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军情怀

2017-11-25徐春瑞张新晨

唐山文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母亲

徐春瑞 张新晨

将军情怀

徐春瑞 张新晨

燕山南麓,长城脚下,一座古老而神奇的村庄,名曰黄金寨村,意为盛产黄金之富有村寨。其实,别说什么黄金,就连一块像样的田地都不曾拥有,乱石达岗的山坡地,十种九不收。早些年,家家户户贫困得连温饱都难以解决,哪有什么黄金可言?有倒是,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息繁衍的抗倭后裔们,骨子里却生长这比黄金更可贵的不屈不挠的奋争精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子里出了个全国闻名的造林模范白兴舟。四五十年之后,村子里又走出一位德高望重的将军。这位声名鹤立的将军就是原成都军区装备部副部长陈贵忠。

将军,夺目的字眼,显贵的称谓,无尚的荣耀。在人们心目中,戎马生涯的将军,历来都是威风凛凛、叱咤风云、精忠报国的铁血男儿形象,因其抱定卫国大业而背井离乡、功建疆场,孝悌之事则无从企及,因此,自古就有忠孝难两全之说。然而,陈贵忠却用自己特有的铁骨柔情和无疆之爱,难能可贵地颠覆了人们固有的惯性思维,在军内外赢得了忠孝双全之将的盛誉。

“报国胸襟永怀赤子心,军中立业不忘桑梓情”这样评价陈贵忠绝不为过!戎马生涯四十载,从普普通通的士兵,到共和国的高级将领,一路金戈铁马的辉煌岁月见证,于国于军,他精忠报国,建功军旅,堪称忠贞之将;于家于亲,他胸怀故里,感恩戴德,无愧孝德典范。

1952年农历9月15日,河北省迁安北部山区的黄金寨村陈氏家族第一个男丁诞生。那时,百业待兴的新中国成立不到三年,且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之后最为惨烈卓绝的上甘岭战役正值血雨腥风之际。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深明大义的父母亲,给这个壮实的家族长子取名“贵忠”,寓意堂堂有志儿郎贵在为国尽忠。由此可见父母的良苦用心和家国情怀。

谁都不曾料到,父母的这番期待,十八年后真就如心所愿大梦成真了。

1970年12月18日,即将高中毕业的陈贵忠,胸怀从军报国的儿时梦想,告别家乡父老,来到了祖国的滇西边陲——云南大理。

还是在新兵连集训的时候,陈贵忠这位满脸沉浸着书生气质的新兵,凭借自己出类拔萃的过人素质和不畏艰难困苦的优异表现,很快就赢得了连队领导的一致赞誉和赏识,被破格任命为副班长,这在同期入伍的千余名迁安籍战友中是为数不多的一个。

四个月脱皮掉肉的新兵训练结束之后,各项成绩都名列前茅的陈贵忠,被分配到陆军第十一军后勤部汽车连。那时候,当兵能够学开车,那可是求之不得的美差。陈贵忠心里盘算着,将来退伍后,不仅可以找个好工作,还可以开着车风风光光地拉着从未走出过大山的父母到县城里转转,可是,行李还没放稳,陈贵忠的美梦就破灭了——领导让他到新成立的修理所当文书。

有些心灰意冷的陈贵忠脸上泛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失望。他想对特意前来送行的指导员杨云松说些什么,可转念间又把话咽了回去,愉快地接受了领导安排。看来,早有考虑的指导员杨云松不会把他相中的这棵好苗子“栽”在驾驶室里。

两年的风吹雨打,两年的别样人生,陈贵忠从刚入伍时身高只有一米六四、体重才九十斤的“小不点”,一下子出人头地地窜到一米八三,长成了威武雄壮的铁塔壮汉。在领导和战友们情同手足般的关爱下,陈贵忠这棵倍受青睐的“好苗子”,如同枝繁叶茂的红豆杉,在红土高原深深地扎下了根。1972年初春,通过层层选拔考评,德才兼备的陈贵忠被组织上保送到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学习深造,并在学习期间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

崭新的征程,全新的视野,一股使不完的洪荒之力,一团燃不尽的青春热血,激越着陈贵忠雄心勃勃地一路向前。当初,他绝没有奢望将来当一名声名显赫的将军,但 “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这句军中名言,却给了他无穷无尽的动力。他横下决心,一定要以优秀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牢记入伍时父母的谆谆教诲,绝不辜负党和军队的培养,勤奋敬业,忠于职守,拼搏进取,在部队这所大熔炉里百炼成钢,为家乡父老争光,为国防事业尽忠。

1980年1月,机关干部实行定职时,在军司政后三大机关同军龄干部中,作为两名优秀干的其中之一,陈贵忠被破格定为副营职。

1985年,解放军建军史上一次重大改革——百万大裁军拉开帷幕,昆明军区撤销。陆军第十一军撤销。大批官兵解甲归田。

在部队摸爬滚打了整整15个年头的陈贵忠何去何从?

在总政、军区干部部领导参加的推荐会上,军首长、部领导和参加会议的同志都这样开诚举荐:“人才得留下,尤其是陈贵忠这样具有两次参战经历,作战经验丰富且难得一求的后勤指挥人才,必须得留下!”。

陈贵忠被留了下来,调到成都军区第十四集团军后勤部,并提升为油料处处长。

部队建设高于一切,部队利益重于一切。抱定这一坚定信仰,陈贵忠无私无畏地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智慧,无怨无悔地献给了他甘愿终身相守的南国边陲。

云贵高原有知,巴山蜀水作证。从十四集团军后勤部油料处处长、军事交通运输处处长,到装备技术部副部长、装备部副部长、部长,再到成都军区装备部副部长,陈贵忠一路披荆斩棘,一路艰辛跋涉。由于业绩突出,多次立功受奖,五次受到全军表彰。出版专著4部,发表理论研究文章40多篇,在全军产生广泛影响,被誉为文武双全的军中干将!

的确如此,陈贵忠就是一位以血汗相拼而著称的干将!为了军队后勤建设,他殚精竭虑,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身先士卒地奋战在后勤建设的第一线,冲杀在演习竞赛、抢险救灾的最前沿。他别无所求,只求在自己这一代,彻底强壮起过去部队打仗时所暴露出的后勤保障的“软肋”,建立起“开得动,拉得出,走得远,供得上”,并且能够适应和满足现代化战争需要的强大有力的后勤保障体系,在祖国的大西南构筑起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这就是从战场上走过来的“老后勤”心中梦寐以求的“强军梦”!

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探索。油料供应保障、军交运输、装备技术……每一项后勤工作,陈贵忠都以战时思维逻辑高瞻远瞩地谋篇布局,从长远的战略眼光入手,亲力亲为,超前谋划,不走在全军最前列,他誓不罢休!

大任于斯终不悔,筑起铜墙护国门。如今,人们自豪地看到,陈贵忠和他的战友们,历经多年艰苦建设,这个“强军梦”已经实现!

这段征程浩浩的峥嵘岁月,虽说没有了往昔的连天炮火,但同样有着比战时更严峻甚至是更残酷的考验。军师团三级油料供应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司训基地化建设、集团军高寒山地边境反击作战装备保障实兵演练、“高原03”军带师旅信息化条件下为全军《装备保障刚要》集训示范演示、成都军区装备系统爱军精武竟赛、“使命行动——2010C”跨区机动演习、新型武器装备西藏高原试验、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这些重大后勤工程、军事行动和急难险重任务,同刀枪相见的战场一样,需要付出流血甚至是生命的代价,但陈贵忠总是英勇无畏、镇定自若地披挂上阵,并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也正是如此,陈贵忠方能在千锤百炼的军旅生涯中,磨砺出为现代化国防事业和部队后勤装备保障建设而擎起开路的火蓝刀锋。

从1970年入伍,到2010年退休, 40年革命生涯,40载披肝沥胆,陈贵忠向党、向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正如时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现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司令员)李作成所评价,陈贵忠同志是一位从士兵成长起来的将军,是一位从基层成长起来的高级领导干部,是一位长期战斗在装备战线的“老装备人”。他政治坚定,对党忠诚,为部队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就是这样一位一心扑在国防事业上的职业军人,除拥有一颗精忠报国的赤胆忠心之外,更有一腔常人难以企及的心系家乡、孝老爱亲的火热情怀。提起陈贵忠,熟悉的人无不竖指夸赞,挚友徐春瑞更是满怀感慨:“陈贵忠这人非常了不起!中国那么多军队,有多少人能够当上将军?陈贵忠当上了,那是因为他为国尽了忠;身居那么高的职位,在外边奋斗了这么多年,可他从没忘本。父母情、兄弟情、战友情、家乡情总是念念不忘。现实生活当中,为国尽忠者有之,为亲尽孝者有之,但做到忠孝两全的却难能可贵,但陈贵忠做到了,他是我此生见到的唯一的一个!”

自古忠孝难两全。陈贵忠之所以赢得如此赞誉,用他的解释就是,人都是父母所生所养,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天经地义且责无旁贷。尤其是我们这些常年身在异乡的儿女们,在努力干好事业的同时,必须得把父母和亲人的冷暖放在心上,没有时间创造时间也必须常回家看看,这不需要任何借口!没有家,哪来的事业?

家,在陈贵忠看来,那是深深烙在心头一时一刻也忘不了的乡愁。

陈贵忠上边有两个姐姐,下边有三个弟弟。可以说当兵之前,有父母和姐姐的担当,他对家的概念的确没怎么走过心。可到了部队之后,家,一下子令他魂牵梦绕起来。清贫的家境,父母劳累的身影,兄弟姐妹的音容笑貌……总是时不时的在脑海里萦绕,在心头上翻滚——这时起,陈贵忠才真正体味到父母的劳苦功高和生活的艰辛难耐。

在那个食不果腹、艰难困苦的年代,含辛茹苦的双亲为了这个家,再苦再累,人前背后从没一句怨言,风里雨里,泥里水里,起早贪黑地奔波,没日没夜地操劳。病了,瞒着、挺着、拖着、扛着,人不倒下,连片药都舍不得吃;为了哺育子女,宁可自己忍饥挨饿、挨冷受冻饿,也要把那口米、那口饭、那把棉絮、那把线头一点一点的省下来、攒起来,留给孩子填肚子、暖身子……正因为如此,父母才落下一身伤病。而曾经象座山一样的父亲,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则硬生生地累垮了,病倒了,年仅70岁就过早地离开人世,这给长子陈贵忠留下了无法弥补的终身遗憾。

爹娘这般比天高、比地厚的养育之恩,以何相报?

尽孝!以孝相报!

身在军营远离家乡的陈贵忠心里明白,孝,自古就有小孝孝其身,中孝孝其心,大孝孝其志之说。所谓大孝孝其志,就是为国为民争来荣誉、作出贡献,实现父母的宏大志愿,此为天下为人之子最大之孝。《三字经》里所讲的“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也就是这个道理。明白了这些,陈贵忠横下决心,长志气长骨气,献身军营拼命干,用他人难以付出的代价,难以取得的成功,让“国难出忠臣,家贫出孝子”和“母因子贵”这两句至理名言在自己身上得到验证,让父母感到骄傲和自豪!

这何尝不是一种孝呢?这种孝,它至高无上!南金东箭陈贵忠尽到了,而且尽到了极致。

陈贵忠是个有心人,更是个细心人。在信息尚不发达的过去,一有时间,他就写信给家里,用这种方式弥补着长子不能孝敬床前的缺憾。一封封饱蘸着赤子深情的家书,只有儿在天涯的爹娘才掂得出它的份量。不是吗?一句“父母大人见信如面”的亲切问候,它给了双亲多少开心和慰籍?!左邻右舍都记得,每每收到儿子的来信,父母亲的脸上总是挂满说不出的幸福。

这何尝不是一种孝呢?这种孝,它堪抵万金!行伍须眉陈贵忠尽到了,而且,书信往来一直坚持了20多年。时至今日,陈贵忠依然如视家珍地保存着1200多封家书,一有空闲就时不时地拿出来,捧在手上一封一封默默地翻看。看着看着就浮想联翩地忆起往事,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心生感慨,看着看着就情不自禁地泪满双腮……他多么留恋父母双全的那段幸福时光啊!只可惜,历历往事,都随岁月远去化作了思乡的回忆。

父亲去世一周年的时候,为了寄托爱哀思,凝聚族人,传承文化,陈贵忠先后拍摄录制了两部家庭MTV《根》和《源》。之后,又专门给老娘拍录了一部专题片《我的母亲》以表达对生身之母的无限敬爱。

父亲走后七八年光景,私人可以安装电话之后,陈贵忠在老家黄金寨村第一个给家里安装了座机。每天早晚,不论身处何地,陈贵忠都要给老娘家打个电话。情真意切地喊一声妈,意切情真地唤一声娘,那浓浓的母子情,总会在那一刻澎湃起血乳交融的绕膝之爱。

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孝呢?这种孝,它情深意长!陈府长子陈贵忠尽到了,而且,在老娘去世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无法相信母子天各一方的现实,恍惚之间,曾不止一次地拿起电话,想和过去那样给老母亲请安问好,可等他重新回过神来,知道电话那头再也传不来母亲那亲切而熟悉的声音之后,陈贵忠无助得像个失魂落魄的没了爹娘的孩子,禁不住失声痛哭……

在陈贵忠心里,虽然裹着小脚,但知书达理的娘亲,是天底下最淳朴、最善良、最勤劳、最无私、最宽宏的母亲。若没有母亲循循善诱的谆谆教诲,子女们纵有摘星取月之能耐,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这一点谁都不可否认。

母亲出身思想进步的书香世家,家境殷实,可自打嫁到陈家那天起,就再没享过一天清福,同父亲一道扛起了家庭重担,过起了穷困潦倒的苦日子。婆婆体弱多病,公公瘫痪在床42年,母亲从不嫌弃,像闺女一样悉心照料二老。为了拉扯6个孩子,母亲节衣缩食,苦熬岁月。白天,田间地头薅薅耪耪。夜晚,煤油灯下缝缝补补,就这样年复一年的忙个不停。尽管日子过得吃了上顿没下顿,母亲始终抱定宁可砸锅卖铁也要把孩子培养成有文化有出息的人才这一信念和决心,不让孩子因家境而半途而废。苦苦恪守着“勤俭持家,厚德立家,书香传家,忠良报国”的家训,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子女的学业上,鼓励孩子要刻苦学习,树立远大理想,长大后要勤奋工作,报效祖国。也正因为如此,陈家6个子女才能够走出大山,令人羡慕地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这在那个年代的偏僻农村而言,绝对称得上了不起的奇迹。难怪陈贵忠的老上级——原中央委员、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长王祖训上将在接见陈母时这样感叹:“老人家,您为国家培养了6个人才,了不起呀!您是位伟大的母亲!”

母亲,家庭教育的导师。一定程度上,母亲决定着家族文化的兴衰荣辱和薪火相传。

的确,在母亲的言传身教和不断勉励下,子女们个个勤奋刻苦,奋发学习,长大后都成了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应验了老子那句至理名言: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陈贵忠成了高级将领,大姐陈素华成长为高级教师,二姐陈彩华是粮食系统干部,二弟陈福忠是迁安市信用联社监事长,三弟陈宝忠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全国宣传干部学院副院长。四弟陈有忠是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党委常委、工会主席兼中南经营指挥部指挥长。面对功成名就的陈家四兄弟,时任迁安市委书记姚自敏无限感慨地盛赞:“陈氏四杰,迁安人民的骄傲!”

个个成龙成凤,个个出类拔萃,个个顶天立地!这样出人头地的家庭,迁安绝无仅有!这样目光远大的母亲,迁安仅此一人!

这样了不起的母亲,怎不受人敬仰哪?自打父亲去世后,母亲就成了陈家人不舍的牵挂,兄弟姐妹们争相尽孝,让母亲安享天伦之乐,被十里八乡传为美谈。

相对其他姐弟而言,陈贵忠离家最远。他深感不如姐弟那样年年岁岁孝尽床前,心里总有愧疚之感。尤其是全家公认的“大总理”二弟,他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同自己和三弟四弟一样也有机会走进部队或大学,可他却毅然选择留守,长期居住在老家伺奉二老。为此,弟媳妇连工作都不肯找。然而,在姐弟们看来,大哥所尽的孝道最多,也最难能可贵,因为他能够把家事与国事、大家与小家的天平摆正。

1980年,陈贵忠与爱人结婚,直到1991年随军之前,都是妻子独自带着孩子在唐山工作生活。十多年光景,甚至妻子单位的同事和左邻右舍都从未见过这位当兵的“牛郎”。对此,妻子从未有过任何怨言,她知道丈夫是个孝子,更理解丈夫的为难。陈贵忠常常为此生遇到这样一位贤淑达理的好妻子而满足。那期间,每每休探亲假的时候,陈贵忠总是心急如焚地一头回到村里的父母身边。他觉得,有板坯土炕的地方,有爹娘和兄弟姐妹的地方,才是他内心向往的家。

直到现在,每次省亲,地方政府接待时,怕他不习惯农村老家的生活,总是免不了安排好宾馆,可他从来没住过一次!父母在时,一家人挤在一起。父亲走后,兄弟四个和老娘依旧共同睡在那铺土炕上。父母都不在了之后,兄弟四个就挤在二弟家的楼房通铺里,尽管住的有些拥挤,可哥四个却如同小时候一样,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其乐融融的满足感。其实,不是在家里住比宾馆舒服,也不是老家的稀粥比城市的宴席更有滋味,而是陈贵忠发自内心地感受到,在自己出生长大的那铺土炕上,在父母住了一辈子的那铺土炕上,安安稳稳地睡上它一身炕席环儿,香甜!踏实!幸福!

1982年,得知家里要翻盖房,陈贵忠便向首长请假回家帮父母操劳。他知到农村最大不过的事情就是盖房,全程下来,当家长的头发都要累白许多。考虑到这些,脏活累活他从不让父母伸手,和二弟一起起早贪黑地忙活。二弟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时,大哥十多年都没摸过的农村那种很难用的独轮手推车,推起来依旧那么熟练,别人推个三四十块砖都很吃力,他却推八十多块,四五百斤,上坡下岗的,累得连呼带喘,手脚都打满了血泡,即使这样也不肯休息一会,他说这比在战场上打仗轻松多了。这股实干精神,全村人没有不佩服的,都说大哥一点也没忘本。

陈贵忠不会忘本!他最清楚不过,迁安是哺育他成长的故乡,长城脚下的黄金寨是他永远不能忘怀的根。他尊老爱幼,体惜乡邻,力助贫弱,虽说离开家乡已近半个世纪,但乡里乡亲也好,发小同学也罢,谁家有困难,他总是雪中送炭伸手相助,谁家有什么大事小情,他知道后总在第一时间,送上自己的一份心意和祝福;当地领导到部队所在地调研考察,他亲力亲为协调保障;就连周边那些素不相识的普通百姓慕名前去昆明成都旅游,他都亲人般热情接待;村里修道路、安路灯,他多方协调筹措资金;曾就读的母校翻建,他闻讯后动员全家拿出11万元……当地诗人秉笔讴歌:璀璨将星耀眼明/拨亮桑梓万盏灯/身居高位不忘本/素秉忠心著勋名/善款母校施雨露/义展道德胜亲情/孝悌博爱留美誉/信仰弥坚壮志宏。

陈贵忠热爱家乡、关爱乡亲父老的事迹不胜枚举,在迁安大地广流传。在父老乡亲眼中,陈贵忠始终没忘记家乡,始终是入伍前那个憨厚而又亲切的放牛娃,尽管他现在是共和国高级将领。

从普通士兵,到共和国高级将领,人们有目共睹,这么多年来,陈贵忠始终念念不忘故乡的养育之恩,更常怀艰苦岁月里凝聚起来的战友之情,这份堪比泰山的战友情,早已融进他生命的血脉。

不管是回家务农的,还是转业回到地方参加工作的,当年所熟知的战友,重情重义的陈贵忠一个不落的都一直联系着,大家打心眼里佩服的为人。每次探家回来,总是带上大包小包的部队当地土特产,给同甘共苦、出生入死的战友们每人一份,并且还自掏腰包,把大家组织起来聚聚,一切花销从不让其他战友破费。战友蔡友华爽口直陈:陈贵忠这人值钱!他把战友情看得情同手足、血浓于水。他之所以在战友当中有着极好的人缘儿,那是因为他没忘本!

陈贵忠肯定不会忘本!每次外地出差,只要到北方,只要有时间,别人或游山玩水、或访朋问友之际,他必定抽空回家探望;每当弟弟们工作学习遇到了困难或挫折,情同手足的大哥总是第一时间站出来暖心力挺。弟弟们始终铭记,没有大哥的榜样引领,没有大哥的教诲诱导,自己绝不可能有风风光光的今天;每逢过年,大哥陈贵忠必定风雪无阻地准时回到家人身边。尤其是近些年,当有钱人都扎推儿往南飞的时候,他却如春天的归雁一样逆向北遨,尽管现在父母都不在了,依旧年年如此,携家带口赶回来与兄弟姐妹们团聚。他说,家,到啥时候都得有个主心骨,平时各忙各的不得闲,过年了,我必须得把这几大家子聚到一起。这是作为家族长子的责任——毕竟长兄如父啊!

陈家的年午饭与众不同。老老少少一二十口子围坐在一起,长达四五个小时的团圆宴,交杯换盏、天伦之乐自然不在话下,更有家风家教这些家庭文化主题贯穿始终。这一习俗在陈家承袭已久,席间,除了学前幼子除外,每个人都要正正规规的把一年的工作做一全面客观概述,总结成绩,找出不足,提出明年的奋斗目标。最后,长者还要针对社会现实针砭时弊进行训勉,其目的是让每个家庭成员,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当中,戒骄戒躁,辨明是非,居安思危,守住底线,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过去,“训勉”这把“龙头杖”执掌在父母手里,如今责无旁贷地传给长子陈贵忠。每到这一环节,一向和风细雨、慢条斯理的陈贵忠,便不由自主地拔起腰板,语气重如洪钟、掷地有声:

“家,再穷再破,那也是根,是我们终老的落脚之地!作为陈家后生,到啥时候我们也不能忘了这个家,更咱不能忘了咱爹咱妈的养育之恩。过去咱家过的啥日子?咱哥几个心中有数吧,全黄金寨哪家不比咱们过得好?为了咱们有个学上,将来混出个人样,一年到头,爹妈哪吃过一顿饱饭?就连过年都舍不得沾点儿肉星儿,从牙花子里给咱一点一点的抠学费,容易吗?现在我们比过去过得好了,哥几个也都成了家,在别人眼里算是功成名就了,但越是这样,我们越要低调,越要本分,越不能忘了这个家!忘了,那就是不孝!”。

“爹妈盼着咱成人,是要咱成忠孝仁义的“仁”!啥意思?就是要咱遵道崇德,谨言慎行,低调做人,守本分,守规矩,知荣辱,走正道。给家族争荣光,给宗祖添荣耀。”

“同往年一样,咱还得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上一堂家庭党风廉政教育警示课,也算是一年一次的“敲钟”会吧,这不管是对自己对家庭,还是对党对社会,都是健康有意义的。咱们这一大家子,孙辈们除外,都参加工作了,况且都是国家公职人员、中共党员。一定意义上,我们手中都有一定权力,但咱一定要记住,这个权力,绝不是捞取好处的资本!圣贤有言,祸生于多贪,罪生于不仁。苍天有眼,举头三尺有神明;善恶之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德不配位,必有余殃。想想看,在我们身边,有多少以权谋私、贪赃枉法、腐败堕落的贪腐例子?这就是德不配位,这些人没有一个好下场,到头来弄得自己身败名裂不说,还害得祖上蒙羞,遗臭万年,这等人就是大逆不道,家族败类!”

“当前,社会上不正之风的确无处不在,尤其是官职人员,稍不注意,稍一放松,就会误入歧途,所以说,咱们要时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自我约束能力,防止病从脑入。人的私欲和贪念一旦在脑子里膨胀起来,那就是洪水猛兽、脱缰野马,谁都阻挡不了。因此,大是大非面前,尤其是金钱面前,咱谁都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私心杂念!这方面,咱们做的看来都很不错,二弟福忠,金融部门的一把手,整天跟钱打交道,没有违规行为,可赞!三弟宝忠,宣传部门,清水衙门,没有违纪,可钦!四弟有忠,国企要职,每年经手数百亿工程建设资金,没收过承建方任何好处费,可敬!我,后勤老兵,曾掌管装备、物资、油料多年,同样清清白白,干干净净!哥几个在这方面都坚守住了底线,守住了咱陈家的门风,没给咱祖上抹黑,于家于国,咱问心无愧!”

“说实了,滋生腐败的另一方面就是作风问题。看看那些倒台的贪官污吏,个个都是生活奢靡、作风混乱的无耻情种,道貌岸然,狼狈为奸,为非作歹,同流合污,此等之所以成为阶下之囚,说穿了就是没有良好的家规家教!因为这方面出问题,恶心至极,可耻至极,卑鄙至极!不仅自毁了前程,还令人唾弃,全家族跟着丢人现眼。这方面,咱谁都不能越雷池一步!”

“做人,不能走歪门邪道,不能见利忘义,不能让人家在背后戳脊梁骨。要正直善良,公正无私,光明磊落。咱做长辈的要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给后人做表率,做榜样,永葆咱陈家门风不败。总之,母亲在世时常跟咱说的‘积善之家有余庆,积恶之家有余殃’ 这句至理名言,包括在座的孩子,一定要牢记不忘!忘了,那就是忘本!”

有这样高尚的家国情怀,有这样严厉的训诫训勉,有这样深明的一家之主,何愁家风不正?何愁家族不兴?何愁人仁不成?做到这些,陈贵忠,你真正的没忘本!

陈贵忠肯定不能忘本!父亲走后,陈贵忠对待年迈的母亲可谓绞尽脑汁、用心良苦,供钱供物自然不在话下,还时常“连哄带骗”地把母亲接到自己身边。他这样做只是想在有限的岁月里多陪陪老娘,让苦了一生的老人家好好调样调养,开开眼界,享享清福,安度晚年。

那是1993年,都快80岁的老娘,被贵忠磨得实在没办法,应承下来最后一次去昆明。这次,老人家住了八九个月,从春天到秋天,贵忠一家像对待孩子一样精心呵护着母亲。母亲想吃老家的破米粥,儿子儿媳遍街满城地找。母亲早年镶的牙齿松动了,陈贵忠找到昆明最好的牙医,为老娘重新镶了一口烤瓷牙。母亲腰腿不好,陈贵忠把部队最好的医生请到家里为老娘治疗。母亲想去外面转转,大人孩子车前马后的悉心照料。经常带母亲到公园听民间小调,看少数民族歌舞,浏览南国风情。母亲想玩麻将消遣,全家人桌子一围,满屋子立刻萦绕起天伦之乐的欢声笑语……这段短暂而难忘的时光,在孩儿的脑海里记忆犹新,在老娘的记忆里挥之不去。

老娘渐渐地老了,陈贵忠心里知道那是为了这个家愁老的累老的病老的。自2000年起,母亲几乎是旧病未愈,新病又来。老年痴呆症、老年白内障、阵发性精神亢奋症……2006年年底,母亲又患上了夺命的急性肺炎,后又并发心脏病。为了把奄奄一息的老娘从死神那里夺回来,陈贵忠和姐弟们展开了生死大营救。然而,全世界最好的药品、全中国最好的医院、医学界最高的权威也终无回天之力,只能是最大限度的延续着母亲的生命。

五个多月的生死相守,五个多月的床前苦盼,五个多月的含泪呼唤,母亲那盏生命油灯的火苗,还是越来越小,越来越暗了……

“来生,母亲还当你们的亲娘!”2007年5月4日,母亲带着安祥的面容,带着深深的眷恋,带着无限的宽慰,静静地走了。

母亲走后的第61天,2007年7月5日,时任军委主席胡锦涛签署命令,陈贵忠晋升少将军衔。

那天,陈贵忠哭了!

泪水里,有自豪也有荣耀,但更多的是自责和对九泉之下爹亲娘亲的愧疚。

陈将军,别再自责和愧疚了。

你喝着家乡的山泉水长大,在革命队伍里戎马一生,用铁血豪情,用感恩报恩,用忠孝双全,书写了自己从士兵到将军的一世豪情,你是迁安的骄傲,家乡人们永远爱戴你!

猜你喜欢

母亲
母亲的债
给母亲打电话
母亲树 五章
母亲的“禅”
母亲
母亲点亮了我的一生
给母亲的信
母亲
摔倒的母亲
悲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