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克诚党建思想的形成条件探析

2017-11-25

长江丛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黄克诚革命中国共产党

何 帅

黄克诚党建思想的形成条件探析

何 帅

党的建设看重从思想、组织、作风、制度上着手,是黄克诚党建思想的主要内容;把党的建设根植在基础着落在基础是黄克诚党建思想的最大特点。作为中国共产党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克诚党建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与当时的历史条件息息相关。本文拟从理论基础实践条件和个人品格三个方面探析其形成的条件。对于全面而准确地认识和把握黄克诚党建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对于实施当前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也是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黄克诚 党建思想 形成条件

黄克诚(1902年-1986年)湖南永兴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长期的革命生涯和党建实践中,黄克诚始终做到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努力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事业付出自己的心血。在开展党建工作的过程中,黄克诚时刻注重加强经验和教训的总结,积极探索和追寻中国共产党党建工作的特征和规律。黄克诚党建思想主要包括党的思想建设、党的组织建设、党的制度建设、党的作风建设及党的廉政建设五个方面。其党建思想是毛泽东党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中国共产党党建思想的理论宝库,为促进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发展及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体现。

马克思主义在强调唯物主义历史观时指出:“这种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实拥护者和执行者,黄克诚的党建思想也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本文拟从历史的、实践的视角探析黄克诚党建思想的形成条件,为推进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一、黄克诚党建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黄克诚是一名忠实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其思想的形成深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影响,在他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党建思想,其核心离不开马克思列宁主义党建理论。在个人的努力和族人的资助下,黄克诚于1922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该校位于湖南南部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衡阳。在这里,黄克诚通过师生和朋友介绍阅读了一些革命和进步书籍,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线曙光,在思想和行动上都产生了质的飞跃。从而认定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黄克诚在思考自己的人生,毅然放弃自己的梦想去追求真理,时曾写到:“人生总共有几何?何必苦苦学几何?学了几何能几何?不学几何又几何?”同时,他也在为中国的出路思考着。通过不断参加爱国学生运动和有组织的革命活动,黄克诚逐步意识到:“只有打倒帝国主义和军阀,中国才会有出路;要救中国,必须进行革命;而要革命就必须有革命政党的领导。”通过不断地思考和摸索,黄克诚最终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道路,选择了共产主义信仰,选择了拯救中国革命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并于1925年10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坚定了为国家为民族而献身成为其毕生的革命意志,终生不渝的追求和献身共产主义事业。有了远大的理想和信念黄克诚的一生无论是平坦和坎坷,无论是在职在位期间,还是被错误定为“反党集团”,撤销党内国内职务,受审查期间,他都始终坚信马列主义,坚定理想信念,一心追求共产主义事业。

邓小平曾经说过:“把列宁的建党学说发展得最完备的是毛泽东,毛泽东对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党的作风是什么,都有完整的一套。”受毛泽东党建思想的影响,黄克诚的党建思想,许多方面,都是对是毛泽东党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例如,坚持创建革命根据地,以实践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根据地建设地的思想;强调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重视军队中的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主抓党风廉政建设,发展毛泽东的党建思想。总而言之,黄克诚在革命和党建实践中,在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执行了毛泽东党建思想的许多方面,为毛泽东党建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黄克诚党建思想形成的实践条件

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逐步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系列的巨大成就,让中华民族的子孙们深切地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实践证明了的铁的事实。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告诉人们党的领导、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党领导的正确性,来自于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而党要永葆先进性与纯洁性,关键在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上的自身建设。作为我军我党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黄克诚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搞好党的建设,我们才能不断取得党的事业的成功,各个历史时期都如此。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初期、新中国的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及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可谓是在曲折中螺旋式上升的。期间,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失败的教训,这些都成为了黄克诚党建思想形成的实践条件。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面临着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要抉择。1921年,中共一大把建立工会组织、指导工人运动、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的工作重心。1922年,中共二大按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基本要求,通过了党章、明确了党的性质,党组织和党员队伍随之壮大起来。土地革命、民主革命时期、五次反围剿、长征途中,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不断成长,党的建设工作在摸索中稳步发展。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标志着党的建设在理论上逐步成形,有了新的指路明灯。1949年,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的著名论断,是强调党的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的重要体现,有利于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长期指导我们的党建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面临了新的考验,即执政考验。此时的党建工作显得更为重要。全党上下要从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作风上有做出重大转变。为此,开展了以提高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战斗力的“三反运动”,从源头上杜绝了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密切了党群关系。1956年,中共“八大”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大会强调:“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必须健全民主集中制;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八大”提出的党建理论是新中国党建工作的成功实践。但自1962年以来,党的指导思想出现了偏差,党的建设工作紧紧围绕“以阶级斗争而纲”而展开,并越演越烈,最终在1965年走上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道路。十年“文革”,党在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作风上都出现了严重的错误,党建工作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创伤。一大批老党员、老同志受到了错误的批判,心灵和肉体都遭受了严重的打击。一向坚持真理,敢于说真话的黄克诚也难逃此难。但作为一名忠实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一名坚强的无产阶级战士,黄克诚没有被打倒,他时刻在为怎样建设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思索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重大转变,全党的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并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在社会主义的建设方面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回答了建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作为执政党应该怎样从思想上建党的问题,从而拉开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新篇章。

基于对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处环境、所担负任务和所面临问题的理性分析和实践经验总结,黄克诚和党的其他主要领导同志一道,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取得党的建设的新成果。

三、黄克诚党建思想形成的个人品格条件

在个人条件方面,黄克诚党建思想的形成与其坎坷的人生经历、丰富的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以及勇于探求真理、坚持真理的可贵品质紧密相连。幼年丧失姐姐,族人倾力送黄克诚入学,衡阳求学打开眼界,学潮开启思想之窗,使得黄克诚日益对中国共产党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些宝贵经历都为他日后加入中国共产党、确立共产主义奋斗目标,专门从事党的建设工作、创造出完整的党建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02年10月1日,黄克诚出生于湖南省永兴县油麻坪下青村一个贫困而不知名的小山村。在黄克诚小时候的印象里,下青村是“贫穷落后”、“杂乱不堪”。这与黄克诚贫困、压抑的家庭生活分不开。对黄克诚而言,童年和少年时代贫穷而又苦涩,没有多少轻松和快乐,留下的只是沉重的记忆——社会的黑暗与不公、家庭的艰辛与不幸。首先让黄克成心酸的是姐姐因承受不了病痛的折磨,年纪轻轻就上吊自杀了。这对幼年的黄克诚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刺激。黄克诚刚满五岁就开始劳动了。艰辛的童年和少年生活,使黄克诚经受了磨炼,不怕吃苦,也受得住委屈,对黄克诚后来性格的形成影响极大。其后,在6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黄克诚历经艰辛、屡遭坎坷,甚至蒙受极大冤屈,生理和心理的巨大磨难都挺过来了,这与自小经历磨难不无关系。

在族人的大力支持下,年满20岁的黄克诚告别了闭塞的小山村、小县城,来到了风云际会、繁华喧闹的衡阳城,就读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人生的航向自此随时代变迁而跌但起伏。衡阳是湖南南部的重要城市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省办、府办学校也较多,人文氛围相当浓厚,黄克诚一下子感到了天地广阔了不少。就这样,黄克诚像寻找到了敞开大门的宝藏,如饥似渴的读书学习。他一边学习课堂上的知识,一边读校园里的各种书刊和报纸,眼界也开阔了不少,对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成为他常常思考的问题。

自“五四”运动以来,三师一直是湘南地区学生革命运动的中心,曾开展过许多次有相当影响的爱国学生运动。新生的共产党也在三师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建立了秘密组织。1920年夏天,党的早期活动家挥代英就来到三师进行过社会调查,帮助三师的进步师生成立了“新书贩卖部”。同年冬天,毛泽东创办的长沙“新文化书社”还与“新书贩卖部”取得联系,设立了衡阳分社,出售《共产主义ABC》以及《新青年》、《向导》、《每周评论》、《少年中国》、《劳动界》等进步刊物,宣传新思想和革命理论,极大地启迪了三师学生。1921年,毛泽东参加党的“一大”后不久。两次赴衡阳,并专门在三师操场发表革命演讲,并建议和介绍共产党员张秋人、戴述人等到三师以教员的身份开展党的活动,建立湖南最早的基层组织——三师党支部。在三师党团组织的领导和影响下,以校长克扣伙食费为导火索,三师爆发了一场规模浩大的学生运动。这场学潮,正值黄克诚情绪低落、人生彷徨的档口爆发,给孤僻、自卑的黄克诚以极大的震撼。虽然由于性格和当时的处境原因,他没有加入进来,但学潮的的确确给他打开了一扇窗,使他看到了新的世界,嗅到了新的空气。

黄克诚目睹了三个多月的学潮,思想和精神开始发生着悄悄地变化。他一改过去孤僻的个性,主动频繁参加一次又一次的学生运动,诸如“抵制日货”、“援助工人罢工”、“反基督教”等等。黄克诚逐渐认识到,不仅他一个人苦无出路,整个中华民族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军阀混战,土匪横行,列强肆虐,国破家亡。同时,他也逐渐明白一个道理:个人的命运是同整个国家、民族、社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想改变个人的命运,就必须先改变国家的命运!他认识到要想改变国家的命运就必须组织起来,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起来。黄克诚认真地阅读了《向导》、《新青年》等革命刊物以及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和孙中山的著作,明白了只有打倒帝国主义和军阀,中国才会有出路。他进一步意识到:要救中国,必须进行革命;而要革命,就必须有革命党,即由立志革命者加入革命政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黄克诚认为国民党“一大”的宣言不错,于是在1924年末加入了国民党组织。加入国民党之后,黄克诚参加了一些有组织的革命活动,思想上有了新的寄托,一扫过去的苦闷消沉状态,显得积极活跃起来。

通过阅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通俗资本主义》、《剩余价值论》、《价值、价格和利润》、《唯物史观浅释》以及介绍苏俄情况的书籍,黄克诚开始接受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并认识到孙中山的国民革命思想是不彻底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社会诸问题。他进一步认识到,人类社会问题的根本解决,是走社会主义道路,即实现彻底的无产阶级革命。于是黄克诚决心去寻找能够真正救中国的中国共产党,并于1925年秋,找到了中国共产党组织,成为了党组织的一员。黄克诚的人生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揭开了他为党工作的序幕。在此后为党工作的63年中,他全心向党,为坚持真理而不顾一切,先后10次直言犯上,多次被降级,“文革”期间还被诬陷和打倒,但始终无怨无悔,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

黄克诚的党建思想,是毛泽东党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实和丰富了毛泽东思想。黄克诚同志,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过程中,结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认真开展党的建设工作,在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和作风上全面分析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情况,形成了黄克诚党建思想。当前,中国共产党正带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党的建设是一项新的伟大工程,作为一个执政党在新的世情、国情、党情的条件下,要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党始终不渝的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深切领悟黄克诚党建思想的精髓,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定能为中国共产党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帮助,最终指导中国共产党顺利完成时代赋予的伟大历史任务。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黄克诚革命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黄克诚智斗仇敌
中国的出行革命
黄克诚的围棋人生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黄克诚的家训:当好萝卜占好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