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文学观念中的“丽”解读
2017-11-24牟思颖
牟思颖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丽”的形成发展以及“丽”的古代文学观念,同时,提出了“丽”在古代文学中的审美价值,通过说明以上观点,为帮助我们更好理解“丽”的含义,从而深化古代文学知识。
关键词:古代文学;丽;美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2-0-01
引言:
我国作为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古代文学是非常值得夸耀的一部分,在先秦、两汉等历史阶段里,形成了我国古代文学观念。在文化不断探索与追求中,“丽”在中国古代文学观念之中也产生了很多变化。“丽”不仅改变了人们古代文学观念,更凸显了重要的文学意义。它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演变,还具有不可低估的审美地位和文学价值。
1、“丽”的形成和发展
“丽”的形成与我国的朝代变迁有着重要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在先秦时期,“丽”的含义主要是指具有文采、文字华美的文章。秦代时期文人墨客认为“丽”就是“美”的产生基础。“丽”即为“美”的特殊体现,不管是作为一个有意义的实词还是美学理论,它的含义都是非常丰富的。一方面,“丽”代表着“极美”,所谓“极美”就是指非常传统、正宗的美,在《尚书》中记载到:“弊化奢丽,万世同流”的美句,代表了极尽奢华的美“丽”。在刘勰的《文心雕龙》中,也有关于“丽”的记载:“岂营丽辞”,在这里“丽辞”的意思是配偶。在先秦时期,可以看出“丽”的美感是建立在“美”基础上的,而这种思想,直到今天仍旧存在。
(2)两汉时期的“丽”已经有“华丽”变成了“巨丽”,其中还是包含有“美”的意味,不过是较先秦时期的程度不同。由于两汉时期经济发展,文化兴盛,受到南風的影响,导致很多“汉赋”都有“博雅”、“宏丽”的特色,体现了当时汉族人普遍的审美倾向。在汉赋集大成者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君未睹夫巨‘丽乎?”就通过“巨丽”衬托了天子的宫殿巍峨,色彩斑斓的特点,而后人也多以此来形容两汉时期的“大美”。司马相如是汉赋的代表人物,他的赋被认为是最具有时代风格的作品,大量华“丽”的辞藻、文字渲染等,衬托了两汉时期的“丽”的巨大。
(3)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传统文化最多元化发展的时期,由于战乱、外族入侵等现象,导致当时的文学发展进入多方面,出现了“绮丽”,也就是另辟蹊径的“丽”,主要是指在这一时期,诗人作家已经突破了原有的汉赋的规范,更加注重诗歌和文章的逻辑和流畅性,在《典论》中,就有“诗赋欲丽”,表现了当时的诗人有意识将“丽”作为诗赋的根本,从而表达真实的“美”和“雅”,因此,当“丽”的概念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内在的审美价值和具体应用的功能都有所改变,并且固化,导致“丽”逐渐世俗化[1]。
2、“丽”的古代文学观念
“丽”在古代文学观念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含义:(1)文辞之“丽”。文辞之“丽”是指“丽”的内在含义,在路机的《文赋》中,“诗缘情而绮丽”,辞藻华“丽”,表明了诗歌的“情”和“美”的结合。庄子对于“情”和“美”的追求,深刻的启发了作家和文论家,例如:汉代的王崇主张“华美”,并将“真丽”作为文章评价的唯一标准。因此,他认为在是诗歌中,突出真实的情感是诗歌创作的根本,能够抒发诗人的感受,从而形成了情感抒发的自然感人的情感。较之于一般的“情丽”来得更加真实,这一观点影响了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2)冲淡美。所谓冲淡美“丽”,就是指诗人所表现出的高级审美,属于风格之“丽”,同属于“美”的范畴之内,但具有更加高级的内涵,也是古代文学家所寻求的最为高层次的风格艺术美。由此看出,冲淡美的形成需要与作品的形式、内容相结合,简而言之,冲淡美是一种综合美、淡泊美,也就体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的“美丽”。同时,在另一个时期,诗人作家却选择通过“丽”来表达的自己心目中的“美”,比如颜之推对“丽”进行一系列的审美形态和美学范畴进行概括,认为具有“丽”的文学,需要能够“示意”、“华丽”,从而突出“理为骨,文为肉,丽为妆”的效果。
3、“丽”在古代文学中的审美价值
纵观“丽”的文化发展史,能够看出,“丽”突出了“美”的韵味,从巨“丽”到绮“丽”,都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学的感性层次,包括司马相如的赞颂“君之巨丽”,路机的“诗缘情而绮丽”,都能看出“丽”所具有的独特性,而“丽”也在诗人和词人的口中和笔下不断的演变成纯粹文学,凸显了外在的文学审美含义,并且固化,直至今日。同时,“丽”也凸显了古代文学的理性范围。作家和诗人不约而同将“丽”作为思想的表达方式,并且逐渐地形成一个文学意向,表现出了作家的创作自觉性,同时,文人也刻意地用“此丽”抵抗或者对抗“彼丽”。在刘勰继承了班固的“雅丽”批判手法的时候,就立即批判当时文坛“靡丽”泛滥的创作风格,从而凸显出了自己更加高级的审美情趣。无独有偶,在钟嵘的《诗品》中,“丽”的范畴已经变味了“高丽”,从而将“丽”的理论和思想进一步固化,但是,找到唐宋时期,“丽”的所具有的审美价值才被固定下来,直到今天[2]。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丽”展现出了我国古代文学观念的审美价值。在此基础上,通过突破了原有的汉赋的规范、注重诗歌和文章的逻辑和流畅,能够固化“丽”的含义、导致“丽”逐渐世俗化,同时,通过突出诗歌创作真实情感、将“丽”作为思想的表达方式,能够推动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形成一个文学意向,因此,在面度古代文学中“丽”的问题时,可以通过以上方法解决。
参考文献:
[1]洪桃女.论古代文学观念中的“丽”[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01:102.
[2]赵“丽”娟.浅析古代文学观念中的“丽”[J].才智,2012,34:168-169.[2017-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