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买的书读过几本
2017-11-24◎彭程
◎ 彭 程
你买的书读过几本
◎ 彭 程
回想我自从毕业参加工作至今,整整20年的时间,就爱好而言,前后发生了不少的变化,但有一项始终如一,那就是不停地买书、藏书。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住房面积的增加,我变得越来越随心所欲了。
然而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感到需要改变这个习惯了,至少应该加以约束。
有一天,我忽然产生一个想法,想看看自己的藏书中有多少是读过的,又有多少是自买来后从未翻阅过的。站在那六架一字排开的书柜前,目光从书脊上的书名上逐个扫过,结果让我颇感意外:真正阅读的不过十之三四。换一种说法,有大部分的书一直是束之高阁的。
回想过去,那种不间断地大量购书、藏书的心理来源于为自己建立一个图书馆的潜意识。遇见中意的书,只要条件许可,我便悉数收罗,多多益善,以备不时之需。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不论是为普通意义上的知识积累,还是为增进自己的专业造诣,我都要藏书。虽然许多书购买时既没有时间读,也没有当下阅读的愿望,但总觉得将来会有时间读的,也会有阅读的需求的。在那个年龄的意识中,生命漫长,来日多多,衰老是遥远的事情,我会有足够多的时间沉潜于书海。所以,绝大多数的书实际上是因为这种期许而购买和收藏的。
但近年来,尤其是过了不惑之年后的这一两年间,我对时光飞逝、日月如梭体会得越来越深。一天仿佛瞬间,一周稍纵即逝,一月仿佛旬日。繁忙的工作、琐碎的家务吞噬了大部分时间,我很少有从容阅读的时间了,当年所描绘的那种前景也变得十分可疑了。人生过半,即使今后什么也不干,闭门读书,现有的这几千册书也都难以读完,何况这个设想根本是不可能的。那么,还有什么必要再源源不断地添加库存,扩大“后宫怨妇”的队伍?
借用经济学的说法,时间和精力都是稀缺资源,应该优化使用才是。人到中年,对这点的认识可以说十分深刻。生命苦短,现在就应该努力阅读了,而不是向后拖延,把收获寄希望于未来某个模糊的日子,最能够把握的毕竟还是现在。既然如此,还有什么必要再不遗余力地搜之藏之?我从来没有成为藏书家的念头,购书藏书,本意也只是为了阅读,但如果藏而不读,岂非背离了初衷,走入了误区?况且现有的数千册图书已经大致囊括了社科人文领域的重要著作,对于自己而言已经足够了。
(摘自《纸业上的足印》人民出版社 图/千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