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泰国佛教与中国藏传佛教的文化异同
2017-11-24赖艳
赖艳
摘 要:佛教从最初的中印度恒河流域一带,通过不同的途径传入中国和泰国,并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与当地的传统文化相融合,形成各具特色的宗教文化。本文将通过泰国南传上座部佛教与中国藏传佛教在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各方面的表现来进行对比分析,以找出两种宗教之间的异同点,以及两种宗教影响下两种文化的异同。
关键词:佛教;藏传佛教;泰国;异同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2--02
一、引言
佛教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对中泰两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泰国素有“黄袍佛国”之称,上至国家元首,下至黎民百姓,几乎人人都信教。佛教在泰国人民的社会生活中占有主导性的地位,佛教文化也是泰国文化的核心和主要影响因素。而在中国藏传佛教盛行的藏区,藏传佛教对藏族人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思维模式等诸多方面,都给予深远而持久的影响,藏传佛教是藏族文化的核心和主体,也是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泰国小乘佛教与中国藏传佛教的形成与发展
(一)泰国佛教的形成与发展
佛教在泰国的传播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泰族人立国之前,佛教就已经在今天泰国的这片土地上进行传播。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就曾经派出使团前往现今的缅甸和泰国传播佛教,当时泰国已经出现孟人建立的小国,孟人的活动区域大致在现今泰国中部和南部。随着印度教的传入,孟人很早就接受了佛教,而且佛教非常盛行。到公元7世纪,湄公河流域的孟族人的势力已经扩张至湄南河流域的,并且建立了堕罗钵底国,而其都城就是佛统,从当地出土的佛像、佛塔等文物和历史遗迹可以看出,堕罗钵底国不仅沿袭了上座部佛教信仰,还不断接受了来自印度文化和宗教的影响,在堕罗钵底国时期,上座部佛教从泰国南部地区传到了泰国北部地区。公元13世纪素可泰王国建立后,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思想,大力提倡佛教。 曼谷王朝时期历代国王都尊崇佛教,使佛教在泰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二)藏传佛教的形成与发展
藏传佛教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赤松得赞之前的佛教传入时期,自赤松德赞开始至下路弘法前的形成时期,自下路弘法至格鲁派时期的发展时期。藏传佛教前弘期是指松赞干布时期佛教传入吐蕃至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灭佛。
佛教虽然在松赞干布执政时期正式传入吐蕃,且藏族社会开始接受佛教,但各种佛教学说当时还没有被吐蕃社会理解和消化,佛教在当时的吐蕃基层社会中,并没有什么大的发展,也没有藏族人出家为僧,而且遭到苯教的强烈抵制。
赤松德赞至下路弘法形成前,佛教经历了佛、苯并存,发展和中衰以及郎达摩灭佛等。郎达摩灭佛以后,僧侣组织解体,译经活动停止,佛教在西藏本部无法存在,对佛教打击沉重。到公元978年以后,佛教在西藏才得到复兴和发展。十世纪初,西藏已进入封建社会,佛教的复兴是在西藏地方封建势力直接支持和参与下进行的。
三、对比泰国佛教和中国藏传佛教在社会中的具体作用
(一)政治方面
1.泰国佛教对政治的影响
泰国上座部佛教在泰国的发展历程,实际上就是与政治相互依赖、不断结合、不断发展的过程,可以说佛教在泰国社会中发挥中非常重要的政治功能,自素可泰王朝一直到曼谷王朝,佛教与历代王朝及其统治者都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佛教本身需要依靠统治者的力量來发展自己。而统治者则需要借助佛教思想来维护统一、巩固政权。于是佛教文化不断渗入到泰国政治文化当中。进入近代社会后,佛教对政治的影响依然存在,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所加强,泰国宪法规定,国王必须是佛教徒,有义务扶持佛教的发展。由佛教理事会选出的终生职的僧王,在泰国宪法上的地位在国王、总理之后,位列第三。泰国的国旗由红、白、蓝三色组成,其中中间的白色代表宗教,象征佛教在泰国的地位。佛教僧侣甚至被纳入国家官僚机构,被赋予前所未有的权力。无论政治舞台如何变迁,佛教在泰国的政治地位始终稳定如常。
2.藏传佛教对政治的影响
藏传佛教的形成、发展以及繁荣都与西藏历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吐蕃王朝初期统治者出于政治统治的需要积极引进并支持佛教的发展。吐蕃王朝解体后,出现的政教合一,都与世俗政治力量的扶持和中央政府的支持有关,清朝顺治帝和康熙帝曾册封五世达赖喇嘛和五世班禅,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意识形态,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容易俘获人们的思想,凝聚民众的心理基础,成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到了近代,格鲁教派中最高的活佛达赖和班禅都曾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等担任要职。
3.小结
从以上泰国小乘佛教和中国藏传佛教对政治的影响可以看出,佛教的发展是与政治相互依赖、不断结合、不断世俗化的过程。泰国和中国藏区的佛教都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政权、维护统一,积极从其他地区引进的。因为佛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民族之间的隔阂,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在僧伽组织上,中泰两国政府都把僧伽纳入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行政官僚机构,僧伽在政府的领导下参与各级行政活动及开展活动。
(二)经济方面
1.佛教对泰国经济的影响
佛教对泰国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泰国是个农业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文化教育设施不健全,佛寺在偏远的农村起到了教育机构的作用。佛教僧侣除了向当地人民解释佛教教理之外,僧人还宣传现代农业知识、健康常识、公共卫生常识、还为贫困百姓提供帮助。
泰国佛教对经济的重要影响还体现在旅游业上,佛教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佛教的文化、佛教的建筑、佛教的节日、佛教的仪式等,构成了泰国旅游业的一大特色,成为泰国最重要的创汇部门。
2.藏传佛教对经济的影响
随着藏传佛教的不断复兴,藏传佛教在中国藏区日益多元的社会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佛教“布施”观念的影响下,社会财富以“供养三宝”的方式大量流入寺庙。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藏传佛教对藏区经济的发展呈多样化发展的趋势。有些藏传佛教寺院有自己的土地或寺院通过开荒、租种或自耕等方式发展农牧业,每年收入除供寺院僧人所需和宗教用途外,还可以救助部分农牧民;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藏医学、藏药已经成为部分藏传佛教寺院的特色产业,并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兴起,藏传佛教以其独特的宗教文化吸引着国内外的旅游者前来参观旅游。而各大寺院也成为不可或缺的旅游景点,寺院门票收入、寺院传统手工业制品收入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旅游收入,不经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还增加了当地就业。
3.小结
通过两国佛教对经济的影响可以看出,佛教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泰国佛教寺庙和中国藏传佛家寺庙都有教育机构的功能,除了向当地人民解释佛教教理之外,还讲授天文历法、公共卫生等其他学科知识。其次两国佛教寺庙都通过布施及政府赠予等拥有一定的财力,因此还会给当地穷人提供一定的帮助。第三佛教带动旅游业发展的功能,不管是泰国还是中国藏区,佛教旅游已成为经济创收的重要途径。
四、结语
泰国上座部佛教和中国藏传佛教都源于古印度,都信仰“佛、法、僧”三宝。但由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原因,两地佛教的发展都与当地文化特色相结合,而形成各具特色的佛教体系。泰国佛教注重为自己修行,以独善其身,完善自我。而藏传佛教则提倡普度众生。虽然两国人民信奉的佛教有所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泰国和中国藏区的社会观念已经被佛教所塑造,并渗透到两国人民的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当中。离开了佛教,不管是泰国文化还是中国藏族文化都是单调而空洞的。
泰国上座部佛教和藏传佛教都信仰“生死轮回”、“因果报应”,这种观念已成为泰国和中国藏区社会道德规范的核心思想。并使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得到统一,并以此规范了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和应尽的义务,协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团结与稳定。
参考文献:
[1]陈辉、熊涛:《泰国概论》[M].世界图文出版公司,2012年.
[2]弘学:《藏传佛教》[M].四川人民出版社,2012年.
[3]罗桑开珠:《藏传佛教文化概论》[M].中国藏学出版社,2013年.
[4]余旭:《泰國佛教古建筑艺术的美学特征探析》[J].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