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陶瓷工艺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2017-11-24施群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47期
关键词:陶瓷艺术教学实践

摘要:建筑陶瓷工艺是一门新兴的实践课程,丽水学院中国青瓷学院通过开设这门课程,主要培养具有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和浓厚的陶瓷艺术文化底蕴,以及动手实践能力较强的专业人才。通过建筑陶瓷工艺课程的开设,与传统龙泉青瓷技艺相结合,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传统龙泉青瓷艺术文化,完善我校陶瓷艺术设计(青瓷方向)的教学结构。

关键词:龙泉青瓷;建筑陶瓷工艺;陶瓷艺术;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7-0151-03

一、現状分析

目前,课程教改和建设一直都是我国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首要重点,这是提高高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性工程。随着国家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计划的陆续出台,课程教改和建设被赋予了新的要求和内涵,已成为高等院校改革的新亮点,教育部把精品课程建设列为本科教学评估质量和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我校也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建筑陶瓷工艺》是丽水学院中国青瓷学院陶瓷艺术设计(青瓷方向)专业最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建设好这门课程教改,关系到我校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为此,本文主要从专业角度出发探讨开设这门特色课程的一些体会。

在我国陶瓷史上,龙泉青瓷历史悠久、釉色多姿、瓷种丰富,具有“青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美誉[1-3],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得到国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浙江丽水学院是当地唯一一所高等本科院校,办学目的和特色肩负着为青瓷文化产业建设、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以及延续与发展龙泉青瓷文化产业、传承人类非物质文化,培养能有效回应当代文化创意产业需求的陶瓷设计专业人才的责任。通过《建筑陶瓷工艺》课程的开设对进一步提升这一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对学术理论以及人才队伍建设上提供支撑和发展平台,对促进丽水龙泉青瓷文化产业的传承建设,增强民族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世界非物质遗产龙泉青瓷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4-5]。为此,针对课程和专业特点,指导课程建设的思想以“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思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切实提高教学效果”的课程建设思路。

目前,我国建筑陶瓷产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迄今为止,产值收入超过7000余亿元,从业人员过百万;去年陶瓷砖产量101.8亿平米,增长180.5倍,年均递增18.9%;卫生陶瓷2.18亿件,增长30倍,年均递增12%;卫生洁具及配套产业从无到有,基本配套完善;出口211亿美元,增长1000倍,年均递增25.9%;陶瓷砖约占全球总产量和国际贸易量的三分之二;卫生陶瓷占全球总量和国际贸易量的半壁江山[6-7]。建筑陶瓷的制造工艺和管理水平以及产品品质与国际化行业高速发展接轨,主要得益于制备技术和设计艺术的不断提高,新的制造技术不断涌现,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这急需不断的技术改造和革新,以往落后的低产值高能耗的产业模式已不适用现在发展的需求,已严重阻碍了产业的发展和升级[6-9]。作为本专业的教师,面对行业的发展现状,应结合本专业特色不断进行研究《建筑陶瓷工艺》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改变以往传统的理论知识传授模式,结合本地传统龙泉青瓷技艺和文化底蕴,进一步提升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建筑陶瓷专业知识的理解,以传统龙泉青瓷工艺和文化底蕴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将龙泉青瓷文化艺术融入到建筑陶瓷产品中进行大胆创新(“龙泉青瓷壁饰的开发与设计研究”)和设计(“以龙泉青瓷风格的陶瓷幕墙”的“挑战杯”比赛),吸引学生对建筑陶瓷行业产生强烈的兴趣,为行业培养更多的接地气的有用人才,适应建筑陶瓷工业发展的需求。

二、建筑陶瓷工艺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一)课堂教学主要方法和手段

1.多媒体教学法。针对我校陶瓷艺术设计(青瓷方向)为非陶瓷材料类专业,学生学习建筑陶瓷工艺课程教学实践和自身的特点,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课程资源,通过教师自身不断提高科研能力与教学实践能力,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更新完善教学内容,恰如实际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吸引学生的专业兴趣,完善教师自身科研教学能力[9-10]。通过运用现代多媒体,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传授给学生,这种更为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课程专业知识和内容,对学生理解建筑陶瓷工艺专业知识要点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各种现代化手段的出现,利用学校提供的网络教学平台(超星泛雅:http://study.lsu.edu.cn/portal)多媒体课件制作平台,如图1所示。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立足于本专业积极申报校、省级课程教改项目,完成了其他相关课程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如:龙泉青瓷工艺、3D打印青瓷材料等,不断完善更新多媒体课件内容。

目前学校提供的多媒体教室授课率已达100%,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抽象、枯燥的专业知识更生动、更形象,使学生们在充满动感和乐趣的过程中有效地吸收理论知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从全局掌握课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调出教学视频数据库中生产第一现场实况播放给学生观看,有利于课程的教学进度,丰富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易于消化和理解。

2.现场实践教学法。现场实践教学法,是把课本中涉及的建材产品带入课堂,让学生认知产品特点和种类,以此进行探索分析和思考学习的方法,同时以带领学生到本地建材大市场实践调研和分组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从消费者和生产企业角度认真思考设计,使得枯燥乏味抽象的专业知识更为形象和生动活泼,一是可加强学生们认知专业知识基础的理论的重要性;二是通过专卖店人员对不同建筑陶瓷产品的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既要注重专业基础知识,更要注重设计和产品沟通能力,达到培养真正实用的人才的目的(如图2所示)。现场实践教学法重视互相交流,改变了以往教师在讲台上讲授纯理论知识的固有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率和积极性。

通过现场实践教学,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主动查阅建筑陶瓷工艺和传统龙泉青瓷技艺相关文献资料,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梳理,提出研究和设计龙泉青瓷风格的建筑陶瓷室内壁饰。通过分析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提出解决方案,这就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科研和综合分析能力。让学生在实践心得作业中,从社会、消费、产品、管理、技术等多方面综合分析建筑陶瓷技术与传统龙泉青瓷文化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设想,有效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兴趣及综合能力。传统的成绩往往以考试来确定最终成绩,缺乏科学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将每一位学生综合成绩纳入教学的每一個环节里面,针对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的考核内容,跟踪学生学习情况,如课堂表现、读书笔记、作业论文、实践总结等,使学生在学习中可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率(如图3所示)。

(二)课程教学的工厂实践研究

建筑陶瓷工艺课程内容涉及建筑、卫生陶瓷材料的原料、制备工艺及产品设计。进行有效的实践教学,是课程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和就业方向,未单独开设实验课,与之相关实验分散列入手工成型、龙泉青瓷工艺及釉料配制等课程的实验中,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利于学生对建筑陶瓷在陶瓷材料中的地位、作用、特点有更好的了解,对龙泉青瓷材料整体有系统的认识。开展综合设计性和验证性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或自行选择设计课题开展试验,开展专业知识训练,强化学生对建筑陶瓷工艺生产实况的深入了解。

在以传统龙泉青瓷工艺为共性的基础上,将课程基础和重要内容作为重点专题讲授,很好地解决了课程内容的整合。同时与有影响的陶瓷厂家建立联系,寻求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能迅速获取企业的最新产品设计和研发技术信息,并计划带学生到相关企业研发部门参与产品开发设计实习,教学团队的教师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国内外的学术会议,掌握最新发展的科技技术信息,丰富课堂教学。

(三)课程教学思想改革与研究

开展以学生专业知识构架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研究,强调以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为出发点,以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感悟实际问题和基础理论之间的内在关系[11-12]。因此,在讲授建筑陶瓷工艺生产工艺和设计问题时,针对学生的基础有效地引入日用陶瓷工艺学、龙泉青瓷工艺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和分析讨论过程中,理解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要点,这样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也能独立解决实际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同时,计划在今后也不定期邀请陶瓷企业高级人才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们给学生讲学和答疑,让学生与生产第一线的技术设计人员、企业家和艺术大师进行现场交流,了解当今建筑陶瓷工艺发展最前沿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浙江天丰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方武先生特为学生们进行了关于《建筑陶瓷装饰风格与龙泉青瓷》的专题学术讲座,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青瓷应用于建筑材料装饰的认识和了解,弘扬了青瓷文化,展现了青瓷魅力。

这有益于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对就业前景充满信心,目前已计划与多家建筑陶瓷企业(如浙江杭州诺贝尔集团、广东东鹏集团等),以及本地龙泉青瓷生产企业(如浙江瓯江青瓷有限公司、浙江天丰陶瓷有限公司等)建立校企合作和设立陶瓷艺术设计(青瓷)方面的奖学金,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学习热情。

(四)教学科研成果改革与研究

根据我校陶瓷艺术设计(青瓷方向)专业的特色,未来将编写相关的教材和配套教材。根据传统龙泉青瓷材料的特点,将传统龙泉青瓷的技艺和设计融入到现代建筑陶瓷工艺课程中,其目的是让学生一方面掌握传统龙泉青瓷艺术和文化的同时,深刻理解和消化传统龙泉青瓷技艺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通过课程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建筑陶瓷工艺的特点,包括从龙泉青瓷工艺、成型工艺,到龙泉青瓷下厂家、龙泉青瓷材料等专业基础课程,再到日用陶瓷工艺、建筑陶瓷工艺等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知识点脉络十分清晰,课程体系设置科学合理,也非常有特色。目前正在着手汇编的《龙泉青瓷壁饰工艺》课程教学教改,建立了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关键核心的课程教学模式;着手在学校提供的网络超星泛雅教学平台多媒体制作课件/讲义教学录像、课题作业、实践指导、教学课程大纲等资料有机结合,实现立体化教学、网络课程化教学,逐步建立完善的建筑陶瓷工艺课程教学资源库;通过利用本校现有龙泉青瓷文化数据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师的授课与科研热情,将传统龙泉青瓷技艺融入到建筑陶瓷材料设计中去,提升建筑陶瓷工艺课程的教学实践性效果,这得益于建筑陶瓷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并以此将本校的陶瓷艺术设计(青瓷方向)的青瓷文化与建筑陶瓷艺术设计完美结合,不断培养具有鲜明特色的陶瓷艺术设计人才,这是建筑陶瓷工艺课程专业教师的责任和担当。

参考文献:

[1]林云峰,金逸林,金建锋.龙泉青瓷烧制工艺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8(1):46-47.

[2]浙江省轻工业厅.龙泉青瓷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45-98.

[3]郭演仪,王寿英,陈尧成.中国历代南北方青瓷的研究[J].硅酸盐学报,1980,8(3):232-243.

[4]李德胜.龙泉青瓷艺术设计的审美意蕴[J].中国陶瓷,2016,52(2):106-111.

[5]杨程,吴龙伟.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数字保护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17-69.

[6]施群,叶晓平.龙泉青瓷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硅酸盐学报,2016,35(8):2460-2465.

[7]杨玉龙.“陶瓷工艺学”课程教学初探[J].求知导刊,2016,2(1):134-134.

[8]陈春.面向市场多元化需求的建筑陶瓷设计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6,13(1):138-138.

[9]石棋,沈僚山,翁世杰,陈金平.建筑陶瓷专业教学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2,27(6):119-120.

[10]王艳香.陶瓷工艺学重点课程建设探讨[J].中国轻工教育,2007,3(1):58-84.

[11]周燕,何静,唐竹兴.陶瓷工艺学教学改革与创新意识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5,9(1):107-108.

[12]陈春.建筑陶瓷设计课程的产学研探索与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13(1):66-66.

猜你喜欢

陶瓷艺术教学实践
陶瓷艺术在现代家庭装饰中的意义研究
浅析景德镇陶瓷粉彩雪景绘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浅析动漫艺术创作与陶瓷艺术的融合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