,锻造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五)有效利用网络文化营造人文教育氛围。当前,网络的高速发展为人文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浏览健康网站,把网络作为一个学习的工具和途径,防止学生进入网络误区。高职学院可在校园网上开辟“人文论坛”,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人文现状,同时,教师可以利用校园网进行人文方面的网上授课,最大限度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利用网络文化,营造人文教育的浓厚氛围。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应该认清自己的教育使命,不要急功近利,忽视和取消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把自己仅仅作为一个“技能培训”的场所。必须树立全面教育的观点,以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劳动者为己任,合理规划、统筹安排,从各个方面精心设计、稳步实施,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其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1]程焱.中职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文素质教育研究[J].职教通讯,2013(8):41-43.
[2]刘金梅.试论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综合素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189-1.
[3]王来柱.浅谈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03).
[4]丰坤武.人文素质教育读本[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09).
[5]吴霞,熊飞,肖智远,黄静潇.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6]王义道.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第三卷)[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