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下鱼饲料中淀粉含量的研究
2017-11-24刘英杰
刘英杰
摘 要:水产饲料的好坏是提高水产产量的关键,进入“农业4.0”时代,鱼饲料中淀粉糊化程度是提高养殖效益的重中之重,通过互联网+农业物联网与监测设备的运用,对鱼饲料配方与加工工艺进行研究,从而提高养殖的效益。
水产饲料受采食环境的影响要求,必须具有良好的消化性和水中稳定性饲料中。淀粉糊化程度的高低是检验饲料,整体加工水平质量的重中之重,关键之所在。淀粉的糊化程度低则说明,饲料中所含的生淀粉的含量偏高,由于水生生物对生淀粉的消化度较低易造成水产养殖中,养殖系数升高,效益减退。
商丘市水产站通过对商丘区域内常用的鱼饲料的大数据配方进行筛选,研究互联网+下的不同种类鱼饲料配方的配比与淀粉糊化度对养殖效益的影响。
1 “互联网+鱼饲料”中淀粉含量与糊化程度
经多年来水产站对互联网+饲料中淀粉含量的研究得知。经计算机对鱼饲料中淀粉糊化程度的比对,淀粉含量的高低影响巨大。鱼饲料中淀粉含量过高的话会使鱼饲料中其他养分含量的配比平衡受到影响。经对化验分析大数据的分析得知,鱼饲料中淀粉中,直链淀粉含有的是α—l、4一糖苷键。支链淀粉含有的则是通过α一1、4一糖苷键、α一1、6一糖苷键。经多次验证在50~60℃时,由于直链淀粉颗粒度较小的原因,导致分子之间的缔合度发生变大效应,容易溶解在水中。而支链淀粉颗粒大结构疏松,由于相互作用的原因,水分子不易进入内部,只有达到100℃时才开始溶解于水。
研究还显示,淀粉颗粒的大小程度、糊化温度的高低都对其有所影响。经计算机横向、纵向的比对。不同种类的淀粉颗粒理化性质差异较大,经对不同粒度对玉米糊化度的研究,发现随着鱼饲料粉碎粒度的减小,玉米的糊化度先上升后下降,其中,粉碎粒度为20目的玉米糊化度最高,达到35.06%,分别较6目和10目粉碎粒度提高57.15%和62.84%(P〈0.05),80目的玉米糊化度分别较6目和10目粉碎粒度提高53.38%和58.94%(P〈0.05),与20目的玉米糊化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71。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在粒度较大时,玉米颗粒的分子表面跟水接触的面积较少,而且水分子进入到玉米颗粒内部结构的时间就相对较长,從而降低玉米糊化度。当粉碎粒度〉80目时,虽然玉米颗粒内部结构被破坏,降低玉米糊化度,但在数值上还是高于6目和10目粉碎粒度的。
2 “互联网+鱼饲料”中的加工颗粒度与调质
鲤鱼养殖可以通过使用移动互联网、水产物联网、监测装备相结合,充分发挥全面感知、可靠传输、先进处理、智能控制等技术优势,实现水产养殖的全程控制。调质是饲料加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同时也是影响淀粉糊化的一个关键环节。在调质过程中通过加入热干饱和蒸汽,使原料温度和水分增加,提高了淀粉的糊化度。经水产站研究发现,随着调质温度的提高以及调质时间的增加,淀粉糊化度得到显著的提高,调质湿度和调质时间对淀粉糊化度的影响。
通过对监测装备产生的数据分析,其中,90℃组玉米糊化度较70℃组提高25.43%(P〈O.05),当水分〈31.25%时,即使改变温度(60~120℃)和时间(5~65 min)的组合均难使淀粉糊化度提高到30%。高温低水分引起淀粉糊化度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在高温下干热处理淀粉,容易形成“酶阻力淀粉”和“极限糊精”形成结构紧密的“高分子直链积聚体”,从而降低了淀粉的糊化度。
3 小结
3.1 经计算机对鱼饲料中淀粉糊化程度的比对,原料中淀粉的含量以及淀粉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比例是影响淀粉糊化的决定性因素,而糊化现象的发生需要满足一定温度和水分条件。
3.2 “互联网+鱼饲料”在加工环节主要是通过调节原料的温度和水分,从而引起淀粉糊化度发生改变。通过了解影响淀粉糊化度各因素,可为提高饲料生产过程中淀粉糊化度、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奠定基础。
3.3 要积极实践互联网思维,启动水产信息化服务市场,借用软件、网站等先进的运营思维,合理配置盈利点,推广先进成熟的技术应用集成,从而提高养殖效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