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系百姓冷暖 心为百姓解忧
——记黎城县人大代表、东洼村党支部书记郭红芳

2017-11-24李剑力常龙飞

支部建设 2017年1期
关键词:大棚蔬菜村民

□ 李剑力 常龙飞

情系百姓冷暖 心为百姓解忧
——记黎城县人大代表、东洼村党支部书记郭红芳

□ 李剑力 常龙飞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英雄壮举,这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党支部书记,怀揣一颗为民的热心,投入满腔热情,引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奔小康,使东洼村成了全镇产业结构调整的示范村和远近闻名的致富村。他就是黎城县人大代表、黎侯镇东洼村党支部书记郭红芳。

勇挑重担为百姓

东洼村位于县城东南部,离县城4公里,公路穿村而过,交通条件优越。长期以来,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群众思想落后等原因,该村发展一直滞后,群众增收困难。

那时候的东洼村,不仅穷,且民事纠纷多,治安混乱,是远近闻名的“烂村”。村干部大部分精力都用在调解民事纠纷上,计划生育、产业调整等工作难以推动。村民们长期延续着传统的种植方式,生产效率极低,守着一片好田土,却过着贫困的苦日子。

如何让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转化为村民增收的经济优势,是1995年郭红芳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摆在他面前的首要问题。经过一番苦苦思索,最后,他得出结论:造成村里落后的原因,首先是“人”的问题没有解决好。

于是,他一上任,就把村班子建设紧紧地抓在手上,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党支部和村委会学习、党员议事、民主生活会、党风廉政建设、党员一对一帮扶等制度,使支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支部班子整体合力不断增强。村党支部先后制定了村务公开、党支部和村委会联席会议等20多项村级管理制度,成立了由村民代表和老党员组成的村务、党务监督领导小组,定期听取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汇报,避免了以往各项制度贴在墙上得不到落实的现象。

同时,作为一名县人大代表,他充分发扬民主,实行村民自治。让群众有充分的知情权、发言权;严格按照《村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办事,实行村民代表议事制度。村里的土地发包、建设工程的立项和发包、救灾物资发放、特困户的认定等重大事情都是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后,由村委会具体落实。由于工作公开、公正,群众对村干部的信任增强了,干群关系密切了。在上级党委的指导下,把有经济头脑、敢闯敢干、年轻有为的能人吸收到党组织中来,进入村两委班子。短短几年,先后发展党员13名,涌现出了一批觉悟高、观念新,带富能力强的党员。

调整产业谋富路

班子力量增强了,人的关系理顺了,接下来,就该是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了。

如何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村党支部决定,从改善本村生产生活基础条件做起,逐步把民心凝聚到一起。于是,郭红芳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15万元,组织村民投工投劳,新修和维修农村水利沟渠2200米,修通2条通组公路、5条机耕道,硬化6条村主干道,实现了全村通水泥路和喝上自来水的目标。

致富“道路”打通了,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郭红芳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到山东寿光取经,经过长时间的接触和磋商,成功引进山东寿光日光温室蔬菜大棚种植技术。

引进日光温室蔬菜大棚种植技术,为村民致富找到了突破口。然而,太行山的冬天很冷,为防止大棚蔬菜被冻坏,他和村两委干部一起帮助大棚蔬菜种植户搭建大棚。从中午12点开始,大家冒着寒风和冷雨,在零下2℃的低温环境连续工作了6个小时才把大棚全部搭好。看到大家一个个满脚泥巴,冷得手脚僵硬,嘴唇发紫,鼻涕直流,但没有哪个叫苦喊累,群众很感动,20户大棚蔬菜种植户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20多年来,郭红芳一心扑在村里的工作上,在每一项工作中,都可以看到他不知疲倦、挥汗如雨的身影,有时逢年过节都不能呆在家里与亲人吃上一顿团圆饭。妻子经常心疼地戳他的头:“你还要不要命?你不为自己着想,还得为俺娘们三个着想啊!”说起那一次的经历,妻子至今感到后怕。

去年冬天,为了帮村里几个独身子女户、特困户搭建蔬菜大棚,他与村干部一起顶风雪,冒严寒,连续奋战了半个多月。一次,刚立起的铁架子突然向一边倾斜,眼看就要倒下来砸伤地里的两个村民,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正在旁边绑钢丝的他飞身而起,高喊:“闪开!危险!”一个箭步冲到两村民跟前,将两村民推倒在一旁,自己受了皮肉之伤。经过这件事,郭红芳更赢得了百姓的信赖。

办好实事暖人心

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0多年来,郭红芳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将村里2000多米街巷全部硬化,并修建了全村下水道,显著改善了村民生活环境和出行条件。他多方筹措,将村里通垙道路全部硬化,为村民下地劳动提供了便利,并为实现耕种机械化创造了条件。他和水利局、勇进渠管委会多次沟通争取,将1500米渠道全部修建完成,村里有900亩耕地实现了灌溉,并由村委出钱,每年免费为村民灌溉田地。在为村民节省开支的同时,改善了农作物生长条件,增加了农作物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

为了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郭红芳带领村“两委”多方争取,先后投入1万余元购买了电教设备、电教光盘,定期组织村民观看、学习各类理论知识和实用技术知识。积极兴建农民文化书屋,配备文化、种养技术、法律知识等各类图书1000余册,给村民提供了一个“充电、休闲、娱乐”的环境,促使村民成为有文化、懂科技的新型农民。同时,购置了羽毛球、乒乓球、棋类等文体用品,促进村民强身健体。组建了3支歌舞文艺活动,经常举办各类群众喜欢的文艺活动,并将国土知识、计生知识等国家政策寓于节目之中,使村民在娱乐的同时也了解了国家政策。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村民之间扯皮打架、喝酒赌博的事少了,学习健身、唱歌跳舞的人多了,民风得到了显著转变。

(责编:郭宁虎)

猜你喜欢

大棚蔬菜村民
物联网管大棚 防寒生产两不误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奇怪的蔬菜
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