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想云彩(外一篇)
2017-11-24祁玉江延安
祁玉江(延安)
年前,一冬无雪;年后,春无雨,夏仍无雨,直至初秋,还滴水未降。往日,坦荡起伏、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碧绿草原不见了,代之而来的除了一片干枯荒凉,还是荒凉!
牛羊是牧人的宝,草原是牛羊的家,水草是牛羊的生命;牧人离不开牛羊,牛羊离不开草原,草原离不开水草。而滋养水草、滋养草原、滋养牛羊、也滋养牧人的是云彩。失去了云彩,就失去了雨水,一切皆无从谈起,直至生命!
这个道理是再简单不过的了,想必羊清楚,牧人更为明白。
然而,面对时下缺水少草的荒凉窘境,该怎么办才好呢?
连傻瓜都知道,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远走他乡得了。
于是,牧人跨上马,引了狗,赶起羊群,开始了一次大的迁徙,从草原的这头走向那头。
可是,已经行走好些日子了,依然未走出困境,获得起初理想的希望!
现在,烈日当空,万里无云。牧人驱赶着羊群在草原上漫无目的地向前行进着,而且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牧人知道,羊也晓得,后退将会预示着什么。多少日子的饥渴,使得羊肚子干瘪,皮毛焦涩,体态消瘦,蔫头耷耳,目光呆滞,昏昏欲倒……就这样,依然踏着碎步,喘着粗气,有气无力地向前行进着。
此时此刻的羊,又饥又渴,多么企盼能够尽早觅到青翠鲜美的草和清澈甘冽的水。可是,广袤无垠的草原,因了连续干旱,碧绿茂盛的青草不见了,哗哗的河水断流了,就连那一块块明镜似的海子也干涸了。
牧人也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精神,戴着毡帽,斜挎着水壶和干粮,骑着同样无精打采的马,心烦气躁,懒得驱赶羊群,远远地落在羊的后面,任凭羊群在草原上游荡。
羊摇头摆尾、左顾右盼地向前移动着,也许实在耐不住饥渴了,便偶尔停下来啃一口干枯的牧草,在干燥的嘴里反复咀嚼着,但并没有失去寻觅水草的渺茫希望,就这样,一边咀嚼,一边又迈开艰难的碎步,继续向前行进。
天气越来越热,干旱愈来愈重,牧人和羊几乎快要绝望了。有的羊已经开始倒毙在寻水觅草的漫漫征途中。没有倒毙的羊,无可奈何地回眸一下已经倒毙的同伴,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奄奄一息,几乎也要轰然倒毙在地了。
羊还是抱着一线希望,仰起头,多么盼望天空中有云彩出现。因为羊可能知道,雨是由云生的,有了云,就有雨;有了雨,枯萎凋敝的草原就会冒出绿草,河流就会重新焕发生机,当然死一般的海子也会活泛起来,继续透出明镜一般的清澈,进而整个草原也将会被雨水染绿。
水草丰美,羊自然会有草吃、有水喝,再也不会饱受饥渴之苦了,更不会因饥渴长途迁徙。水足草饱之后,羊必定有了精神,又可以在草原上自由自在地撒欢、欢叫和交媾了。体况那就自不必说了,将会一日一日地强健起来,直至膘肥体壮,变成人类的美味佳肴。
可是,还是令羊失望了。同样辽阔的天空,湛蓝碧净,没有一丝云彩,只有火球似的太阳挂在蓝天,喷射着浓烈的火焰,仿佛要将这草原、这大地、乃至这整个世界燃烧吞噬。
风,平时徐徐吹拂的风儿跑到哪儿去了呢?空气像凝固似的,又像是被太阳的火焰征服了,一动也不动,任凭火焰熊熊燃烧和炙烤着草原。
羊实在是不敢有大的奢想了,只剩小小的一点乞求,哪怕是一块云彩、一点云彩出现也行,将那火球似的太阳遮挡住,给大地、给草原投下一片阴影,送来一丝凉爽,这样说不定还能熬上几天。然而,可怜的羊就连这么一点点最后奢想都求不得、盼不到啊。
是呀,从春至夏到秋,整个草原滴水未降。草原上一片干涸荒凉,到处裂着口子。迁徙羊群中的羊愈来愈少,只剩下少一半了。可老鹰却渐渐多了起来,不断盘旋在羊群的头顶上——这些凶狠的“家伙”,在撕食完迁徙途中倒毙的那些瘦弱的羊之后,又在追赶和等待着即将倒毙的羊。
这下,羊彻底绝望了,不再有什么痴想和愿望。羊无助地等待着死神的降临。因为羊已经看清了前面的路,懂得了下一步将预示着什么。
冥冥中,羊感到一丝凉爽。难道天空出现了云?不可能,绝不可能!就在羊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挣扎着仰起头颅,睁开呆滞的眼睛,蓦然奇迹出现了,天空乌云翻滚,那个燃烧的火球被乌云所吞噬。羊怎么也不相信,兴奋地瞪大眼睛再次张望,霎时,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降,羊被淋得浑身透湿,草原湿了,大地也湿了。羊激动而舒服地躺倒在草原上,贪婪地吮吸着雨水,幸福地闭上了眼睛。
这时,时令已到了深秋季节,又一个冬天到了。
火红的山丹丹
在陕北高原上生长着一种特有的花儿,她的茎高只有一尺左右,一般为单株单花。如果营养和水分充足,有的也能开上好几朵。花朵通常为朱红色,每朵有六个花瓣,绽放后,修长的花瓣向外微卷,犹如熊熊燃烧的火焰,火红艳丽,很是招人喜爱。
这种花儿就是令人心仪和怜爱的山丹丹了。
山丹丹,学名斑百合或红百合,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花卉,喜阴凉,往往生长在阴坡低洼地带,陕北民间素有“山丹丹开花背洼洼红”之说。花期在六至九月份。陕北夏秋少花,每当这个时候,广袤的黄土高原呈现出一片翠绿。当你正迷醉于满目苍翠时,不经意间就会猛然发现,在那浓密的杂草丛中,一株株火红的花朵,仿佛在向你招手致意。你便会情不自禁地跑了过去,亲昵地抚摸着这火红的花朵,有时竟忘乎所以地摘下一朵,拿在手中,摇着、嗅着、吻着,一股亲切、清香、喜悦之情顿时涌遍全身。
是啊,山丹丹是一种美丽的花儿,只生长在中国北方。她红的似火,灿的若霞,每年夏秋季节,就这样红红火火、热热烈烈地开放在陕北高原上,点缀在青山秀水间,向人们展示着她与生俱来的美,成为绿色海洋中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尽情地让人们欣赏着,给人以美的享受。
然而,但凡熟悉陕北的人都知道,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却不是这样。由于生态失衡,水土流失加剧,火红的山丹丹曾经一度时期淡出人们的视野,直至濒临绝迹。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国家实行退耕还林、封山禁牧政策,给老区生态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调动和焕发了农民群众植树种草、封山育林的热情,变兄妹开荒为夫妻造林。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奋斗,现在,陕北大地自然植被得到有效恢复,生态环境大为改观,降雨量明显增加。如今,当你行进在陕北这绿意盎然的千沟万壑间,一定会觉得与林草茂盛、小桥流水的江南地区没多大区别。这才使得这火红的山丹丹又绽放出她热烈的风采,显露出她尊贵的倩影。
“一道道山来一道道水,中央红军到陕北;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一首热情奔放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传遍祖国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唱响全中国,将延安、将陕北与中国革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曾鼓舞和激发了多少人为中国革命与建设前赴后继,不懈奋斗。是呀,山丹丹虽然立身于阴坡少阳的地方,但她顽强地盛开出火红的花朵,让人心中顿时亮堂起来,给人以希望和信心。党中央在延安时期,经济极度困难,而毛主席和他的战友们,没有被困难所吓倒,领导人民军队,百折不挠,英勇奋斗,实行精兵简政,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在世界最小的指挥所——土窑洞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战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夺取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我想,人们至今仍然热衷于传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首歌的原因大概正是缘于此吧。
在我国,南有映山红,北有山丹丹。人们一想到山丹丹就会联想到朴实厚道的陕北人民。“千家万户把门开,快把咱亲人迎进来;热腾腾的油糕摆上桌,滚滚的米酒捧给亲人喝。”当年,在中国革命最艰难时期,老区人民伸出粗壮的臂膀,敞开宽广的胸怀,欢迎和接纳了历经千难万险来到陕北的毛主席和他率领的中央红军。他们舍小家,顾大家,送粮送鞋又送人,一心一意支前线,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同时,党和红军也时刻以解放劳苦大众为己任,拯救了苦难的陕北人民。从这个意义上讲,山丹丹不仅诠释了陕北人民的高尚品质,而且作为革命的象征,成了党中央、毛主席、中央红军与陕北老区人民情深意长的纽带。
在新的历史时期,勤劳淳朴的陕北人民,以山丹丹为荣,并将山丹丹作为延安的市花,继续秉承山丹丹的品格,在建设老区、发展老区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续写着新的华章。
如今,睡土炕,喝米酒,听一首《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已成为前来延安朝圣和红色旅游的人们的一个必然选择。可是由于山丹丹的生物习性,使它只能局限在那小范围的“背洼洼”上,很难让人领略到她红火的真容,多少会给游客留下一些遗憾。然而,让我们欣慰的是,当下一些有识之士,正在着手研究改良山丹丹,尝试将她移植在城市或旅游景点景区,使她更具适应性。这样一来,就可以进行大面积栽植推广了,让前来延安的游客一睹她动人心魄的风采。
火红的山丹丹,愿你成为我们梦想的桥梁,将老区的光荣传统输送到更多人的心灵殿堂。同时也希望你能够在延安广袤的城乡大地上蓬蓬勃勃、红红火火地生长起来,进而红遍整个黄土高原,映红祖国四面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