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连池市:成功破局森林工业资源枯竭
2017-11-24萧野
◎特约记者 萧野
五大连池市:成功破局森林工业资源枯竭
◎特约记者 萧野
五大连池市大沾河湿地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黑龙江省黑河市五大连池市,位于苍茫辽阔的松嫩平原与小兴安岭的过渡地带,是一座以森林等自然资源开发和加工发展起来,并以资源供应为主要职能的“资源型城市”。但因可采森林资源枯竭,该市被国家列入第二批资源枯竭(森工)城市。如何破解资源枯竭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态等问题?对于这道考题,五大连池人找到了巧解思路,多年来积极推进经济转型,蹚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森林资源面临枯竭急需转型
《环境与生活》杂志记者前不久到访黑龙江省黑河市五大连池市,驱车从哈尔滨往北沿S202绥北高速行驶,一路畅行,路上不时出现五大连池市的旅游宣传标语。驱车4个多小时到达五大连池市区,只见广袤无垠的黑土地上空,织满了低矮厚实的云团,云卷云舒,变化多端。
地处小兴安岭山脉西南麓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的五大连池市(简称“五市”),位于黑龙江省北部边陲,黑河市南端,面积9874平方公里。说起对五大连池的认识,很多人对其火山印象深刻。这里以得天独厚的火山和矿泉水资源著称,14座新老期火山(喷发年代从史前200多万年到近代280多年前)在土地上呈“井”字形排列。境内一条河流被新期火山熔岩流阻塞,成为底部连通的5个大型火山堰塞湖,“五大连池”因此得名。该市拥有数百处自涌冷矿泉,800多平方公里熔岩台地,被喻为“天然的火山博物馆”“立体火山教科书”。
除了火山,五市的林木资源非常丰富,有红松、落叶松、赤松、水曲柳、云杉、冷杉、柞树、桦树、椴树等乔木,林木生产一直是该市支柱产业。五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向《环境与生活》介绍,这里是我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长期超负荷承担国家木材生产任务。森林虽可再生,但开采速度远大于再生速度,多年对成熟林连续采伐,使五市原始森林遭到严重破坏,日渐枯竭。2009年3月,五大连池市成为黑龙江省唯一被发改委、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界定为“森工”类资源枯竭的县级市,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得到重点扶持。
五市受地域限制、远离交通干线、资金不足、人才匮乏等因素的影响,二三产业发展较慢。其工业以林产品加工为主,对林业资源利用面窄,深加工不够,经济总量小,未形成大规模财政积累,经济转型迫在眉睫。
2009年,五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产业培育状况进行研究,经论证和征求各界意见后,确立了“矿泉旅游名城、休闲养生之都”的城市功能定位,以及“特色绿色农业、农林产品加工、矿泉系列产品、旅游休闲养生”等产业发展方向。
环保优先 生态立市
在步步推进的顶层设计和决策之下,该市发展的生态轨迹逐渐清晰: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市”理念,2011年正式启动省级生态市创建工作,编制相应建设规划作为指导性文件;把转型工作作为考核各乡镇、部门领导班子的重要内容,签订责任状,对没完成生态市建设指标、发生重大环境破坏和污染事故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形成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工作机制。
外国游客提水壶到五大连池药泉打水。五大连池是疗养胜地。 叶晓婷/摄
白头鹤是大沾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珍稀鸟类中的旗舰物种
五市还成立了“生态建设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主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市直22个部门,11个乡镇部门一把手为小组成员,实行重大决策“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基层工作“定期汇报制度”和重点工作“政府督办制度”。
药泉湖是老黑山火山熔岩形成的堰塞湖 叶晓婷/摄
城市转型必须要有承接的主导产业,五市位于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内,在选择和培育接续产业时,将资源有序开发和综合利用放在首位,一方面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以绿色农产品、特色山珍产品为主体的第一产业;另一方面把旅游服务业、矿泉系列产业作为转型替代产业,逐步将其发展为立市支柱产业;同时制定了优惠政策,对重点转型产业和接续替代产业的项目,从用地、税收、投资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为企业尽快建成投产提供保障。
形成矿泉经济产业链
工业上,五市确定了“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矿泉兴市”的战略。在招商引资方面,五市提高门槛,对新建企业实行最严厉的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审批制度,杜绝任何高耗能、高排放等可能污染环境的项目落地。
五大连池水源丰富,有300多处矿泉水泉眼,昼夜自涌流量5万吨,水质优良。五市把矿泉水和苏打水开发作为新的资源接续替代产业,形成了独特的矿泉经济产业链,如矿泥化妆品、矿泉水、矿泉酒、矿泉醋、矿泉酱油,矿泉鱼、矿泉蛋及矿泉乳豆制品等。矿泉产业逐步被培育成最具发展潜力的富民产业之一。当地政府严把矿泉水、苏打水企业入驻关,推进双泉水源地矿泉水采矿权办理,详查矿泉水、苏打水资源重点区域,强化水资源保护。
构建高端健康食品产销中心
特色绿色农业是五市的重点发展方向,该市市属种植面积287万亩,其中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超过200万亩,申报了152个无公害一体化认证农产品;建立了20万亩规模的农业科技示范园,有13个高效农业生态示范园;扩大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规模,开发了矿泉稻、矿泉鸭、矿泉鱼等一批具有五大连池特色的有机食品;积极申请原产地标志,五大连池大豆、大米、面粉和矿泉鸭蛋,通过了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该市还引进和培育了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林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
五大连池以得天独厚的火山和矿泉水资源著称
五市每年供出十多亿斤粮食,位列“全国500个商品粮食基地县”。“全国116个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国家优质专用小麦原良种繁育基地”“国家绿色大豆原料基地”“黑龙江省大豆振兴计划示范市”“黑龙江省特色绿色农产品产地”等金字招牌纷纷落户五大连池。五大连池市政府数据显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803元,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该市今后的目标之一是构建黑龙江省高端健康食品生产集散中心。
巧打“旅游休闲”牌
旅游方面,五市拥有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大沾河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4A级山口湖风景区,其湖光山色、天然森林、河流、湿地、地质遗迹等旅游资源具有原始、自然、生态的特点。
该市在经济转型中巧打“旅游休闲”牌,不断打造旅游精品线路,提升景区景点档次;吸引大企业参与开发旅游休闲产业;加快高速公路、机场、铁路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力求让游客在五大连池吃出特色、住出品位、行得快捷、游得开心。
五大连池冬韵
五大连池市的森林湿地保存较完好
国家4A级景区山口湖的风光
五大连池老黑山是该市14座火山中最高的一座
建特色园区培育项目
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建园区,以园区为平台培育项目是五市转型的一大独特思路。比如依托农业资源,建设龙镇农副产品加工园区;依托林木资源,建设大沾河林木产品加工园区;依托矿泉资源,建设矿泉工业园区;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加快休闲养生、养老产业建设,打造滨水旅游产业集聚区、双泉旅游新区和山口湖旅游经济区。
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转型过程中,为加快森林资源和林业生态恢复,五市重点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行绿化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五大连池市政府的数据显示,全市累计投资1800万元,造林33.2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008年的30.1%提升至如今的31.32%。此外又投入1650万元完善生态效益补偿,并开展打击开垦、盗伐林木、违法禁猎等专项行动;森防装备水平和森防综合防控能力全面提高。
五市还新建了引龙河省级自然保护区,使保护区总面积占辖区国土面积比例13.56%,较转型前提升了2.66%还重点加强了保护区内的资源管理和恢复,建立了6个野生药材保护区,面积约1.5万亩。
完善环境监察执法机制
五大连池市还同时推进环境监测站监测项目计量认证,完善环境监察多部门联动执法机制;对城市生活垃圾、污水、粉尘、噪声等进行专门整治和处理。近年来,该市投资近3亿元实施了市污水处理厂、双龙泉水源地综合防治等一批城乡污水处理工程,建成了日处理量59吨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拆除燃煤效率低的分散小锅炉,统一并入城市集中供热管网,对重点供热企业的锅炉设备进行升级和脱硫处理。种种措施使该市污水排放达到国标《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最好为“一级A”);居民生活垃圾实现集中填埋处理和日产日清;二氧化硫等城区主要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
五大连池熔岩台地上生长的地衣 叶晓婷/摄
结合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工作,五市还专项整治了农村环境卫生,筹措资金、聘用乡村保洁员,配备垃圾清运车,整治了211个村屯的卫生,清理边沟1023公里,农村卫生环境改善明显。眼下,五大连池市已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通过了黑龙江省级生态市创建考核验收,创建了7个省级生态乡镇、49个生态村。
转型并非能一蹴而就,实现重生依然任重道远,所幸生态的基因已渐渐融入这座城市的发展血液之中。
五大连池南饮泉为铁硅质重碳酸钙镁型低温冷矿泉水,含有大量铁离子,容易氧化,接水池已被氧化发棕红色。 叶晓婷/摄
本栏目责编/叶晓婷 yexiaoting@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