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防”口袋书重在“装进脑袋”
2017-11-24张玉胜
□ 张玉胜
“三防”口袋书重在“装进脑袋”
□ 张玉胜
“什么样的‘饭局’不能参加?”“什么样的场所党员干部不能去?”“红白喜事怎样办才不违规?”最近,一本“口袋书”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党政机关引起广泛关注。不少党员干部都把这本巴掌大小的《作风建设相关规定解读——作风建设“三防”口袋书》揣在包里,随时查阅,了解日常工作生活中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口袋书”,顾名思义就是可以放进口袋里的书籍。体积小、容量大、好携带。南京市江宁区围绕近年来党员干部普遍关心和容易产生模糊认识的15个热点问题,通过党纪链接和内涵解读的方式,编写出图文并茂的“口袋书”,就是为了方便党员干部的党规学习和行为自查,其答疑释惑、督促守纪的良苦用心显而易见。
应该说,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广为宣传和持续践行,党政机关的作风建设得到明显加强和有效改观,党员干部的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普遍得以提升。在践行党规、敬畏党纪渐成党员队伍共识的当下,编写出一本解读党规党纪、厘清行为边界的“三防”口袋书,无疑是对党政机关作风建设的警示与提醒,有利于党员干部澄清模糊认知、矫正行为失误,更有助于推进“两学一做”步入常态化制度化轨道。
不过,正如习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基础在学,关键在做”的道理,让“口袋书”真正发挥防反弹防隐身防变异的“三防”效力,同样离不开“学”、“做”二字。曾几何时,部分领导干部总喜欢拿“工作忙”、“没时间”等托词,为自己不读书、不看报的行为开脱与辩解。这其实是一种缺乏学习提升诉求、缺失良好读书习惯的表现。即便是面对浓缩精华、随身携带的“口袋书”,不愿学习的人同样可以以“忙”遮丑。
对于看书学习,鲁迅先生曾经有句妇孺皆知的名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习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讲话时指出,“领导干部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有了学习的浓厚兴趣,就可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一阵’为‘学一生’。”这显然是在强调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至于说到“做”,更是督促人们读书学习的最终目的,也自然是检验口袋书“三防”效力的试金石。纵观因腐败落马的贪官污吏,哪个不是口是心非、只学不做的“两面人”和“伪君子”;“八项规定”实施后仍不思收手的顶风违纪者,更是千方百计地钻“空档”、搞“变通”、思“隐秘”,他们并不是不知制度、不懂规矩,亦或是不辨边界,而是压根就没有遵章守纪的敬畏意识和行为自觉,有的只是私欲、侥幸与自负。
“三防”口袋书只是为党员干部的学习和守纪,提供了便利条件与警示提醒,学不学、做不做还要靠持有者的行为自觉与务实践行。希冀揣在包里、随时查阅的“口袋书”能够“装进脑袋”,对党员干部的作风自律产生真学实做的效应。
(责编:张灵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