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日出·印象》到《睡莲》组画看光与影

2017-11-24范睿文

海外文摘·艺术 2017年2期
关键词:笔触睡莲水面

范睿文

(广州美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000)

艺术 ART

从《日出·印象》到《睡莲》组画看光与影

范睿文

(广州美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000)

研究艺术美学的过程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关于艺术美的本质。美是能引起非功利性的主体自我确认的形象。艺术是一个由人为的感性形象所引发的具有自我确证价值的虚拟世界。在了解了美的本质和艺术的本质之后,本文从四条探求美的途径出发,结合著名法国画家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分析探讨了艺术美的本质。

日出·印象;艺术美;本质

1 《睡莲》组画的创作背景

这一系列作品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莫奈晚年的作品,此时莫奈已经是74岁高龄,已经成为印象派的领军人物。晚年莫奈的第一任夫人,也就是莫奈第一幅小获成功作品《绿衣女》中的模特儿,已经病故。自1882年莫奈的经济情况有所好转之后,他在法国西海岸诺曼底吉维尼小镇买下了自己的房子与土地,并借着河流建成了自己的小花园和小池塘,在这里,他度过了四十三年,并且接待过他的好友西斯莱、毕加索等,他们都是乘船来莫奈建造的小花园做客。莫奈最为喜欢的就是自己设计并建造的小花园,他曾经说过:这是我最好的作品。建造这个花园既为了观景,又为了创作,所以莫奈花了不少心思。为了建造池塘,莫奈征求当局同意把诺曼底的艾伯特河的一条支流引了数百米在自己的花园里,改造成为不规则的椭圆形池塘,池塘里种满了睡莲、菖蒲、百子莲、杜鹃花科的观赏植物、绣球花,甚至还有竹子和日本的樱桃树。这个池塘与日本版画中的花园十分相似,可以看出在莫奈早期,日本浮世绘版画对他的撼动。这些日本版画同样也挂满莫奈家的客厅,上面用日文写着:漂浮世界的映像。在花园和水园里,莫奈创作了不少传世之作,因为以后再也没有迁居,这片花园成为孕育莫奈大师之作的肥沃土地。

在这段时间里,莫奈的创作作品主要是组画。他经常在同一位置角度对同一物体和景色做不同时间、不同光照下的观察绘画。这就成就了许多莫奈的代表性作品,包括《白杨组画》、《干草垛》等。甚至还有不同季节的早、中、晚对同一场景的观察绘画。《睡莲》系列组画也是莫奈长期观察的景物,整个系列绘画持续了十二年之久,一共有四十八幅作品之多,结束时间一直持续到莫奈去世,可以说是莫奈的最后作品。到了晚期,莫奈因为白内障导致几乎失明,画家的双眼的重要性犹如贝多芬的耳朵,莫奈患上白内障以后被医生禁止作画,手术之后视力才有所恢复。他晚期的作品,飞跳的笔触,大胆的用色和几乎没有明确分界的物与物都可以看出来他的眼睛已经很难看清楚了。

2 《睡莲》组画的光与影

“水面上点缀了几朵睡莲,花蕾红透了,色泽如草莓般鲜艳,花瓣边缘呈白色。再往前看,一簇鲜花拥成一块漂浮的花坛,仿佛花园中的三色堇如蝴蝶般飞出,收敛起淡蓝的翅膀,停歇在这片水上花坛上。说它是水上花坛,其实也是天上花坛……”。

在起初学习绘画时,我在老师的画室看到了放在角落里的玻璃画框,画框里夹着一幅打印出来的画,那幽深的蓝色、淡淡的绿色和耀眼的黄色,跳动的笔触和不清楚的轮廓线深深地吸引着我,这是我至今看到过的最吸引我的画作,问过老师才知道这是印象派大师莫奈的作品。从那以后,每次作品赏析我都会想到莫奈的睡莲,无论经过多少年,《睡莲》的颜色始终留在我心里。

《睡莲》把四季都锁在了画框里,那淡蓝色、深蓝色、金黄色的水,如幽深的宇宙,又如灿烂的星空,变幻莫测,丰富多彩。在河面的倒影上,黄绿色的睡莲叶子在池中漂浮着,河面的颜色丰富的反映了岸上的颜色、天空的颜色、阳光的颜色以及水底的颜色,丰富变化。那颜色犹如诗歌,如音乐表达着作者的情感,体现着作者娴熟的绘画技巧。

莫奈一如既往的运用科学的光学和色彩学原理来表现睡莲。莫奈通过多年对色彩学的了解与技巧运用,认为物体的色彩是光照射的结果,而不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我们肉眼看到的物体的颜色,这是物体受到光的照射,再反射到人的眼睛里的结果,不是固有什么颜色就是什么颜色,不同的部位受到光照射的程度不一样,所反射到人眼的光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同样,受到冷光照射的物体是要比原先的颜色程度更偏冷些,而受到暖光照射下的物体也是比原有颜色更加偏暖。而物体本身的形状、质地、密度、状态也是反射光的重要因素,不同的物体对同样的光的反射也会呈现不同的状态。莫奈也一改学院派的正统昏暗的调色,基本不用黑色,用彩虹般的色彩描绘了一幅幅池中睡莲。

这幅《睡莲》作品是莫奈睡莲系列组画的早期作品。莫奈在六十四岁所画的睡莲还是早期的风格。到了1904年以后,岸边的风景仅仅只剩下画面上方狭窄的一圈,画面上方六分之一处是池塘与河岸的交界线,下方六分之五都描绘的池塘水面风景,这主要表现的是莫奈的水面反射颜色和光线的表达,对水面颜色的要求非常之高,水面上漂浮着睡莲和荷叶,远处密集,近处稀疏。睡莲在水中盛放,这幅作品描绘的是夏季的睡莲。整幅作品以黄绿色调为主,远处草丛的颜色是纯度较高的黄绿色,而池塘中的睡莲的荷叶颜色比远处的草丛纯度更高,水面是最具代表性的了,水面中的倒影有淡紫色、墨绿色、深红色,颜色丰富,轮廓模糊,如此丰富还能如此统一。远处睡莲的一笔笔橙红色给黄绿色调的画面增添了几抹补色,显得画面既色彩丰富,又耐人寻味。莫奈通过降低水面的颜色纯度,提高水中睡莲的颜色纯度来凸显水中的睡莲,使画面虽然颜色丰富、笔触跳跃,但依然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在后来的《睡莲》画作中,莫奈已经把视线完全放在水面上的睡莲中了,连仅有的狭小的岸边也消失了,莫奈已经开始全身心致力于画水中的睡莲了。水中的睡莲错落有致的分布在画面中,水面好像蓝色的火焰一般,用弯曲的竖条笔触堆积在画面上,远处水面的深绿色是岸边的倒影,低纯度的远景更加衬托出近处跳动的蓝色火焰般的水面。整幅作品带给人幽静深远的安稳感,又充满魔幻的意境。

这些水面如同幽兰色的绸缎,如同浩瀚的宇宙,似乎有一种梦幻的力量,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如同法国著名的诗人、剧作家保罗·克洛代尔在《日记,1904—1932年》中写道:“1927年7月8日。在巴黎土伊勒里奥兰治宫两个椭圆形大厅中安放着克劳德·莫奈的《睡莲》。在一天的每个时刻:早晨、下午、晚上、夜间,水面上盛开着睡莲。莫奈在生命行将终结之际,继研究大自然中不同的的主题在色彩与光之下的变化之后,开始关注最温顺,最易穿透的元素:水,透明与反射之典型。由于画水,莫奈画下了肉眼所难见之物。他全心画这个几乎看不见的、属于精神层面的、把光与倒影分割开来的水平面。天的蓝被框在水的碧蓝中。制造出水平面感觉的,是花、花瓣、植物、水泡。油画挂在墙上,观众置身画中,正面侧面都可以看。透过画中水的色彩,四周的光也转蓝了。克劳德·莫奈与制作教堂彩色玻璃的人一样,对色彩有同样的爱好。从漩涡中,从云中,色彩冉冉升起。”这段对莫奈的《睡莲》的精彩描绘足以表达它的迷人和令人惊叹。

这幅《睡莲》是莫奈的睡莲组画中较晚的作品了,此时莫奈已经因为白内障而很难看清。他每幅作品的笔法和用色都不相同,每一幅作品都有自己的生命。这一幅作品也不例外,让我感受最深的反而是莫奈较晚些所画的睡莲。岸边的垂柳垂于幽兰色的水面,水面上的荷叶散落,向远处伸展。透过垂柳给人无限的遐想和延伸。此时的莫奈已经更加随性,用色和线条也更加自由和充满感情,线条的灵动和色彩,散漫的构图都体现了这位色彩学大师冲破形体阻碍的激荡情感。

有人认为莫奈晚期的白内障影响了他的作画,可他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自己只是观察了世界所展示出来的一切,并用笔记录下来。如同画家安德鲁·洛特在《莫奈和毕加索》中所写:“对画家来说,光只存在于色彩中。去巴黎土伊勒里奥兰治宫看一看莫奈的画,就能理解这句话。由于太爱用光来表现色彩,莫奈渐渐走向形体的自杀。他的灵魂在睡莲的裹尸布里游荡。”我认为,笔触是帮助所画景物融合的产物,所以“轮廓线之争”更是没有必要发生的,笔触帮助事物融合成为一个整体,使整个画面更加和谐统一,这也正是莫奈所想表达的。梵高的笔是打上去的,充满着疯狂与不羁;雷诺阿的笔是抹上去的,充满着温柔与朦胧;莫奈的笔则是跳上去的。在两笔湖水的蓝色上,会有几笔岸边的草的倒影绿色跳上去,会有水中睡莲的红色跳上去,也会有荷叶的黄绿色跳上去。这样的颜色不断跳来跳去,使画面产生一种左右摇摆的动感,使画面充满生气,也利用这样的笔触使画面和谐统一。到了晚年时,莫奈的笔触更是大力的“弹跳”,使笔触的范围更大,更加融合周围的物体,此时的轮廓线更是快要看不见,这也是莫奈值得钦佩的地方,他冲破形体的阻碍,完成了普通风景画所不能完成的华丽升华,使画面更加遵循自己的内心,也更趋于抽象化和纯粹化。

在二十多年的创作中,我们不会因为同样的睡莲的主题而厌烦,反而经过莫奈的表现,发现了自然万物和光与色彩的奇妙反应。莫奈不仅仅画出自己心中神圣的大自然,也带给了我们全新的色彩观念,带我们认识了新的色彩世界。莫奈已经与大自然融合!

J205

A

1003-2177(2017)02-0019-03

范睿文(19 92—),女,河南郑州人,广东省广州市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

猜你喜欢

笔触睡莲水面
睡莲盛放
艺术之春
与睡莲作伴的追光者
水黾是怎样浮在水面的
拥挤豆豆林
张德娜:以细腻笔触诠释自然之美
梵高:笔触与激情
睡莲
豆腐睡莲
为什么木头可以浮在水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