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秘诀(十五)

2017-11-24清人原著本刊编者译

中国篆刻 2017年11期
关键词:痴人兰亭用笔

□ 清人原著 本刊编者译

书法秘诀(十五)

□ 清人原著 本刊编者译

毗陵有“束第”二字,经一尺五六寸,乃元宰书,真得势字。元宰尝云,余学三十年,悟得书法而能实证者,在起倒收束处耳,过此一关,虽右军父子亦无奈何耳!

转左侧右乃右军字势。所谓迹似奇而反正者,世人不能解也。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然非多见古人真迹,不足与谈此窍也。盖用笔之难,难在遒劲,而遒劲非怒笔木僵之谓。乃如大力之人,通身是力,倒辄能起,此惟褚河南虞永兴得之。须悟后始知余言也。颜平原屋漏痕折钗股,谓欲藏锋,后人不识,遂以墨猪当之,皆成俗笔。痴人前不得说梦,欲知屋漏痕折钗股,当于圆熟处求之,未可朝执笔而暮合辙也。

译文:

毗陵有“束第”二字,直径有一尺五六寸,是董其昌所书,真是得势的字。董元宰曾说,我学书三十年,悟得书法而能得到实证的,是在“起倒、收束”之处,过了这一关,即使右军父子再世亦没有办法了。

倚左侧右是王右军笔势。所谓书迹似奇反而觉得正,世人不能理解啊。字的巧处在于用笔,尤在于用墨。然而如果不能多观摩古人书法真迹,就不足以与他谈论此窍门啊。大概用笔之难,难在遒劲,而遒劲又不是怒笔木僵的意思。这像力量很大的人,浑身是力,跌倒后立即能起,这只有褚遂良、虞世南能做到。必须参悟后才能知道我所说的。颜真卿的屋漏痕、折钗股之说,讲的是藏锋,后人不理解,竟然把他的书法当作是墨猪,都是俗笔。痴人面前不能说梦,要知屋漏痕、折钗股,当在纯熟处求得,不可能早上开始执笔练字到傍晚就能合乎规矩的。

何永华 518101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43区安乐小学

徐建敏 311112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第二小学

王笃华 212400 江苏省句容市紫荆花园

吴世栋 465200 河南省固始县实验艺术小学

秦才乾 201824 上海市嘉定区金沙江路2986号冀希书院

史道仁 225747 江苏省兴化市新垛中心校

崔东海 316000 浙江省舟山市海狮路

智永草书《兰亭》,白纸挖镶裱,蝴蝶装。纵23cm,横9cm。现藏故宫博物院。

碑帖简介:

智永草书《兰亭序》是较为少见的“草体兰亭”。用笔秀润圆劲,清俊流美,风神隽永,气质和雅。既能严守王氏家法,又能继往开来,下传虞世南等人,开唐代楷书新风。

碑帖释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猜你喜欢

痴人兰亭用笔
向明月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袁启彤
用心用笔 一起战“疫”
不可“烘染太过”——用笔过猛,反倒弄巧成拙
“痴人”也说梦
找出家里的安全隐患
On Tess’s Tragic Fate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痴人
痴人乐队携最新作品《钗头凤》回归乐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