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透视及其当代价值论述

2017-11-25靳怡斐

唐山文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道德观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靳怡斐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透视及其当代价值论述

◎靳怡斐

在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都存在道德失范现象,这一社会现象的弊端不言而喻,为了弱化甚至根除其消极影响,各个时代的人们都做出了努力,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便是其中的集大成者。其以理论方式系统地阐释了道德的具体内涵,是武装人类头脑的重要意识形态工具之一。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深入剖析、研究、继承和发展,有利于人类正确道德观的树立和坚持,在道德约束下为人处世。

19世纪4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诞生,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基本理论观点和学说体系的综合体,涉及多学科领域和社会的各个层面,但相对突出地表现在哲学、经济和社会主义等领域。或许正因如此,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否涉及道德层面的争论始终未休,支持学派以罗德尼·佩弗(R.G.Peffer)为代表,而否认学派则以艾伦·伍德(Allen W.Wood)为代表。在伍德看来,资本主义由于一味地通过垄断、剥削来最大化地敛取经济利益,而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强烈批判和指责,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忽视了公平、正义等道德意识的体现,所以认为马克思主义是非道德的。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对丑恶的资本主义的批判,以及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呼吁,其出发点是试图带领人类走向充满和谐、平等的生存生活环境,即本质上是以人文主义道德为起点和落脚点的,因此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真实存在,且兼具历史性和时代性,在当下和未来都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形成

(一)衍生于神学道德观

在西方国家,几乎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程度的精神信仰,这种信仰令人们产生并始终保持着一种在为人方面和善、友爱、诚信,在处事方面乐观、自信、坚韧的综合正能量。对于马克思来说,其祖国德国,国民普遍信仰基督教,马克思的家庭和就读的学校也不例外,受此环境影响,其道德观的原始形态就衍生于基督教即神学。据《马克思传》记载,自马克思六岁起,他就与家人一起开始信奉基督教。

(二)扭转于黑格尔哲学

到了大学,在追逐尘世幸福的过程中,马克思的思想与基督教神学之间出现严重矛盾,对黑格尔作品的通读,以及大卫·施特劳斯(将完全神化的《圣经》拉入现实之人)和布鲁诺·鲍威尔(黑格尔最得意弟子之一)的出现,打破了马克思关于神学道德观的盲目认识,他开始涉足并着手研究哲学领域,并将目光转向人类自身,不再坚信宗教神学。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中,马克思写道:“普罗米修斯承认道:‘老实说,我痛恨所有的神’,这是哲学的自白,它自己的格言,借以表示它反对一切天上的和地上的神,这些神不承认人的自我意识具有最高的神性。不应该有任何神同人的自我意识相提并论。”由此确立了自己的无神论立场,道德观的来源从神学变成了以哲学为基础的人类道德。

(三)形成于自我的综合思想认知

进入社会后,相关工作经历使马克思不再崇尚黑格尔,在康德的自律论伦理观影响下,马克思提出并始终强调“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他认为“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此时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已崭露头角,但还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形成,原因在于:一方面,其将道德和实际生产联系在了一起,使道德具有了现实意义;但另一方面,显然道德、宗教等属于精神层面的生产工具,而科学、国家和家庭等属于物质层面的生产工具,两者存在本质区别,然而马克思却将它们一概而论,忽视了道德的意识形态本质。

之后,社会阶级的演变以及马克思对社会形态的深入研究,使马克思认识到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宗教、哲学等也是如此,并取决于人们开展生产活动的物质条件。生产方式不同,人们的相处模式也就不同,在这一改变过程中,道德逐渐被谎言替代,道德失范现象由此丛生。表现在当时的社会,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加剧了社会分级现象,不同层级有不同的道德形态,如英国就出现了两种道德,以资产阶级为中心的、体现劳动人民利益的普通道德和针对穷人的官方道德。

二、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实质

(一)随生产方式的变化而不断更新

由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形成过程可知,马克思最终将道德的更新归根于生产方式的变化,生产方式使得人们所占有的社会经济地位和物质生活条件有所不同,进而产生不同的道德观念。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占据统治地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道德观,尽管包含自由、平等理念,但在最大化利益驱使下,所谓“自由”是不限制获取利益的手段,而所谓“平等”则是由资本家共享利益成果。

(二)以人类道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最初,马克思将道德寄托于神,认为信仰神学人们就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改正不道德行为。随着知识的增加和思想的成熟,马克思意识到正确道德观念和行为的真正主体和根源在于人类本身,因为人具有能动性,是经营一切事务的有思想、有意识的存在体。所以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开始从人类道德中寻求突破口,批判资产阶级虚无缥缈的人道主义说教,提出共产主义社会自由与平等、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美好蓝图,让人们意识到资产阶级自私、利益至上的道德观,进而以道德的名义,带领人类改变阶级性质,解放天性,实现全人类的普遍和谐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与中国传统道德观的对比

(一)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与中国传统道德观的契合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强调人的主体性,这与我国传统的人本思想相契合。一直以来,“仁者爱人,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为政以德”(《孟子·尽心下》)的儒家思想为我国所推崇,认为仁德的君主才会爱民众并受到民众的拥戴,此时对人本体的重视表现为典型的民本思想;唐太宗时,魏征引用《荀子·王制篇》中的观点,向唐太宗提出“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忠告,提醒唐太宗应重视并合理把握人民的力量,此时民本思想已经转变为人本思想,这种人本思想以人为根本,重视人的主体地位和人的价值的实现,与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强调一切为了人类发展的观点相契合。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实现全人类和谐发展的目标,与我国“以和为贵”思想不谋而合。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言:“礼之用,和为贵。”孟子在《公孙丑下》中提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两者突出的中心思想即为和谐、团结。直到现在,我国仍倡导“以和为贵”理念,对内,其已渗入各个家庭,成为人们相处的基本模式,对外,“以和为贵”则演化为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以实现国家以及国际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与中国传统道德观的不同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与中国传统道德观服务的对象有所不同。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形成于资本主义统治时期,其核心思想突出表现在对不道德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号召全人类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真正自由。而中国传统道德观不管在哪个时期,更多地表现为对统治阶级政权的维护,其性质类似于忠言,感情色彩要弱于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如上述中提到的人本思想,忠告君主仁德爱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政权长存。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与中国传统道德观的主体范围不同。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从全人类视角出发,批判的对象是资产阶级,主体范围较为广阔。而中国传统道德观的主体和内容更加具体,尤其表现在占统治地位的君主层面,就是具体的君主个人,除此之外道德观是围绕人伦关系展开的,在处理好各种伦理关系的基础上实现国富民康。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与中国传统道德观在阶级层次体现方面有所不同。概括来说,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中大致包括两个阶级层次,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不管出身如何、地位高低,都可为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做贡献。而中国传统道德观则注重阶级层次,不允许“逾矩”,强调个人或社会团体应清楚自己的身份,做好本职工作,如儒家思想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三纲五常”伦理道德观等。

除上述外,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以生产方式的改变为更新手段,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以经济利益为根源等,都与中国传统道德观不同,不再详述。

四、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尽管诞生于19世纪,但因其将道德看作是历史的、实践的、阶级的,所以集历史性、时代性、前瞻性于一身,在当前社会以及未来世界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长明灯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旨在带领人类走向和谐、公平、正义的共产主义社会,这与社会主义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不谋而合。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几乎均以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为立足点,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最终形成适合本国发展所需的道德体系。通常社会主义国家也强调资本利益,但其根本目的是保障人们各层次需求的实现,而这正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核心内容。所以,社会主义国家在当下及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以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为道德理论根源。

(二)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有利于重新审视我国道德现状

从前述对比不难看出,我国传统道德观与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别,从侧面暴露出我国传统道德观的某些弊端,而当前我国不容乐观的道德现状,与根深蒂固的传统道德观又不无关系。因此,当前我国应以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为方法论,来审视传统道德观,纠正长期被人们误解的传统道德观,批判不符合时代发展需要、扭曲人们道德认知的错误道德观,再结合社会道德现状,调整道德教育措施,形成新时期道德新局面。

五、结语

事实上,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突出价值仍是站在全人类立场上,它体现出大无畏、公平、自由的高尚道德意识和立足实际、勇于尝试、积极实践的人道主义情怀。尽管当前资本主义国家已经不存在忽视无产阶级利益,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利益的现象,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推翻资产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的思想性质被弱化,但批判资本主义并不是重点,因为其目的在于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在今天及未来,这仍是全世界共同奋斗的终极目标。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475004

猜你喜欢

道德观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像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魔鬼的门徒》的宗教伦理与道德观照
谐图趣语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习近平: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