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终身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若干思考
2017-11-24杭成,戴苏南
杭成,戴苏南
摘要:近年来,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的论点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媒体报刊上,围绕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理论研究不断前行。本文围绕这一课题,从理论提出的背景、学习型社会的内涵及特征、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提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對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7-0218-02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终身学习型社会已成为未来社会形态的新目标。十六大以来,创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热潮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可见,构建学习型社会已经提升到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加强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当下的一大重要课题。
一、学习型社会理论的提出背景
从概念上看,学习型社会是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终身教育体系为基础,以各类学习型组织为主要载体,配套相应的机制、手段和保障所形成的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社会形态。这种新型社会模式重视信息化的基础作用,主张通过搭建网络信息共享平台,给社区居民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1965年12月,法国著名教育家保罗·朗格朗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终身教育思想,推动了终身教育思想在国际范围内的传播和推广。同一时期,美国的教育思想家罗伯特·赫钦斯也在其专著《学习社会》中明确指出,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人类将拥有更高的价值追求。
终身教育理论在欧美盛行的同时,也对亚洲地区带来了积极的影响。1967年,日本著名教育家波多野完治发表了题为“社会教育的新方向”的文章,倡导终身教育这一新的教育理念。上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政府颁布了白皮书——《我国的教育水准》,将终身教育体系化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已基本形成了中央政府为龙头、都道府县为轮廓、市町村学习中心为支撑点的网格化模式。
上世纪70年代,终身教育理念开始进入中国,并开始生根发芽。80年代,政府继续大力推广终身教育,从法制层面、制度层面、政策层面等方面积极推进。比如:在教育法中明确提到大力推进终身教育;出台一系列文件,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加强政策层面的扶持,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这一宏伟目标,从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了对终身学习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二、学习型社会的内涵及特征
随着终身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学习型社会的内涵和特征也逐步丰富起来。从主体的视角看,可以划分为居民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两者互为条件,相互补充。作为个体的“人”,在学习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作用,积极参与社区教育、终身教育,使得个体的“人”在成长的同时,社会也在不断进步。从学习型的视角看,可以概括为多元化的终身性学习,即人们学习的需求覆盖面会越来越广泛,并且学习活动将延续人的整个一生,具有持续性、终身性的特点。学习的目的不再仅仅是单纯地追求知识,更多的是让学习成为大众的一种新型生活方式。社会化学习所面向的群体也极其广泛,不限于某一特定年龄阶段。未来的学习型社会将充分尊重每一个社会人的学习权利和需求,倡导自觉学习、主动学习,注重个性的释放和习惯的养成。
三、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有机融合。知识经济时代,综合国力的增强不仅仅体现在物质层面,还体现在精神层面。丰厚的文化底蕴是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标尺之一,同时,文化的传承也是提高整体国民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构建学习型社会,就是要让更多的老百姓参与到丰富的文化活动中去,精品活动的推广在大力传播文化的同时,对服务体系的健全、服务设施的完善等方面又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创建新时期终身学习型社会,营造人人皆学、时时能学的浓郁氛围,可以更好地引导社区居民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力发展社区教育,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生活圈,让非物质文化传承平民化、生活化,实现文化创意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带动文化走入社区,走进老百姓的生活。
2.有利于促进文化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学习型社会强调的是学习氛围的养成,对学习主体“人”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创造力等诸多能力的培养。构建学习型社会,培养人们良好的读书习惯,将个人文化素养的提升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体系,推广文化进社区活动,既能满足居民各式各样的文化需求,又能带动文化产业链的发展。尤其在国家大力倡导供给侧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背景下,突出互联网+的优势,推动了文化衍生产业的发展,使得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文化产业渐渐被打造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3.符合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要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强国梦,不仅要重视经济水平的提高,更要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这一宏伟目标,旨在践行终身教育理念,提高国民的综合素养。近期,国务院颁布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大青年社会教育投入,建立多渠道筹措资金投入机制。创造社会教育良好环境……构建并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各类学习资源共享,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培训体。可见终身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
四、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三点对策
1.依托社区教育,搭建终身教育体系框架。构建学习型社会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同时也是搭建终身教育体系框架的过程。社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主要载体,作为学习型社会的基石,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框架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在推进学习型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要以社区大学为实体依托,充分利用现有的硬软件资源,搭建面向基层社区居民的学习平台,整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发挥社区的服务功能,使其成为城乡居民多元化、人性化的终身学习平台。
2.以终身学习理念为支撑,努力营造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终身学习理念,倡导的是可持续发展式的学习。强化终身学习理念,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保障社会和谐发展、实现教育强国梦想的重要支撑。终身教育理念的核心,正是让教育跨越人的一生,让学习进入寻常生活。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多方参与,积极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依托终身教育理念,形成有效的终身学习机制,优化教育教学环境。通过参与式教学活动,体验文化的趣味性,激发新思考、新认知,从根本上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3.以政府为主导,整合各类资源,满足居民学习需求。学习型社会的建设,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用于社区教育的普及推广。要充分了解居民的学习需求,解决资源不足与居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在互联网+教育的新时代,要想达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理想目标,就要不断创新,科学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推进社区教育信息化发展,注重智慧学习模式的推广,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由政府牵头,以社区大学为载体,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对现有社会资源进行合理优化配置,使教育更方便快捷。
近年来,在终身学习型社会构建上,各地纷纷出台配套机制法规,并在财政支出上大力扶持,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构建学习型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政策的支持、经费的保障、机制的完善,更需要终身学习理念的深入人心。相信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学习型社会的轮廓会越来越清晰。
参考文献:
[1]刘慧,张福乐.对我国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若干思考[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0-1.
[2]姬冰澌.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的“教育梦”[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4,(2):27-29.
[3]叶忠海.中国社区教育发展研究[A]//叶忠海学习与教育文选(之七)[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