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通城春节舞龙舞狮习俗的变迁

2017-11-25张思琦王维利

唐山文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舞狮舞龙变迁

◎张思琦 王维利

湖北通城春节舞龙舞狮习俗的变迁

◎张思琦 王维利

舞龙舞狮是一项中国的传统民俗活动,它身上有着历史与社会的演变的印记,通城作为历史悠久的县城,其民俗文化的变迁很有研究价值,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研究通城县舞龙舞狮活动的变迁,结论表明,通城县舞龙舞狮的民俗文化变迁因素有:家庭结构的变化、经济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民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凝聚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古人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一套约定俗成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画卷。因此,了解民俗文化变迁的来龙去脉显得尤为重要。通城县别称“银邑”,汉朝时被称为下隽县,所以简称“隽”,于宋朝时(公元1072年)设置县,现在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它位于鄂、湘、赣三省交界这样的一个特殊位置,春节民俗活动与中国南方汉族习俗大致相同,包括“除尘”、“贴春联”、“祭祖”、“舞龙舞狮”等,是瑶汉杂居地。本文以春节时通城县的舞龙舞狮文化作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通城县舞龙舞狮民俗文化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一、舞龙舞狮民俗的形成和发展

我国是舞龙舞狮习俗的发源地,自古以来,龙就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据史籍记载,早在汉朝时就出现了舞龙,通常是在皇朝官方的祭祀活动中,其意图是祈求降雨,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舞龙这项民俗活动不断被民众丰富形式,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娱活动。狮子被古人称为“百兽之王”,它被当作力量和勇敢的象征。据历史记载,狮子是汉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所有,被称为“西域狮”。狮子舞最早是在宫廷供贵族观看,是中原与西域文化交流的产物。南北朝时,狮子舞始兴于民间。至唐朝,狮子舞在表演时已发展成很大规模。

时至今日,春节时舞龙舞狮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约定俗成的事情,舞龙舞狮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名片,还展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

二、通城春节舞龙舞狮习俗的转变

通城县自古以来就是瑶汉杂居之地,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没有特定的时间去举行舞龙舞狮的活动,通常都是从年三十至正月十五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如果看到舞龙的队伍,会打开门来迎龙灯。龙灯到来时不能关门,行驶的车子在路上看到要停下来,如果龙灯围着你的车子转,你要给红包以示感谢。舞龙舞狮的队伍,一般都是由青少年组成,小孩子精力充沛,时间自由,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小孩子在春节前后会集结起来做龙灯,到各个乡镇挨家挨户去舞龙,一趟下来能挣不少零花钱。在收成好的年份,相邻村镇会组织舞龙舞狮的活动,轮流舞龙。

近年来的春节期间,舞龙舞狮队伍并不多见,甚至在2009-2015年间,几乎没有舞龙舞狮队伍的出没,这项传统民俗活动像是断掉了。2017年,人们重拾对舞龙舞狮活动的热情,于正月初九在新人民广场,政府举办了“百龙闹春”的活动,各个乡镇都派出了舞龙舞狮的代表队,村民的积极性极高,活动现场近万人观看,热闹非凡,有的村几乎都是全村出动,给自己的代表队加油鼓劲。

三、通城县春节舞龙舞狮习俗演变的原因

(一)家庭结构的变化,社会传承的断裂

自1979年实施独生子女政策以来,我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现为家庭成员减少,家庭规模缩小,家庭结构简单化,留守儿童家庭、空巢老人家庭急剧增加等。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人心,人们的观念也逐渐更新,大部分中国家庭转变了传统的多子多福观念,摒弃了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认为应该少生优生,这样他们就会着重提高孩子的素质,重视孩子的发展,对孩子的管束较多,更不会放任孩子春节走家串巷去耍龙灯讨彩头。

(二)城镇化发展,民俗环境的变迁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社会经济结构产生了巨大变化。依照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状况,城市化率应接近世界水平的50%,但目前我国仅达到41.8%。这表示,在经济结构转型的社会趋势下,我国的社会结构落后于经济发展。社会转型中包括了社会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以及文化的变迁,而民俗文化的变化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势必会被历史慢慢淘汰。

另外,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家带来了发展机缘,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近年人们的经济条件逐渐好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取向改变,许多青壮年会涌向大城市发展。而农村留守居民的闲暇生活会选择打麻将、看电视、上网等方式来代替传统的民俗活动。舞龙舞狮活动被人们当作了获得经济利益的工具,已经渐渐失去了其民俗功能,比如说“祭祀”、“娱乐”等。

(三)由神圣到世俗,思想观念的转变

舞龙舞狮活动的起源和发展与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演进是分不开的,它具有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历史性、民族性、传统性、文化性和竞技性等社会特性,以及健身娱乐、教育、表演、竞赛等社会功能。舞龙舞狮传统民俗,实际上就是建立在农耕经济上的一种信仰。古时候,人类力量薄弱,依赖于大自然的给予,在祭拜之时。自然会物化出一个具体的活动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保佑平安。现在人们接受新思想,相信科学,认识到了自然界的规律,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于神的幻想与崇拜,舞龙舞狮的民俗活动也从单纯的为了“祭拜”,“祈福”变成了求热闹,开心的娱乐活动。

四、民俗文化变迁的影响因素

(一)经济基础因素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观认为,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是文化变迁的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同样,民俗文化变迁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发生的,但又受到在它之上形成的上层建筑的制约。

(二)政府因素

民俗文化不仅是经济发展,社会变化等客观因素造成,政府对于它的发展和传承的规划与支持也是民俗文化变迁的关键因素。

在民俗文化受到社会变迁以及外来思想的冲击的背景下,政府更应该重视民俗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在处理事务上要具有主观能动性,科学的宣扬民俗文化的重要性,积极的保护传统民俗文化,合理的引导民众如何举办有益于大众身心健康的民俗活动,创造更好的民俗文化氛围和环境。

(三)价值观念因素

社会在变迁,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环境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价值取向逐渐多元化。人们的价值取向并不能用法律法规加以约束,如今,“趋利”、“享乐”这些观念对民俗文化的继承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民俗文化要继续发扬,必须找到民族认同感,唤醒大众的文化自觉,让青少年在舞龙舞狮民俗活动中找到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随着社会发展,舞龙舞狮习俗逐渐由神圣的祭祀仪式向民间的娱人娱己的文化形态转型。他们的价值功能也在迎合人们的价值需求中不断变化。

继承和发扬民俗文化,不仅要政府重视和宣扬民俗文化,更重要的是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要正确认识民俗文化的重要性,提高参与民俗文化的积极性,使民俗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作者单位:北方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750000

张思琦(1995-),女,湖北赤壁人,北方民族大学,2016级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政策研究生。

猜你喜欢

舞狮舞龙变迁
舞狮献瑞
小渔村的变迁
迷宫弯弯绕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中秋舞龙
舞龙舞狮进校园
一纸婚书见变迁
清潩河的变迁
喜气洋洋过大年 舞狮欢乐庆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