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体会

2017-11-24徐忠勇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47期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高职护理

徐忠勇

摘要:人体形态学是医学护理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续医学课程的学习。护理专业在教学上与其他专业相比有其自身特点,教学中应把握好共性与个性。本文从职业教育特点和我校学生自身特点出发,浅谈教学体会和改革思路。

关键词:高职;护理;人体解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7-0265-02

高职护理专业的基本任务是培养一批掌握临床护理学的基本技能和理论,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一名合格的护士应掌握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护理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知识,掌握护理急、慢性和重症病人的护理原则、技术操作、专科护理和监护技能,并能够应用护理程序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应具有社区健康服务、护理管理和护理教育的基本能力;应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应了解护理学的学科发展方向与动态。人体解剖学是护士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医学课程,是意义重大的基础工程。

一、我校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

1.学生素质分析:因为护理专业就业前景较好,报考人数众多,因此我校護理专业录取分数线明显高于其他专业,学生的各方面素质较好,学习目的性强,学习态度也较端正,授课纪律也好。

2.就业情况数据分析:我校历届护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情况非常乐观,许多同学在实习岗位上就被提前“预订”,有到县级医院,也有到市级、省级医院,也有其他非临床医疗单位来我校护士专业毕业生中招生。没有就业的后顾之忧,学生们就有了高昂的学习积极性,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3.学生来源分析:我校护理专业的学生有“三校生”、自主招生以及普高生三种来源。来自于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的学生就是第一种学生“三校生”,我校招收“三校生”多年,对该类学生的管理和教学有较多的经验。这些学生已经学习过相关的医学课程,而且入学考试时就要接受人体解剖学测试,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第三次甚至第四次学习人体解剖学,厌烦情绪不言而喻。给“三校生”上课,那些很基础的、老师们非常强调的那些内容可以少讲甚至不讲,相对冷僻点的知道甚至连书本上没有的科研方面的新动态新观点倒是可以讲一些。有一些知识虽然不在大纲要求的范围里,只要是跟护理专业技能相关就可以提前给她们打下解剖学上的基础。因此给“三校生”上课,教师的备课一定要充分,要利用各种资源,多与临床各级护士沟通,为她们量身定制授课计划和内容。第二类学生是普高生,她们经过正规的高考进入护理专业,属于质量较高的学生,但对于她们而言人体解剖学是一只货真价实的拦路大老虎。从未接触过医学,并且人体解剖学里有大量难记的医学名词,对于这类学生要把知识点讲透,要及时布置作业并及时批改纠正。第三类学生是自主招生的学生,这些学生录取分数相对普高生低了不少,在教学上要做到重点突出,切忌“贪多嚼不烂”,她们的理解能力也会相对欠缺一些,必要的时候从不同角度重复几遍也要把重要的知识点讲明白。

二、教学方法、手段及体会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课程中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不管是临床课老师还是基础课老师都不能不论这一点。但是如何才能上好解剖课?

1.强调多媒体教学这个手段。要尽可能多利用图片,图片可以网上下载,也可以自己在电脑上利用相关制图软件自己动手制作,也可以用数码相机或者手机拍摄然后整合到课件中。前些年本人还尝试跟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合作,将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人体解剖学图谱》用扫描仪扫描后再利用flash软件处理,添加文字标注,经过多年课堂教学试用效果非常好。

2.结合模型和标本。我校有两个人体解剖学标本陈列室,涵盖了人体各个系统,学生在课后随时可以进入参观学习。标本能最真实地反映人体结构,但其缺点是价格昂贵、刺激性气味浓重,各结构之间区别也不够明显,还不方便进行摆弄操作。而模型性价比高,实验室里可以大量配备,上课时几个同学就可以持有一套。全身血液循环电动模型、血气交换电动模型、门腔吻合电动模型、神经传导通路模型等等能直观地展示一些抽象的生理过程,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直观、易懂。理论课讲授完毕后可以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自己观察,期间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最后留少量的时间进行现场提问测试,教学效果良好。

3.自己动手制作教具。教材中有些内容很难找到恰当的教学素材进行讲解,此时往往自制教具能解决问题。比如血气屏障这个组织学知识点,很难找到动画,相关图片也是不够简洁明了,这时候不妨用一个网兜罩住一个排球来进行模拟:排球就是肺泡,网线就好比是血管。有时还可以考虑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比如肾脏的滤过膜,让学生用一张纸卷成圆筒代表毛细血管,再在外面卷上一层其他颜色的纸代表基膜,然后再将一张纸剪成栅栏状包裹在最外面代表足细胞,学生做过了,也就记住了。

三、教学变革方向与思路

医学生第一个学期最容易闹不及格的就是人体解剖学,作为老师在第一堂课就要跟学生说明该课程的艰巨性,同时也要不断革新教学方法,提高考试合格率。笔者认为变革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加强实践教学,降低理论课时数。重新修订教材,删去一些理论性太强的内容,有临床医生看过我们的教材认为有些内容除了他们专科医生外无人知晓,这样的内容一定要去掉,学生学了也没有用。

2.教学中突出护理专业特点。比如考虑到护士日常工作中经常要进行输液操作,因此教学中一定要突出浅静脉,让学生记住人体常用浅静脉的名称、位置及注入部位等,并在实践教学中予以强化。

3.关于教学效果评价模式的改革。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妨减少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所占的比例,提升平时考核的次数与比例。降低理论考试所占的比例,提升实验考核比例。

参考文献:

[1]李玉彬.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组织学教学改革探索[J]. 基层医学论坛,2013,(16).

[2]刘杰.论高职护理解剖学的有效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

[3]陶冬英.高职护理专业护理应用解剖学与人体形态学融合教学的实践与效果[J].解剖学杂志2013,(3).

猜你喜欢

人体解剖学高职护理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