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拓展延伸环节研究

2017-11-25王金香

长江丛刊 2017年26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语文课堂文本

任 梦 王金香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拓展延伸环节研究

任 梦 王金香

在新课程改革的倡导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延伸环节得到了更多关注和运用,使语文课堂朝着丰富、灵活、开放的方向转变,本文从“拓展延伸”的意义出发,提出“立足教材、由浅入深、激发兴趣”的策略,以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达到科学拓展、有效延伸。

拓展延伸 迁移整合 科学有效

新课改推进及语文新课标要求,促使语文教学面临新转型,要求教师不仅着眼教材,且放眼世界,扩大语文教学涵盖的知识与人文内蕴,充分调动课内外教学资源,与生活实践结合科学有效拓展延伸教学,因此如何科学拓展、适度迁移是值得探究的。

一、拓展延伸教学的意义

(一)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

现代美国教育家科勒斯涅克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相等。”为了更好地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充分调动语文学科的丰富内涵和教学内容,教师应从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出发,不拘泥于教材的框架,努力挖掘相关主题下更深层次的语文知识,并放眼于社会实际中的热点,进行拓展延伸环节,构建开放包容的课堂,沟通课堂内外,在有限的时间内拓宽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能学习、认识并体会到更广阔的情感体验和人文精神,提高语文素养,增强语文实践能力(听、说、读、写),并将学到的内容运用于其生活实际中。

(二)广泛实践,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必修和选修两种课程类型中规定了高中阶段语文课程的目标①,都涉及到了对于培养学生阅读鉴赏力、语言表达力和语言文字应用等综合能力的要求,倡导教师突破旧有的教学模式,运用拓展延伸环节,增加其他学科领域、互联网和国外领域的相关文本著作,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不仅在语文课堂中学习课本知识,更要有机会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口头应用的能力,在阅读探究的过程中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并乐于与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交流能力和认识水平。

二、科学有效拓展延伸的策略

(一)立足教材,适可而止

万变不离其宗,现如今的语文课堂时常会出现“凡公开,必拓展”的现象,这是不科学的,拓展性教学不能脱离文本,随意拓展。不能“为了拓展而拓展”,这样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负担,因此教师在挖掘教学资源时,要根据实际需要有原则地拓展,例如:语文教材讲读课文可以在介绍作者、内容理解,主旨情感等方面进行拓展,也可以在体裁、题材构思、写作手法方面补充,略读课文则不需做过多拓展。引领学生多元解读文本的过程也是有底线的,要充分尊重文本创作意图和主旨思想。

(二)有的放矢,由浅入深

语文教学中的迁移延伸并不是无章可循、漫无目的的,是要以每节课的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为准,拓展延伸内容要有助于教学目标实现,或能解决重难点问题。为突出所学课文主题情感,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可把主题、中心思想相似文章对比阅读,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带入其他文章,巩固认识加深印象,学生更易理解。为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与方法目标,可将文体同类文章对比,让学生把思维方法带入到不同的课文中思考,拓展延伸也要结合学生对本课知识内容吸收情况来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知识的拓展、能力的培养都是有过程的。因此,拓展的深度和广度要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应遵循由少到多、由繁到简、逐步推进的原则,避免给学生的学习造成负担。

(三)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新课程改革倡导语文课堂应是开放的,有活力的,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更因为拓展阅读教学的内容不见于课本,有时难免抽象枯燥,尤其是一些陌生的传记类、史料类或科普文题材,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其形成更直观形象的了解,在教授形式上就要机动灵活,方法不拘一格。

学习叙事性小说后可让学生分组、分角色进行课本剧表演,将小说的开端、高潮、结尾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这样既丰富了课堂内容,也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也能让学生在表演中回顾小说内容,感受小说人物心理变化及思想感情。讲授演讲稿类或新闻稿类课文后可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或是广播员播新闻比赛,学习诗歌文本后,可以让学生尝试仿写、续写训练;学习议论文时以文章论点作为辩题开展辩论赛,既能加深学生对论点的理解,又能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我们能从语文教育发展趋势和中小学一线语文课堂的现状中看到“有效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实际”势在必行,但语文课堂教学拓展延伸的内容、方向、途径是无比广阔的,其高度、深度、广度的把握,也是值得教师仔细斟酌的,但无论如何拓展,中心只有一个:语文。拓展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要尊重学生语言品析与情感体悟的多元化感受,更要以文本语言、教材内容为实际出发点,适时拓展,适度迁移,适量延伸,让拓展为课堂锦上添花。

注释:

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6~27.

[1]刘永康.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董洪亮.新课程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哈尔滨师范大学)

任梦(1993-),女,汉族,黑龙江人,哈尔滨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通讯作者:王金香,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语文课堂文本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有效整合 “妙”“趣”横生——语文课堂学生情趣激发策略的实践和思考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师生合作式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实践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