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督导归来话扶贫

2017-11-25

支部建设 2017年34期
关键词:贫困户攻坚总书记

□ 心 声

督导归来话扶贫

□ 心 声

笔者有幸参与省委安排的脱贫攻坚督导工作,最近到晋南、晋东南地区跑了几个贫困县,感触颇多,在这里与读者分享一二。

一、脱贫攻坚成为头等大事

十九大报告明确,到2020年,我国按现行标准,农村贫困人口要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干部把脱贫攻坚看作政治工程,压力大、动力足、用力多。大家普遍认识到,脱贫攻坚关系到党的理想信念宗旨的坚守、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补的最大的短板,也是最艰巨的工程,是我们党向国内外作出的庄严承诺。这件事情习总书记最牵挂,省里向党中央立了军令状,层层签订了责任书,只能进不能退,必须保质保量完成。一位县委书记说:“这件事情完不成,估计我这个书记也当不成了,就没有机会干别的事情了。所以要全力以赴,确保如期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同其他工作相比,各地的脱贫攻坚会开的最多、发的文件最多、出台的政策最多、采取的措施最多、派出的干部最多、调查研究最多、现场办公最多、督促检查最多……一句话,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高度重视,领导有力,紧张有序,投入多、力度大。

群众把脱贫攻坚看作又一次“翻身”工程,热情很高,参与面很广。由于新一轮扶贫的政治和社会动员充分广泛,各方面的扶持政策很密集,含金量也很高,农村中的贫困群众和一些不太贫困的群众都想加入“贫困户”行列,想搭上脱贫攻坚这班车,写申请的人多,参加评议的人多,关注公示结果的人多。有的人强调特殊情况,有的人找干部“理论”,有的人想把家里的老人分户另立,也有的人举报他人不符合实情……从表面上看是争当贫困户,实际上是不甘贫困,积极参加脱贫攻坚,向往过上美好生活。有的地方正确引导这种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采取以工代赈、参与度与扶持度挂钩、政府帮扶与子女孝敬相结合的办法,效果良好。一些贫困户人穷志不穷,身残志更坚,艰苦奋斗与命运抗争,努力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并由衷感谢党和政府,已成为当地脱贫攻坚的榜样。

社会各界把脱贫攻坚看作道德良心工程,热心参与,形成合力。机关干部结对帮扶渐行渐实;一些农村党员干部自己筹钱成立合作社,创办领办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一些企业积极参与“五位一体”扶贫项目,有的使用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后,按8%~15%的年利率返还给贫困户;一些社会组织慈善机构,将公益善行也投向了扶贫领域。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后,各级各地迅速掀起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对脱贫攻坚再动员、再部署、再发力,形成了新的发展态势。脱贫攻坚已成为贫困地区的头等大事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靓丽风景。

二、脱贫攻坚带动农村出现了多年少有的发展热潮

在脱贫攻坚的带动下,冷落多年的农村空前地热了起来,可以说是实行包产到户以来,第一次出现了真正的干部驻村入户、政策家喻户晓、农民人人参与、各方关心支持的生动热烈局面。许多单位的领导带着锅碗瓢盆送工作队进村“安营扎寨”;许多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半月二十天不回家,在田间地头教农民栽果树、种香菇,在城乡路上奔走忙碌,帮贫困户申办低保、联系就医和子女上学事宜;脱贫攻坚的各项政策上墙入户,谁是贫困户、谁家脱贫了,都要对照政策标准,本人申请,干部测算,村民评议,张榜公示,许多外出打工的村民都争着赶回村里参加评议;许多乡镇书记乡镇长日夜盯守在异地搬迁项目工地上;许多县乡村干部忙碌在产业扶贫的蔬菜大棚里、中药材基地旁。

在脱贫攻坚的实践中,干部的“四个意识”大大增强,随口能讲“这是政治任务”“这是习总书记最牵挂的,我们要看齐紧跟”“少讲困难,多想办法,全力以赴必须完成好”“这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等话语。干部作风大大改进,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农民群众说起共产党和习总书记,都是竖起大拇指由衷称赞。农村治理水平大大提升,今后再有关系全村的事、涉及村民利益的事,大家肯定都会踊跃参加、公开透明地进行了。想脱贫谋发展奔小康的积极性大迸发,党委和政府、各有关部门、各级干部和农民群众,都在想尽办法改变农村面貌、加快农村发展。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项目明显増多。

特别是有些先行者们,宏观上思考,微观上破题,开始探索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把农民重新组织起来的重大问题。垣曲县有位67岁的村党支部书记,从1973年起就当村干部,经历了人民公社和分户经营不同的历史时期。他认为农村一家一户走到今天,再往前走需要重新组织起来了,但是不能按过去的办法组织,要想新的办法。他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带领村民创办了村办企业和合作社,吸纳了大部分村民,进行这方面的探索。临猗县有位在外地担任过10多年县委书记的老干部,退休后回到家乡农村,担任了村里葡萄合作社的顾问,一方面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管理提高效益,一方面探索通过合作社的形式把农民组织起来实现共同富裕。他们的探索具有重大意义。

三、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精准

这次脱贫攻坚与以往扶贫工作最大的不同,是精准二字。精准是习近平总书记总结过去经验回应现实要求提出的基本方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已经跨越了过去那种大水漫灌普惠性扶贫的阶段,现在需要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啃下最后的硬骨头。

在实践中,一些地方的领导同志对如期脱贫表示“拿下硬指标没问题”,言外之意对“软指标”有些担心。他们所说的“硬指标”,主要是指通路、通电、通水、通网、建医疗室和文化室等靠花钱能够解决的问题,“软指标”则是“三率一度”(漏评率、错退率、综合贫困发生率、群众满意度)等需要精准工作才能解决的问题。看来弱项还是在对精准方略的理解、贯彻和具体实施上,还需要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

要下功夫把过去长期形成的不够精准的工作基础调精准。过去大水漫灌式扶贫时,一些地方统计上报的贫困情况比较笼统粗略。现在精准滴灌,首先要精准识别,到户到人,解决“扶持谁”的问题。这是第一粒扣子,如果扣错了,后面就全错了。前段工作中的许多矛盾,都出在这里。我看到过得到帮扶的贫困户重新站起来,也看到过被漏评了的贫困户无助无望,深深感到精与不精之间,关系众多贫困户的生计甚至命运。习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方略,还包含着“一家一户总关情”的大爱情怀。现在经过了几轮的动态调整,花费了巨大精力,这个问题基本上解决了。但是随着情况的变化,这项工作还要继续做好,比如有的贫困户脱贫了,要及时退出;有的非贫困户因特殊情况致贫了,要及时补入。这要成为常态,不能嫌麻烦,不能有畏难情绪。

要把精准识别的功夫延用到精准施策精准脱贫上。贫有百样,困有千种,精准识别仅仅是为精准施策精准脱贫提供了对象,仅仅是一个开始,后面的工作更要下功夫,更要抓精准。顶层设计的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还有对深度贫困户的特殊帮扶,在具体施工中,都要贴近实际,因村制宜,因户因人施策,真正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不可搞缩小版的大水漫灌,不可离开目标和结果求过程,不可将精准的功夫只停留在识别阶段。

要自觉养成精准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精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各级干部工作方法、工作作风提出的新要求,其内涵是更加实事求是,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更加讲认真,更加严格要求。这既是党性的要求、事业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要提高站位,深刻领会,主动适应,养成习惯。在脱贫攻坚的大战场上学会精准工作的方法,掌握精准工作的本领,练就精准工作的作风,用绣花功夫打赢脱贫攻坚战,用绣花功夫做好各项工作,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贯彻落实好十九大精神。

(责编:摄铺程)

猜你喜欢

贫困户攻坚总书记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时局图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
习总书记“下团组”
脱贫记 贫困户陈福田和何麦换的故事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