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

2017-11-25傅欣欣

长江丛刊 2017年23期
关键词:西方哲学合法性哲学

傅欣欣

浅析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

傅欣欣

自从中国哲学这一学科确立以来,学界曾就“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进行过多次讨论。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是十分复杂的。就西方学者而言,其否定中国哲学的原因在于,设立的标准是外国哲学的理论模式,以此来排斥并否认中国哲学。中国学者中以傅斯年为代表,则是站在保护中国文化的角度来提出“中国无哲学”的观点。不论中国哲学还是西方哲学,都是属于一种“思想”,中西方哲学既有其共性又有其独特意蕴。面对“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中国哲学的发展应在突破西方哲学理论的视域、发掘中国哲学的独特意蕴的基础上,从新视角学习和发展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 合法性 西方哲学 学习与发展

一、中国哲学合法性提出的原因

“哲学”这一名词大约在1895年左右传入中国,后经梁启超等人的宣传很快成为现代的学科体系的一部分。正式进入中国应该算是1914年,北京大学设立中国哲学门。1934年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问世,以其系统性和完整性第一次呈现出该学科的全貌。因此有学者指出:“作为近现代意义上的知识系统和学科门类的‘中国哲学’是中西文化交流后的产物,确切的说,是引进西方哲学的概念系统诠释中国思想的结果。”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对于“中国哲学”来说,西方概念及其方法的引进是建立了某种不同于中国传统哲学的话语系统和表述方式,还是建立了“中国哲学”本身?

哲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哲学是指中国哲学、印度哲学、西方哲学等等,统称为“思想”。狭义上的哲学是指西方哲学。黑格尔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哲学从希腊开始,由于东方人的精神还沉浸在实体中,尚未获得个体性,因而还没有达到精神的自觉或自我意识。所谓的“中国哲学”不是哲学,而是“道德说教”。

中国学者中最早明确排斥“中国哲学”这一称谓的应当是傅斯年。在傅斯年的观念中,“哲学”与中国古人的思想毫不相干,不应该把一个不相干的名词加之于中国的思想家及中国思想之上。哲学是语言的“副产品”,古代中国并没有西方意义上的哲学,而且他也反对用“哲学”来称呼中国古代人的思想。“哲学”是西方语境的产物,受西方语言的支配,所以不能给中国的“思想”套上西方的“哲学”称谓。到底是“哲学在中国”还是“中国的哲学”,是一个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

二、中国有无哲学

首先,前面提到,广义的哲学是指“思想”,中国文明、印度文明和西方文明都有“思想”,而西方思想采取了“哲学”的形式,因而被称为“哲学”。就哲学所研究的对象和问题而论,中国哲学是哲学;就哲学作为一个学科而论,中国哲学不是哲学。我们可以笼统地将西方哲学看作是一种科学思维方式,它通过理性认识把握自然万物的本质和规律,以公理化系统为基本模式,以“是什么”为问题,试图以层层抽象追问最高的普遍性的方式,获得四方皆准的普遍真理。比如,从许多枝玫瑰花中抽象出“玫瑰花”的属性,从各种各样的花中抽象出“花”的属性,再从花草树木中抽象出“植物”的属性。以此类推,将抽象到最高普遍真理—“存在”。所有存在着的事物都必须以存在为其存在的前提,同理,所有研究存在事物的科学都必须以哲学为基础。

其次,就狭义哲学而论,判断中国哲学是不是哲学,可以以西方哲学为标准。在西方哲学的名下有一系列“部门”或者“分支”,例如本体论、认识论、逻辑学等等,他们之间界限分明,都有规范的概念、方法和理论系统,自成一学科,而中国哲学虽然不能说没有讨论过相应的问题,但的确没有这样明晰的学科规定,也相应地没有学科性的发展。当我们以西方哲学为标准来衡量中国哲学的时候,肯定会发现中国哲学不符合西方哲学的规范。显然,黑格尔是站在西方哲学的立场上,中国哲学的确不是哲学。

然而,如果从广义的哲学即“思想”的角度看,中国哲学则是哲学。

三、中国哲学的新视角

从“思想”的角度看,可以称中国哲学为“中国思想”。

中国思想有其独特的意蕴,追求“天人合一”、“天人合德”的理想境界。以人为中心,把世界观问题与人生观问题合在一起来讲,强调天人合一,从而铸就了“人”的中心地位。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者,人也”(《中庸》)。也就是说:“仁”是关于“人”的学说。这便为“人”在中国思想中居于中心地位奠定了基础。中国思想还具有道德性和境界论。“仁者”是儒家追求的最高境界。道家所追求的是顺应自然,最终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理想境界。

因此,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关注点不同,哲学的形态不同,其主要问题也有各自的独特性。而哲学作为思想的一种表现形式,自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但不能和思想等同。思想起源于终极关怀问题,哲学则是其中对此问题的一种回应方式。海德格尔有一篇文章叫做《哲学的终结和思的任务》,他所说的“哲学”指的是建立在科学思维方式基础上的西方哲学。在不同的文化、社会、历史等背景之下,西方哲学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以“思想”为其源头。

“思想”这个概念虽然笼统,但它既是一种认识能力,也是思维的结果,更可以看作是思想的对象。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思想去思想思想的对象,也就是思想的反思,而反思则带有自我意识的性质。中国思想与西方思想都是以某种至高无上的思想境界为追求的目标,是两条不同的哲学道路。西方人锻造了一种科学思维方式,走上了哲学的道路,这是西方思想的特点。然而没有哪一种解决终极关怀问题的方式可以终结人类精神的探索。因此,西方思想采取了科学思维方式,只是解决哲学问题的特殊思路,却并不是唯一的思路。因此,从广义上说,中国哲学是哲学,或者可以说:西方哲学一定属于思想,但思想不一定采取西方哲学的形式,也完全可以走另一条路,即中国哲学之路。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

猜你喜欢

西方哲学合法性哲学
最有思想的句子
新兴权利保护中利益合法性判定的动态系统论
Westward Movement
菱的哲学
中国西方哲学研究70年
改革开放40年来西方哲学研究的反思
小包哲学
合法性危机:百年新诗的挑战与应战
西方哲学史上的争辩体现了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晾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