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两学一做』实现『四个变化』
2017-11-25王鸿飞
□王鸿飞
通过『两学一做』实现『四个变化』
□王鸿飞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部署。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突出“关键少数”并向基层延伸,中央就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提出了意见。4月16日,中央召开了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重要指示。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目的是唤醒党员意识,要以“四讲四有”为标准,做合格党员,在企业内部形成干部作表率,员工做贡献的良好氛围。讲政治、有信念就是在要求每个党员在政治上要合格;讲规矩、有纪律就是在守纪上要合格;讲道德、有品行就是品德上要合格;讲奉献、有作为就是在履职上要合格。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紧紧围绕生产经营这个中心,把企业的发展目标贯穿其中。
基于企业现状,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实现新变化:
一是在发展理念上要有新变化。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对一个企业来讲,发展快慢,效益如何,关键取决于理念,特别是决策者的理念。对照先进,反观自身。“十二五”期间,我们虽然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上有了大幅度提升,经营规模、职工收入明显增长,但与地处省会太原的其他兄弟单位相比,发展理念相对落后,思想观念也比较保守。这是客观实际,也是我们发展比较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十三五”时期,我们要把握机遇、赢得未来,就必须在理念上实现根本性转变,发展思路要告别过去,发展方向要面向未来。
理念一变天地宽。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关系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为我们消除思想上的困惑,破解经济发展中的难题,提供了根本指针。我们一定要深学笃用、牢牢把握,在认识上更加到位、行动上更加自觉,让新发展理念真正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
二是在工作作风上要有新变化。要在学习教育中培养作风。学好党章党规、学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两学一做”的基础和根本任务,全体党员,特别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素质教育,切实增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方面,坚持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专题学习与经常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把学习党章党规、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切实转变作风。
要在身体力行中带动作风。“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要有“走在前”“向我看”的担当,严格按照“把标杆立起来、把自身摆进来、把境界提上来”的要求,事事讲带头,时时作表率。
要在具体实践中锤炼作风。以实干为导向,眼里始终盯着问题、心中始终想着工作、肩上始终扛着责任,主动了解广大员工的所需所求,及时掌握工作现状,真抓实干,努力为广大员工办实事、办好事,在工作实践中锤炼作风,切实解决个别干部职工精神状态不佳、工作动力不足、担当意识不强的问题,努力实现作风大转变、效能大提升。
三是在精神状态上要有新变化。适应新常态,必须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步入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更要振奋精神,常在状态。
新常态下,无论形势、态势怎么变,要改变的,是我们的工作方法、发展方式,不变而且要增强的,是实践已证明的发展战略、干事劲头。这几年,公司的发展变化、成绩取得,在于保持了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在于秉持了打基础、利长远的发展理念,在于广大员工弘扬了“白加黑”“五加二”的奋斗精神,在于各级领导班子上下齐心协力共谋发展。
常在状态,关键要实干。实干就要精力在状态、兴趣在状态,不做“敲钟和尚”,不当“甩手掌柜”。实干就要对工作有激情、对职工群众有感情、对事业有痴情,情之所至,才能力之所及。只有这样,才能心里想着工作,精力用在工作。企业作出的部署,无论是领导人员还是普通员工,都要结合实际工作用心想,仔细琢磨,步步落实。
四是在文化建设上要有新变化。继续挖掘企业文化内核,始终坚持“以文化人”,大力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的精神文化建设,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积极推进企业诚信文化建设,以质量、安全为中心的行为文化建设和以塑造品牌为核心的形象文化建设,培育“安全文化”“质量文化”“学习型文化”等优秀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能够很好地融合到建工文化之中,能够触及员工灵魂、深入员工血液,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要以企业文化指引员工前进的方向,统一员工的思想和行动。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党员要做文化建设和企业发展的带头人。要把企业总体的发展方向与员工的个人成长相结合,打造一片让每位员工都能耕耘与收获的文化土壤,让文化真正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作者系山西省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