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伏龙山
2017-11-25陆建立
□陆建立
仰望伏龙山
□陆建立
慈东有座山,不大,远眺,其形状很有特点,像安静伏在海上的蛟龙,形似龙头,又似一只爬行着的丰腴泥螺。在潮汐起伏时,细看二者都犹如活了似的传神,这山叫伏龙山。
伏龙山离卫城约二十多公里,少时,舅公经常去这座山上采药,一去就几天,白天在山上采药,夜间就宿在山下的远房亲戚家。舅公是位远近闻名的老中医,村里人也称他为草药郎中。从伏龙山回来后,他就挑着两筐草药,到卫城大街上设摊。周围就医者众多,毒蛇咬伤,疑难杂症,他只要配几帖草药就痊愈了。老人家心肠好,碰到家庭贫困的,他不收钱的,患者痊愈后拎上二瓶好酒来谢他,他呵呵笑着推让,真没法就收下了。喝酒是他最爱,酒后他话就特别多。闲时,舅公给我们讲故事,说山上有个寺,寺里住着和尚,寺前有莲花池,千年水底蛇,口吐木莲花吃人,后来被安知县斩了。与此山相关的还有“蛇打滚”“掏米洞”等许多的传说。
舅公家里藏有一套泛黄的李时珍《本草纲目》,繁体竖排,我一看就会头晕,只有那些白描的草、木、茎、根才让我一目了然。舅公看书时总戴着老花镜,他边看边拿着草药进行对照,说是在确认。那时没有副业,舅公就带上几个儿子及外甥去伏龙山采草药,像黄栀、车前草、板蓝根等山前山后遍地皆是,晒干后也卖给供销社,给家里增加点收入。因为舅公,叔伯辈们对中草药也有点熟悉。银柴胡、养心草、一粒金丹、金丝吊葫芦、生山栀、伸筋草、白毛藤、景天三七、石防风等,皆是难得的好药材,其他山上不多见的,舅公就留下来自己开药方。小小伏龙山,有这么多的野生药材品种,谁也想不到。当时的民间采药人是一代代相传的,据说这里草药最早是药师佛种植的,因伏龙山离神仙们住的蓬莱仙岛,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普陀山较近,临海阳光普照,草药易生长。药师就筑舍居在山上,采药制药,解除四方百姓的疾苦,这药师道场的名声便传开来了。
那年,我高中毕业,没有参加高考,回到了村里,婶婶姆姆们热心地与舅公商量,希望我能接舅公的衣钵,当草药郎中,舅公年纪也大了,这行业还算体面且受人尊敬。老舅公专门抽出半天时间,与我约谈,他说我文化高,脑筋好使。他又告诉我,在山下住宿的那家亲戚,有两个美貌似花的女儿,下次他去采药时要我陪去,看上哪个姑娘,就说给我做老婆,我被说得心痒痒的。但到了七月底,母校需要招聘几位代课老师,我去咨询了一下,他们同意录用我,学校马上决定叫我去县教师进修学校培训一个月,待新学期开学前到母校上班。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个正式工作。这样,我只好放弃了做中医的梦想,也没有去伏龙山上采药,那两个龙山的姑娘也无缘相识了,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她们披上了谁的嫁衣,缘分就擦肩而过,要不我就成了龙山人的女婿了。
直到五六年前,我才第一次去了伏龙山,自己开的车,从卫城到这里只有二十来分钟,满眼青翠山林,见山旁白鹭自由飞翔。车沿山道绕着,曲曲折折,一个大弯后就到了伏龙山半山平地,这里原有一座小亭子叫云亭,是专供上山进香者休息用的,因亭子位于山的东边,夕阳下亭印碧空,显得异常美丽。现在这里成了全国闻名的滑翔伞基地。往北看去,但见古树庇荫,郁郁葱葱,层层仿古建筑的伏龙禅寺,就坐落在北部凹陷的山上,气势恢弘。这里,曾招来许多名人雅士、诗家墨客,无数的善男信女前来顶礼膜拜,香火极其旺盛。
海如居士陪我们行走,一幢幢殿、阁、楼一一膜拜,她也给我们讲解。我认为中国的寺院大多类同,建筑风格类似,建筑物布局差不多,坐殿的菩萨大同小异,那天,主持不在,我们到处走走,颇为自由。寺的周围散落的几棵百年古树,一口曾经发生过斩蛇传说的莲花池,方方正正的,树枝覆盖了它的天空。海如告诉我伏龙寺的远景规划和主持的雄心大略。我们还看了边上的民国大亨虞洽卿的坟墓,能成为上海滩闻人的归宿之地,想必这里就是一块风水宝地。
几次造访,终于碰见了主持传道,法师一身朴素的僧衣,话语诚恳、谦逊礼让,与我颇为投缘,法师渊博的知识又令我对他生出一番敬意。伏龙寺在他的主持下,不断变化,三圣殿、天王殿相继落成,后来琉璃宝殿又高高耸立了,活动频繁的弘一书画院也让我赞叹不己。浓厚的佛韵,造就了一个清静庄严的佛门圣地,这一切,都源于传道法师对佛教事业,尤其是对积淀深厚的地域文化挖掘。历代与伏龙山有关的文章都做了起来,尉迟恭、王安石、文天祥、黄震、戚继光、黄宗羲和近代虞洽卿等名人,与山、寺连贯起来,唤起人们的敬仰之心。在传道法师的策划下,又整理编印不少弘一法师与伏龙山有关的书籍,让千年沉浸的文化浮了出来。
弘一法师结缘慈溪,弟子们也跟随其后,曾在杜湖畔的五磊寺讲学,在白洋湖畔的金仙寺编定了《华严集联三百》和《清凉歌集》,从上虞白马湖“晚晴山房”到金仙寺,从五磊寺到伏龙寺,忙于奔波。伏龙寺,本来一个名气不大的寺院,只因弘一法师多次驻锡,声名渐隆。在茫茫竹林丛中,一间用石块垒起来的石屋里,法师日夜恭书经卷、字对,其间创作了大量书画作品,尤其是亲手以朱砂绘制一部《罗汉长卷》,精妙绝伦,堪称旷世奇作,成为伏龙禅寺的镇寺之宝。我望着石屋遗址,只能震撼,这里发生过的故事,后来者,只能传承、弘扬。弘一书画院的成立,彰显伏龙禅寺深厚的文脉,文人墨客挥笔留下墨宝,将成为书画界和佛学界的珍贵遗产。
伏龙禅寺的药师琉璃宝殿,为佛教信徒们解除人间疾病而设的,那是他们对佛教文化理解,救脱病苦,自然是佛家的本怀。我是这样诠释的,有人生病了便去求佛,这个固然不能算错,但并不是对佛的正解,每个人得病都有自己的因缘,不论心病、身病都得从自身寻找原因。有病不求医,临时抱佛脚,只知烧香拜佛,这也是对佛教的无知和歪曲。佛陀从来不否认:“青春会衰老、健康会生病、生命会死亡。”生、老、病、死是规律,任何人无法逆转的,但生病也有因缘,认清了才能真正得到解脱。
仰望伏龙山,山不高,却因药师佛种植的草药,有了一股灵气,伏龙山是一块精神领地,也是一种文化发祥地。佛法是无边的,文化也会永恒。我们要学到的是,浮躁世界中的宁静,虚空生活中的清洁,粗糙众生中的灵动。
责任编辑 刘佩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