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持家爱洒万家
2017-11-25梓璋
◎文\梓璋
仁义持家爱洒万家
◎文\梓璋
家训:勤俭持家,报效祖国
在雷锋的第二故乡——古城辽阳市,提起唐革军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今年67岁的唐革军是辽阳市白塔区南门街道青年街社区居民,自2000年退休后便把满腔的热情投入公益事业中,与丈夫韩德仁为社会活动和困难户累计捐款达25.7万元,用她的仁爱之心感染着身边人,传递着正能量。唐革军家庭先后获得“辽宁省最美家庭”“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全国文明家庭”等荣誉称号。
2015年夏季的一天,唐革军按照惯例来到患有严重的脑血栓、糖尿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居民李伟家送饭,可这次,敲了半天门后听到一个微弱的声音:“唐姐,我摔倒了,躺在地上三天三夜了,快不行了。”听到这里,唐革军赶紧通知120和社区、区红十字会,在大家的帮助下把李伟送进医院,并捐款1万多元帮其治疗。“如果没有唐大姐,我死在家里也没人知道,唐大姐是天底下最好的人。”李伟对唐革军感恩不已。
每到寒暑假,为照顾一些无人看管的中小学生,唐革军自掏腰包组织开展“学习雷锋点亮人生”冬令营、夏令营活动,受到了家长和孩子的欢迎。了解到辽阳市第一中学西藏班家庭困难学生的情况,每逢节假日,唐革军就把他们接到家里做特色小吃、讲故事,让他们感受家的温暖和唐奶奶对他们的牵挂。
父母的言传身教、丈夫的支持以及子女的理解是唐革军做公益事业的源泉与动力。
唐革军的父亲是革命军人,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唐革军名字的寓意就是革命军人的后代。虽然自己没参过军,但报效祖国的心愿从小就在唐革军的心里扎下了根。父亲退伍后被安排到了粮库工作,即使在休息时间,只要看到变天要下雨,父亲就会三步并作两步地赶到粮库收粮。困难时期家里人经常吃不饱,但父亲从来没有拿过公家一粒粮食。父母的为人在邻里中广受夸赞,谁家有困难了,父母都会伸出援助之手。
在父母的影响下,唐革军认识到,在和平年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也是报效祖国的一种方式。1980年,唐革军当上了辽阳市委车队的采购员。为做好采购工作,唐革军每天起早贪黑,每样东西都要跑很多商家进行反复比较,直到采购到物美价廉的商品。1989年唐革军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唐革军的丈夫韩德仁是她的同学,为人正直、踏实能干,是单位的技术专家。结婚四十五载,夫妻二人互敬互爱。年轻时,唐革军经常鼓励韩德仁:“家里我不用你,你好好工作。”上世纪80年代初,30岁的韩德仁就当上了辽阳市管道配件厂厂长,在他的精心管理下,企业效益非常好,他本人获得了“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全国百名优秀青年厂长”等荣誉称号。
退休后,为了支持唐革军的公益事业,韩德仁发挥自己的书画艺术特长,免费为社区写板报。白塔区成立孔子学校时,韩德仁亲手彩绘了二十四孝图,受到居民的赞誉。
在唐革军、韩德仁夫妇的影响下,他们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也都是热心人。二儿子从6岁到14岁默默地帮助楼上的曹爷爷家送了8年的牛奶,当兵复员后又凭借自己踏实肯干、讲诚信的优良品质,成功创业。大儿子与女儿也都凭借自己的努力,拥有稳定的工作。
唐革军夫妇相信,良好的家风一定会代代传承下去,为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唐革军系辽阳市白塔区南门街道青年街社区居民,该家庭于2016年荣获首届“全国文明家庭”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