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有两个患病的孩子,却依然过出了美丽的人生
2017-11-24马名扬
马名扬
诗人泰戈尔曾写道: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用流过血的手指拨弄琴弦,才会有最美的声音流淌。
去过陈静、龙斌夫妇家的人,都会对那棵巨大的樱桃树印象深刻。
那棵樱桃树树冠很大,直径有10多米,树形优美,枝叶蓬勃,已经陪伴陈静一家度过了15个春秋。每年春天二三月,是樱桃花开的时候,大簇大簇浅粉、浅白的花朵,尽情盛放在枝头。风吹过时,落英缤纷,翩翩而降的花瓣如同仙女的衣袂。地上积了一层粉白色的香雪,踏上去,如入仙境。到了4月,樱桃成熟。红色的小果子,若隐若现地藏在青绿的枝叶中,树下的人抬头望,只见果实晶莹剔透,似乎阳光可以从中穿过。
朋友们成群结伴而来,大家挽着藤筐,摘下樱桃,在樱桃树下围坐在一起。木制的长桌上,早已备好了各样精致的杯盘点心,玻璃大瓶里插着白色的飞燕草。好友们有的在闲聊,有的轻声歌唱,还有的静静地抚弄着手中的吉他。虽然有声音,但是互不打扰。似乎这所有的声音、所有的景物,都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了一起,成为了一个和谐、美好的整体。
陈静、龙斌的这种生活,是被很多人羡慕的吧。两人年少相识,彼此钟情,发誓今生携手共度;如今人到中年,共同经营着自己热爱的事业,拥有宽敞的庭院,闲时与友人共聚,或弹琴唱歌,或在花雨中作画。
仅仅看到这些表象的人不会知道,他们看似完美的生活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痛苦。
就像天平两端的玻璃灯,他们的爱情不能分离
陈静、龙斌的故事,开始是美好而浪漫的。
那是20世纪80年代末,青春年华的两人同年进入乐山师范学院学习美术。龙斌是众人瞩目的对象。他是玉般莹润的翩翩少年,无论何时都保持着儒雅温存的风度。除了美术,他还有音乐方面的特长。他曾带着一把古典吉他到画室里弹奏。那是陈静第一次听到古典吉他,原来这种乐器的声音是那么好听,原来没有歌词的纯音乐也可以那么动人。阳光从窗口洒进画室,微风轻轻地吹动窗帘,弹拨吉他的少年心无旁骛。这么美的场景触动了陈静的心,她快速拿起画板和画笔,创作了一幅速写,记下了龙斌弹琴的模样。一曲弹罢,陈静真诚地赞美他:“你弹得真好听。”
两人彼此了解愈多,就愈发亲近,渐渐成为了班级里默认的情侣。而大学生活转瞬即逝,毕业的日子很快到来。龙斌留在家乡乐山,而陈静则须回成都工作。那个时候,交通还不发达,从乐山到成都168公里,需乘坐4个多小时的汽车。“毕业即分手”这个认知从来没有在他们的脑海中出现过。反而由于分隔两地,才更使他们坚信一定要和对方在一起。只有和对方在一起,人生才算是圆满幸福。此生早已认定,所以无惧短暂分离。
那时他们连电话都没有。想要通话,必须去邮局拨打。陈静的工资是一个月100元,打一次电话就需要交30元押金。有次两人正在通话,突然电话断了,陈静不明所以,问工作人员怎么回事。原来30元所买来的通话时间竟流逝得飞快,时间到了,电话自然被掐断。陈静闻言,赶快又拿出50元让人家接通电话。异地恋情,在通讯如此发达的今日,人们尚觉艰难,而那时他们一次通话就花去大半个月的工资,却从未想过放弃。
除通话外,他们每周都不间断地给对方写信。在信中互相讲述自己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情,也询问对方的生活情况。天南海北,无话不谈。这几百封满载着情意的信件,被两人收藏至今。
比路途遥远更难解决的问题是陈静父亲的反对。父亲坚决不同意她与龙斌的恋情,认为异地恋是艰辛的、不易维持的,也是不值得耗费青春去维持的。为什么女儿就一定要和那么远的人谈恋爱?成都这么大,就没有一个满意的人吗?他无法理解女儿,甚至说出这样激烈的言辞:“只要我活着,我就不会同意!”
1992年的秋天,陈静和龙斌不想再承受路途遥远与父母反对的双重煎熬了。他们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结婚。只有结婚,他们才能有更大的勇气去面对人生的一切未知,才能在父母反对时更加坦然无惧。一天,陈静偷偷拿走了家中的户口簿,坐上了去乐山的汽车。见了面的两个人欢喜得像一对逃课的孩子,来到乐山的婚姻登记处登记结婚。随即两人通知了在乐山的朋友,晚上和朋友们一起吃饭庆祝。最好的朋友拿出了一张巨大的贺卡,那张贺卡足有3张A4纸拼起来那么大,上面写着祝福的话语。其中一句是:“这一天来得不容易,你们一定要珍惜。”朋友还送给他们一对情侣灯。它的整体结构像天平一样,左右两端各有一盏玻璃灯。如果只有一盏灯的话,天平就会因失去平衡而歪倒,象征着相爱的两人彼此不可分离。
那边,陈静家里,到了晚上9点,父母发现她还没有回家,不禁焦急起来。母亲说:“为什么这么晚了她还没回来?”父亲机警地想到:“难道是跑到乐山去了?”母亲连忙开柜寻找户口簿,找来找去全无影踪。“完了完了,她肯定是去领结婚证了!”
陈静再见到父亲时,父亲很生气:“这么大的事,你连父母的话都不听,我没有你这样的女儿!”自此,一年间父亲都没有和他们说过一句话。
然而父母总是心软的。父亲看到他们每天都在认真努力地生活,并没有因为两人异地而耽误工作,渐渐也理解了他们的爱情。
1997年,龙斌从乐山辞职来到成都,两人创立了自己的皮具品牌。他们终于结束了近7年的爱情长跑,以后日日相守,朝暮相对,单纯的快乐满溢于心。
就像春天里樱花的微笑,她们的出生是天使降临
2002年,大女兒文文诞生,她柔软娇嫩得像一团花瓣。陈静向龙斌建议:“不如我们在院子里种一棵果树吧。等文文大一点儿,就可以去摘果子了。”
种什么果树呢?两人想来想去:橘子酸酸甜甜、汁水丰富,但颜色似乎和庭院不太搭配;桃子芬芳甜美、颜色娇柔,但形状低矮弯曲,不够美观……
最终,龙斌挑选了一棵美丽的樱桃树。樱花的美不必多言,结果的时候那一簇一簇红珊瑚珠般的小果子点缀在绿叶之中,也是一番美景。
两人满怀着幸福与希望,在庭院中种下了这棵樱桃树。endprint
然而,文文11个月大的时候,突然在发烧时抽搐,忧心的父母抱着小小的婴儿去医院检查,诊断结果犹如惊雷在岁月静好的上空轰然炸响:女儿脑部发育不良,是脑瘫患儿。
樱桃树会一年一年地长高长大,到了春天的时候开花,花儿谢了结果。可是这小小的孩童,却无法沿着正常的轨迹一天一天成长,她将不能像普通孩子那样站立、奔跑,她也不会有足够的力气伸手触摸樱桃树的高枝,揽下那一弯最娇艳的樱桃。
仿佛一整个春天突然变得冷酷无情,辜负了这个热爱着它的家庭。
陈静和龙斌非常震惊。他们苦苦思索,家族里的亲人从未患过这种疾病,为何这样的痛苦就突然降临在他们身上?
但是很快两人就不再想这个问题,因为没有答案。他们寻医问药,任何方法都愿意去尝试,前提是不能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家里添置了各种医疗设备,便于随时给女儿提供救治。
谁也想不到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2009年,陈静再次怀孕,孕期5个月时胎儿被检查出患有与姐姐同样的疾病。
这样的孩子,到底该不该生下来?
陈静回想起当时,语气依然坚定:“我们没有权力去决定她的生死。既然她来了,我们就要好好对她,不管她是有病的还是健康的。我们不能对自己的孩子都这么势利,就因为她没有用我们就不要她了。我们现在也从未后悔过。”就这样,二女儿陶陶出生了。他们的樱桃花园里,有了更多的医疗用具和药品,但也有了更多的欢声笑语。
大女儿文文,是朋友们眼中的“小天使”。文文9岁时生了一场病,在ICU里住了40多天,气管曾被切开。那次手术影响了文文的声音,使她只能用很小的音量说话,但这并不能妨碍她对人天生的友善与热情。她会主动讲很多让人感动的话,会温温柔柔地对陈静说:“妈妈,文文爱你。”
每当有客人来的时候,只要客人还站着,文文就会表现出很不安的样子。因为文文自己不能站立,是坐在輪椅上的。不安的文文会主动给客人找位置坐,坐下来之后就请大家都来吃她的点心,看她的书,玩儿她的玩具。
文文对自己的物品没有一点儿独占欲,特别喜欢和别人分享。当别人从她的玩具中得到快乐时,她会笑得格外开心。有时客人要给她拍照,她会主动靠近,并露出笑容。看着孩子简单干净的小脸,仿佛一切烦恼都能被她的注视净化、治愈。
小女儿陶陶,则是朋友们眼中的“小公主”。陶陶特别爱笑,她的声音就像银铃一样清脆动听。她喜欢熊猫和猫咪,看到这两种造型的毛绒玩具就开心得不得了。陈静在iPad上下了很多熊猫和猫咪的视频给她看。两姐妹之间非常友爱。当陶陶还是个婴儿的时候,常常吐奶。有次陶陶吐奶,文文反应很快地把自己手边的纸巾递给妈妈,好让妈妈帮妹妹擦嘴。她注视着妹妹的一举一动,目光中满是对妹妹的爱与关心。
姐妹俩都喜欢音乐,而且在音乐方面爱好相似。她们最喜欢的碟片是《帕瓦罗蒂和他的朋友们》,两个小人儿常坐在一起观看。她们另一张喜欢的碟片是意大利盲人歌手安德烈·波切利的作品。当屏幕上是其他人唱歌时,两个孩子就流露出不感兴趣的样子,低下头去玩儿玩具。而当她们喜欢的歌手出现时,就会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看。
她们是和樱桃树一起成长的孩子,虽然与其他孩子不太一样,但都是上天赐予这个对生活充满热爱的家庭的天使。她们的到来,就像是穿过樱桃树闪亮的红果实洒在院落中的灿烂阳光,给每一个人都带来了甜蜜与芬芳的气息。
就算世界以痛吻我,我愿唱首优美的歌
在很多人眼里,陈静一家所承受的痛苦是巨大的、难以应对的。也有人不理解他们的行为,认为他们压根儿就不应在明知第二个孩子患病的情况下坚持把她生下来。可是,在陈静、龙斌的心里,这两个孩子是照亮世界的阳光,是拂面而来的春风。因为有了这样两个女儿,他们也拥有了比别人更简单的快乐。陈静说,他们永远无需对孩子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也永远不会因孩子达不到他们理想中的标准而产生烦恼。
有人曾对陈静说:“如果我是你,就去自杀。有这样两个孩子,日子该怎么过呢?”陈静笑起来:“我为什么要去自杀呢?我的两个女儿都那么可爱,虽然她们有时候会生病,会让我心疼,但是她们带给我的快乐太多了,远远多于痛苦。”
陈静一家单纯的快乐能感染每一个与他们相处过的人。当女儿生病住院时,除了真的很疼痛的情况,大部分时候女儿都是笑吟吟的,每一个医生和护士都喜欢她们,也被他们全家乐观积极的精神打动。总会有不认识的医生和陈静打招呼,关心地询问两个小女孩的情况。有医生这样说:“本来周末总是撇下孩子去打牌、去应酬,把孩子一个人放在家里,不愿意花时间在孩子身上。但是看到陈静一家对女儿的付出,觉得以后应该多陪陪自己的孩子。”
陈静夫妇都喜欢结识朋友,女儿们也喜欢家里来客人,再加上他们拥有一直精心布置的室内陈设和用心打理的小院,2015年的时候,陈静干脆把家里改造成了民宿。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在陈静家相聚。客人们看到茂盛的小院子,摆满花朵的木桌,最常说的一句话是,“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啊”,古朴、纯粹、优雅,充满着诗情画意。然而当他们看到两个患病的孩子,心中的震撼更是难以形容。
陈静说:“当他们知道我们有两个患病的孩子还可以这样生活,都觉得获得了一种鼓励。”有些姑娘因为失恋了,出门旅行散心,来到了陈静家的民宿。陈静这样安慰她:“你看,失恋是多大的事儿呢?我和龙哥遇到的事情难道不比你的大吗?不是天天还过得开开心心吗?”有的客人遇到了其他的烦恼,陈静这样劝解:“每个人都可以过得好,都可以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一定要努力,一定要有信心。”
如果凭空对别人讲大道理,当然收效甚微,但陈静是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来向人们展示:即使我们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和不幸,一样可以把日子过得如诗如画、缤纷多彩、充满幸福。这种说服力是巨大的。陈静本身只是想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分享出来而已,但来来往往的客人总能从她家得到更多的收获。
陈静一家在2000年搬到如今的小院,现在已经17年过去了。每一年中,樱桃花、玫瑰、茉莉等花卉次第盛放,像一幅不断变幻的优美画卷。客人们来的时候,都不愿大声讲话,仿佛怕破坏那种自然而舒适的美感。
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中有这样一句诗:“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世界的确以它不容置疑的力量,在陈静一家的生活中烙下了痛苦的吻痕。陈静夫妇最初也曾惶惑不安,也曾茫然失措,但最终坚信他们是被世界所爱的,命运的安排有特殊的用意,两个女儿带给他们的快乐是世上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于是,陈静一家的生活中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愁容满面,而是充满了拥抱生命的喜悦。
陈静说:“别人只看到我们对女儿的付出,却不知道女儿给了我们多少东西。她们教会我们应该怎样面对痛苦,应该怎样获得最简单的快乐。我们从她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之后又把这种能量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和人际交往中去。随后,我们的朋友、客人也都对生活、对生命有了新的认知和感悟。照顾女儿固然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但这并没有什么,我们得到了很多开心的东西,那些点点滴滴,永远在我们的生命里。”
是啊,那些点点滴滴的幸福快乐,将永远留在我们的生命里。所以,我们为什么不收拾精神,认真地以最理想的状态过好每一天呢?
在命运苦痛的吻痕之下,陈静一家回报给世界的,是一首动人的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