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谈用韵

2017-11-25滕伟明

岷峨诗稿 2017年3期
关键词:声韵近景诗韵

滕伟明

也谈用韵

滕伟明

无论走到哪里, 总有人要我谈用韵。 其实我最不愿意谈这个问题。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汉语本身就有韵, 不需要讲得那样高深。 成都有一首儿歌: 『花脸巴儿, 偷油渣儿, 婆婆捉到打嘴巴儿。』你念给小孩子听, 他马上听懂了, 他马上知道这是有韵的。 但这一次杂志社用提问式讨论用韵, 我觉得有点兴趣了, 就参加吧。

第一个问题, 你同意保留入声字吗? 问得很专业。 我同意保留。 原因很简单, 古四声是『平上去入』,今四声是『阴阳上去』,不能混同。如果不讲古四声,学生们会觉得李杜苏辛的平仄是错的。 所以坚持要去掉入声字的会议, 我都不参加。 也就是说, 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商量的馀地。

也许有人认为我的方言中有入声字, 这才那么顽固地主张保留入入声字。 不是的, 我的方言中没有入声字。 但对入声字有感觉。 如我在读毛泽东《蝶恋花· 从汀州向长沙》时, 我的方言直接感觉到『恶』『缚』『角』『略』『跃』『鄂』『曲』『落』都是押韵的, 而且它们我问过很多人, 他们大多数都是用方言打腹稿的。 不能消灭方言。

至于用《新声韵》的, 我不参加讨论。 又回到第一个问题, 它们把入声字大多作了平声韵。我不反对使用《新声韵》,但寄到我手里是不会发的。

还有一个例子, 我在写《读史二首仿刘师亮体》时有意作了一个实验:五千年史叹纷拿, 读罢先生眼已花。 勾践分明猜范蠡, 馆娃万一爱夫差? 咸讥武后私面首, 孰谏徽宗亲狭斜。 最是清名满天下, 莱公泡在念奴家。

神授君权有验耶, 难为太史彩云遮。 山东大汉皆隆准, 天下农夫尽斩蛇。 人质一朝奇货聚, 外商便是祖龙爹。 寻常小菜加工后, 刘姥惊尝凤姐茄。

我曾把第二首交给熊盛元, 请他用江西方言念出来, 结果我心目中的车遮韵被他用麻韵念出来了, 他说很和谐。 这说明用词韵是会被各方言区接受的。

当然,我们也不要全用方言,常翻诗韵也是很有必要的。例如我的《老蒋》:北伐狂飙起, 申江毁旧盟。 常翻文正集, 曾唤润之兄。 达令心相印, 娘稀各有朋。 锺山黄叶下, 孤岛望深泓。

就是在翻完庚青蒸韵后发现的, 它们不属于东冬韵。

据我所知,也有人用《诗韵新编》。《诗韵新编》把入声字单独列出来,这是优点。但它与我的方言有差距。 例如歌韵, 歌科河, 波坡梭, 在我的方言中同属一类, 就不必再分开吧。诗。 真正好的讽刺诗应该釆用黛玉式的『撮其要, 删其繁, 再加润色比方出来』的『促狭』的写法。

诗的语言要凝练准确, 有感染力, 可以多多注意『反差』的运用。 我原来搞摄影, 知道黑白照片(现在好像叫『绝色摄影』)中的『反差』运用得好, 会很有效。 拍摄海空远景, 需要带一些树石近景, 有了参照物, 近深远淡, 就会产生纵深感, 否则白茫茫一片远近不分。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窗和门是近景, 象摄影作品中的包角, 包含『千秋』和『万里』,映衬时空之远。『天地一沙鸥』,前者何其大,后者何其小!凡大小、快慢、粗细、高低、 刚柔、 远近、 长短…… 巧妙运用, 不断变化, 『反差』得当, 就会取得摄影作品的艺术效果。 诗词创作也是如此。

猜你喜欢

声韵近景诗韵
獬豸盘角鹿(近景)与长颈鹿(远景)的雄性求偶争斗
当代诗词史稿(十二)——声韵改革成果概览
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在动刚度测量中应用
海边遐思
菊花诗韵
中国诗歌声韵演变发展略
四季诗韵
书风诗韵
书风诗韵
普通话声韵配合表的规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