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五年新气象
2017-11-25黄硕旻
黄硕旻
社保五年新气象
黄硕旻
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由此可见,忧患意识已成为中国人血脉里的一部分,养老在这之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缓解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医疗和养老问题的担忧,在学习借鉴了国外的经验之后,养老保险制度应运而生,成为了政府为群众谋福祉的重要举措。
从创立至今,养老保险制度为无数的参保人员带来了生活上的便利,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们对于医疗和养老问题的忧虑,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这两个制度依然存在着种种问题。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从多个方面来改善养老保险制度。历时五年,这些举措极大地推动了养老保险的发展。值此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我们不妨来回顾一下养老保险制度这五年来的成果。
城乡:分立到并轨
养老保险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不得不将不同的参保群体进行划分。以养老保险为例,在对参保群体进行划分之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除去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需要由单位和个人来共同负担缴费之外,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都是由个人来负担缴费。
这种划分使得养老保险制度在实行的过程中存在着相关政策不一致、缴费标准高低落差大、管理资源分散等问题,对于政府部门来说造成了行政资源的浪费。作为普惠式的保险制度,想要提高参保者的待遇,需要更大的基金池和更高层级的统筹,而分离割裂的社保体系显然不能提供这样的条件。这使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城乡居民的养老待遇有着严重的区别,两者在身份认同上产生了相互排斥的现象。
有鉴于此,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对养老保险进行的城乡并轨成为工作的之一。事实上,在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行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其发展经历了由城镇职工推广到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在制度的实行上有着相似的模式,这使得养老保险制度在城乡并轨方面的阻力减小了。
2014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4〕8号),将面向两者的养老保险制度合并实施。到2015年底,全国所有县级行政区基本完成整合,实现了制度名称、政策标准、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四统一”。在整合之后,最显著的一个变化就是缴费水平发生了变化。原先参与城居保和新农保的人员缴费标准得到了统一,与此同时在原先的缴费档次上提供了更高的缴费档次,实现多缴多得。
受此影响,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保从广覆盖到全覆盖的进程也加快发展。截止2016年底,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了8.8亿人,相较于2012年的3亿人,实现了193%的增长率,社保基金结余的规模也从23941亿元增长到了43965亿元。
异地:断裂到接续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大量的人口涌入拥有区位优势的大城市,土地和人紧密结合的关系被打破,对于养老保险制度来说是一个重磅的冲击。过去依托于地域存在的养老保险关系在人口的流动面前往往难以维持,许多离开家乡的人们不得不面对养老保险断缴的情况。一些外出务工的人员,由于辗转在多个城市中打工,使得他们缴交养老保险的地点不断发生变化,不同地点办理的养老保险无法进行对接。对于这些辛劳的建设者来说,保险制度无法在他们身上有限地体现,对他们的打击不可谓不大。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解决异地养老保险的问题带来了契机。随着养老保险信息由书面材料转变为电子档案,人社信息网络的不断通联,使得身在异地的人们也能够方便地更新自己的信息。而随着前文提到的养老保险城乡并轨的实行,也推动了异地养老保险接续的进程。
人社部、财政部于在2014年印发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解决了城镇职工与城乡居民养老制度的衔接问题,这使得曾经办理过新农保和城居保的人群能将他们的缴费年限和金额进行对接。在此基础上,人社部又在2016年印发了《关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若干问题的通知》,进一步完善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相关规定。而人社部、财政部2017年印发的《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职业年金转移接续有关问题的通知》则解决了职工在机关事业和企业之间流动就业时基本养老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问题。至此,基本形成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基本养老保险的政策体系。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办理基本养老关系跨省转移接续200万人次,相较于2012年增长了74.4%。
对于社保的接续问题,人社部门不仅做好缴交方面的便利,而且在异地领取养老金方面也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在过去,领取养老金需要到当地的人社窗口办理一系列的手续才能,不仅耗费时间,对于一些身患疾病、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更是一种折磨。以福建省为例,作为著名的侨乡,许多离退休人员选择投靠国外的亲友,这使得领取养老金非常困难。
在这个局面下,人社部门将人脸识别这一新技术引入到养老金的领取资格认证方面,大大简化了领取养老金的流程。每年的养老金领取认证工作不再需要舟车劳顿,只需要一部手机,花上三五分钟就可以完成。这种便捷的服务得到了老人们的交口称赞。
养老体系的完善与探索
在过去的五年中,养老体系的建设除了并轨与接续之外,还做出了许多尝试。
在养老保险方面,探索如何补充完善养老保险机制成为新的目标。对于参保人群来说,退休金和在职时期的工资收入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对于一些积蓄不多的老人来说,一旦退休,生活水平将会急剧下降。虽然养老金水平从2005年以来连续上调,但随着中国老龄人口的不断激增,养老金的压力也将越来越大。因此,作为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补充部分,职业年金的发展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党的十八大之后,人社部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鼓励企业、社会团体等主体建立企业年金。统计数据显示,从2011年4.49万户到2016年7.63万户,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数量增长了70%;参加企业年金的人数也由2011年的1577万人增加到2325万人,涨幅高达47.3%。2016年底,企业年金结余达到11075亿元,实现了可持续的增长,逐渐起到了养老保险体系第二支柱的作用。
除此之外,为了能够更好地为老年群体服务,政府还大力推动了养老基础设施的建设。“十二五”以来,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地方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工作在持续推进。2013年至2015年,中央财政连续三年累计投入30亿元,支持建设10万个农村幸福院。2016年开始,中央财政继续每年投入10亿元、累计投入50亿元,在“十三五”期间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此外,民政部每年留存的部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50%用于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2017年分配资金额约为13亿元。2017年1月《福建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出台后,全国各地也对原有的相关法案进行补充完善,从社会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加以补充和完善,营造出一个更加和谐的老龄化社会。
结语
过去的五年,养老保险遵循着党的十八大会议的精神,向着全面覆盖、保障项目增加、结构更加稳定的目标前进着。10亿张社保卡,102项社保项目,无不彰显着我国社保事业的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