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受人惑”非易事

2017-11-25张君燕

共产党员(辽宁) 2017年16期
关键词:张君燕伤者苏格拉底

◎文/张君燕

“不受人惑”非易事

◎文/张君燕

一天,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上课时,从短袍里掏出一个苹果,在教室里走了一圈,让学生们专心嗅闻空气中的气味。然后,他回到讲台,举着苹果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味道?”有几个同学回答:“我闻到了淡淡的苹果香味。”剩下的同学则一脸茫然,没有回答。苏格拉底再次举着苹果走到学生们中间,告诉他们要集中注意力闻一下。回到讲台后,苏格拉底再问:“大家闻到苹果的味道了吗?”这时,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闻到了。”但苏格拉底说:“非常遗憾,这是一个假苹果。”

很显然,学生们被“忽悠”了。刚开始,他们被苏格拉底故意制造的假象所迷惑。接着,他们又因从众心理而产生动摇,最后他们全体被骗了。而“行骗”的不是别人,正是他们自己。因为许多人习惯依附,缺乏判断事情真伪的能力。所谓“三人成虎”,所谓“众口铄金”,皆是如此。

如果我们具备一定的能力,甚至足够聪明、善良,就一定能“不受人惑”、做到坚持自我吗?答案是——不一定。

19世纪初,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和几名探险队员一起到一个小岛上进行调查研究。在返回途中,他们突然在灌木丛中发现了一名伤者,赶紧过去察看。伤者当时已经昏迷,经过初步检查后,他们发现伤者的情况并不严重,只是因缺水而导致虚脱,但伤者想要独自顺利离开小岛绝无可能。

“我们要帮助他离开这里。”魏格纳探险小组的几名队员同时说道。他们准备开始对伤者进行积极的援助,就在这时,又有几组探险队员围拢过来,关切地询问伤者的情况。看到人越来越多,探险小组的一名队员对魏格纳说:“我们走吧,有这么多人在施救,我们没必要待在这里了。”其他队员也纷纷附和,然后便离开了。令人意外的是,接下来,其他探险队的队员们也抱着同样的心态陆续离开了,伤者的身边只剩下魏格纳一人……

最终,魏格纳成功地带着伤者回来了。伤者康复后,激动地向他表示了感谢。很多人都对魏格纳表达钦佩与赞扬之意,一家媒体的记者更是直言道:“你真是一个极其善良的人。”

“不,这不仅仅是善良。”魏格纳分析说:“当时在场想要援助的人都是善良的,如果见死不救,他们也会内疚和自责。但是当有人离开时,他们就会产生依赖和从众心理,认为施救这件事即使没有自己还有别人,伤者一定能得到很好的救助。”

魏格纳说得很对,其他探险队员之所以最终没有伸出援手,不是因为不够优秀,也不是不够善良,而是没有做到“不受人惑”,没有在自己心底汇聚起一道积极强大的心理力量,抵御住他人的影响和引导。

如果说善良是一种素养,那么“不受人惑”则是一种能力,一种包含了坚强、独立、敏锐、沉稳等特质的综合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这种能力和品质尤为重要。没有善良是不行的,但仅有善良又远远不够。只有用“善良”做土壤,用“不受人惑”的能力做养料,如此长出来的树木才会更高大结实,既能为他人提供荫庇之所,又能经受住狂风暴雨的考验。不论时代潮流如何,人总是可以凭着高尚信念、心中正义,走好正确的道路。假使创造是成功的开端,那么持之以恒做正确的事则一定是成功的关键所在。在大千世界里,就让我们“不受人惑”,踏着适合自己的节奏,用正确的坚持谱写人生乐章吧!

猜你喜欢

张君燕伤者苏格拉底
腹部创伤并发症,腹部创伤会引发什么疾病
别把精力拿去掩盖缺点
真正值得你效仿的东西
你和爱因斯坦的时间一样多
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故事两则)
伤者的儿子
苏格拉底的遗憾
苏格拉底的回答
车祸伤亡者35%可救活
苏格拉底的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