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新闻范式到驱动政策:数据新闻发展的应对之策

2017-11-24付松聚

中国记者 2017年2期
关键词:发展

□ 文/付松聚

从新闻范式到驱动政策:数据新闻发展的应对之策

□ 文/付松聚

本文结合我国数据新闻发展实际,提出若干应对发展之策,包括:形成良好的数据产业驱动政策;建设高品质数据库;创立数据新闻写作范式;构建数据新闻人才智库;打造多元化数据新闻市场增值模式;以及推进设立完备的数据新闻法律法规。

数据新闻 可视化 范式 策略

当下,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实时传输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体异军突起,以报纸、广播、电视、杂志为主体的传统媒体基于自身发展需求和国家政策导向呈现更加明显的融合趋势,一个媒介形态多元化的传播格局正在形成。在这样深刻的融合传播背景下,数据新闻成为新闻传播界新闻建构新宠,对人们生活和思维的影响日益深刻,也对媒体生产新闻的方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数据新闻,又叫计算机辅助报道或数据驱动新闻,是指基于数据的抓取、挖掘、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的新型新闻报道方式。[1]数据新闻是数据技术对新闻传播业全面渗透、融合的必然结果,是新闻传播生产领域中出现的一个全新的建构方式,这为日渐衰落的传统新闻传播业带来了活力。

世界上最早的数据新闻实践源自1821年5月5日《曼彻斯特卫报》关于曼彻斯特和索尔福德地区每所学校的学生人数和年均学费的报道,[2]但从其制作技术来说,已经不同于今天关于数据新闻的概念。现代意义上的数据新闻概念是由EveryBlock的创始人阿德里安·哈罗瓦提(Adrian Holovaty)在2006年提出的。近些年来,作为数据新闻的先行者即英国的《卫报》先后对维基解密发布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日志、美国大使馆密电、英国国会议员开支丑闻、甚至是禽流感恐慌等进行的数据新闻报道受到普遍关注。

我国最早的数据新闻实践来自2011年由搜狐网推出的《数字之道》,并引发国内网站跑马式圈地运动,纷纷抢占商机,以谋发展。目前国内以中央电视台、《新京报》《人民日报》等为代表的主流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趋势下尝试以“数据新闻”作为改革发展突破口,取得了一定的传播效果。此外,诸多门户网站、传统媒体网站都开办了与数据新闻相关的栏目,如网易的“数读”、新华网的“数据新闻”、腾讯网的“数据控”、搜狐网的“数字之道”、央视网的“图解”等,也都在锐意改革中砥砺前行。由于我国数据新闻理论研究滞后、数据资源获取受限、数据新闻人才短缺、盈利模式不清晰,这严重影响了我国数据新闻的良性发展。笔者认为,我国数据新闻要构建良好的发展生态,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形成良好的数据产业驱动政策

当下,大数据产业日新月异,对于刚刚起步的数据新闻来说无疑是重要的发展良机。美国政府继1993年宣布“信息高速公路”之后在2012年耗资2500万美元推出“大数据研究与开发计划”,这是美国抢占大数据制高点的又一重大举措,无疑极大推动了美国传媒业的深刻变革,也刺激了其数据新闻产业的大发展。目前,我国数据新闻产业的发展刚刚起步,需要政府的全面扶持。首先,要大力推动和落实数据产业驱动政策。2015年9月5日我国颁布《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这标志着我国大数据产业已经上升至国家发展战略。基于大数据的广阔发展前景,地方部门也相应制定了适合本地实际的大数据发展规划,积极将大数据作为提升本地发展的重要机遇。这些政策的实施,必将对我国的数据新闻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对于地方政府部门,政策驱动是好事,关键要落实,不能将数据新闻发展政策流于形式。其次,政府应当尽快落实信息公开制度。西方很多国家数据新闻发展快的原因,在于其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建设。比如美国通过立法制定了《信息自由法》,并建立了政府信息网站Data.gov,其目的在于督促政府机构向公众公开其所持有的档案、文件等信息,以实现公众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和制衡。我国从2008年5月1日起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但地方部门由于受传统鸵鸟思维影响,仅仅做做表面文章,在落实方面还存在很大欠缺。为此,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和实施信息公开制度,最大程度保证人人共享数据,为数据新闻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保障。再者,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数据新闻作为一种新兴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我国政府应当协调国家有关部门来探索设立数据新闻产业发展的专项基金,包括对数据新闻产业项目的补助,贷款贴息、保费补贴、绩效奖励,对相应数据新闻供应商在税收方面给予减免和优惠,消除数据新闻供应商发展数据新闻的后顾之忧。

二、建设和利用高品质数据库

众所周知,数据是数据新闻发展的命脉,就好比“信息之于民主,货币之于经济”。 英国2011年发布了大数据公开研究计划,积极探索成立“大数据银行”,发挥大数据对商业创新和刺激经济发展的潜力。[3]

当前,我国数据新闻发展很难获得高质量的国内数据,这是数据新闻发展面临的瓶颈。首先,各级政府部门掌握和垄断了绝大多数公共数据,因受行政垄断和商业利益所限,使研究者获取数据变得更加艰难。即便是公布的数据,也常常因为各行各业制定的数据标准不一致而造成无用的“信息孤岛”。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级政府部门现有各类综合性的数据库3000多个,但存在资源缺乏保证、更新频率低、服务范围窄等问题。其次,很多商业网站和数据公司受网络安全和经济利益等因素的驱使导致数据共享成为一个难以逾越的鸿沟。再者,我国很多媒体还没有形成建立数据库的思维范式。当前,我国媒体除了新华网和人民网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很多媒体没有构建自己的数据库,数据的获取仅仅依赖外援。综合以上分析,建构高品质的数据库是当务之急。对于政府而言,要做好数据库的顶层设计,做到科学规划;对于数据供应商而言,要完善和统一数据制定行业标准。数据本身不会说话,数据新闻信息的终极价值体现在人类的使用和分析。如果数据取自政府机构公开的信息,自然可以放心使用。如果数据来源于非权威机构,则要适当进行数据可信度的评估。在获取海量的数据信息前提下,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据统计软件,把有价值的数据信息进行挖掘和清洗,并合理运用数据本身和新闻事件之间的关联度,找到最具新闻价值的数据新闻。如果没有处理好数据本身的可信度或数据与新闻事件之间的关联度,可能会产生虚假新闻。近些年来,很多媒体经常简单而不加分析地引用统计数据,比如GDP、CPI、恩格尔系数等出现大的报道瑕疵,甚至成为笑话。

三、创立数据新闻写作范式

数据新闻作为一种全新的新闻报道样式,具有明显的文体传播特征。首先,从传播形式上注重可视化(Visualization)。可视化通过形象生动的图像或图形不仅极大提升了新闻的形象性,也使受众得到身心的愉悦感。其次,从新闻的叙事风格上看,呈现单线条的特点。单线条是通过可视化手段,将晦涩难懂的文本叙事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图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易读性大大增强。再者,从受众需求来看,能体现个性化和互动性。数据新闻传递的信息具备小众化的特点,最大程度满足不同受众对个性化信息的需求,并能让其参与到新闻创作当中,成为新闻报道主角。[4]

当下,我国数据新闻构建模式混乱,粗制滥造现象严重,比如可视化技术不过关,互动性差;选题和数据过于陈旧,图表数据与新闻之间的必然关联度不高,没有足够的说服力。除此之外,数据挖掘过度依赖网络,容易造成虚假新闻的泛滥成灾。当下媒体的新闻工作者要深知自己不仅是信息的发布者,还是文化的传承者。有些无病呻吟的数据新闻根本承担不了这样的社会重任。笔者认为完全可以将传统媒介的新闻构建经典范式嫁接在数据新闻的构建上,实现两者更好的无缝连接,实现传统新闻与数据新闻的深度融合。数据新闻既然属于新闻的范畴,当然要遵循新闻的写作报道范式,这一点很重要。如果在数据新闻报道里,过度强调技术而把新闻稿写得花里胡哨,受众会很不适应,因为在受众眼中,新闻是什么样子已经有固化的模式和套路,他们更加习惯于传统的新闻报道样式,并且更加相信传统新闻的真实性。因此,如果属于消息体裁,在结构上注重标题、导语、主体、新闻背景的有机结合。如果属于通讯或特稿体裁,则会采用以文字为主、画面为辅的报道风格。当然,在嫁接传统新闻写作方式的同时,还要注意数据新闻本身特殊的文体特征。首先要发挥图片和数据优势,兼顾文字,要求精炼和简约;在选题上要新,侧重内容新鲜性和时效性。在叙事上注重简单实效,避免杂而无序;在可视化方面注重设计,注重美观,便于受众阅读。

四、构建数据新闻人才智库

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资源。治国理政,必须善于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广泛力量。对于数据新闻发展而言,人才是先决条件。随着社会对数据需求量的增大,与之相关的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数据产业必然进入发展的快车道,社会对数据新闻人才需求将会出现激增现象。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实际从事数据新闻工作的人才为30万,而数据新闻人才的缺口达150万人。当前,我国数据新闻教育刚刚起步,据有关统计,目前仅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八所高校开设云计算与数据科学教育课程,而真正开始数据新闻专业教育的高校还处于实验性的探索阶段。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秋季学期率先开办了数据新闻报道实验班,开了数据新闻理论教育的先河,然后国内的一些大学比如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开始跟进,数据新闻才开始成为拓展学生视野的选修课程。为抢占数据新闻发展先机,西方国家很多高校开始纷纷开展数据新闻教育,旨在构建数据新闻人才智库,从而最大程度提升新闻工作者的数据新闻素养。为此,要求不仅具备人文科学的素养,还要注重理工科知识的培养,体现了人文与技术、艺术与审美的完美统一。正如2012年度英国皇家统计协会“杰出数据新闻奖”得主、英国卫报数据博客编辑西蒙·罗杰斯(Simon Rogers)所说:“创作一篇好的数据新闻报道或开发一个好的数据驱动应用程序,常常更像是一种艺术,而不是科学。和摄影类似,选择、过滤、取景、合成、强调,数据新闻页包含了这一系列的工序。经历了这些过程,数据开始说话,真相逐渐靠近。” 当然,数据新闻人才智库的构建并非一日之功,这就需要高校承担应有的培养人才责任,及时构建数据新闻理论架构,并开设数据新闻课程,通过业界与学界的良性互动来共同搭建数据新闻记者人才智库。

五、打造多元化数据新闻市场增值模式

目前,我国很多数据新闻供应商看似热闹非凡,但未形成完整的生态链和盈利模式,造成其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以及商业渗透力较弱。很多数据新闻供应商的盈利模式基本按照“免费+收费”的商业模式,即先通过免费的信息和服务来吸引巨量的用户,然后再通过增值业务向某些定制用户或者第三方收费。这种盈利模式根本无法匹配企业的正常成本消耗,出现了部分企业仍然依靠政府扶持和融资勉强维持生计的局面。数据新闻生产毕竟不同于传统的新闻生产,如果采取同一套市场盈利体系,这就必然导致数据新闻难以与产业有机融合。西方的很多中小型数据新闻制作公司都因经营不善而倒闭,这充分说明了数据新闻生产必须构建多元化的市场增值模式,这样才能实现与市场的无缝接轨。如何构建多元化的数据新闻市场增值模式,除了要结合媒体本身发展因素之外,还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多渠道引入民间风投资金,形成利益共同体。数据新闻是未开垦的宝藏,引入民间资金可以抵御外在市场风险,也为数据新闻发展提供了相应的避风港。其次,充分挖掘数据的“增值”业务。在智能经济时代,通过专业人士对数据进行有效的挖掘和专业化处理,为特定目标受众服务,实现数据的“增值”,进而实现盈利。比如经济数据新闻就最能体现数据的价值。再者,提供数据库服务。媒体利用自己的大数据库可以为目标客户提供精准服务。

六、推动数据新闻法律法规完备化

当下,数据新闻发展面临诸多法律的制度空白。首先,越来越多的数据新闻供应商依赖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检测和记录网民的每一个细微的行为,用来对用户的消费爱好与行为进行统计分析,这很有可能对网民的隐私造成侵权。其次,很多数据供应商搭建的具备一定知识产权的数据库,面临的侵权风险日益加剧,这势必导致数据供应者和使用者之间的矛盾。从当下数据新闻发展实际来看,如何规避非法数据供应商对公民隐私权的侵犯,已经成为当今数据新闻发展的头等大事。从西方国家数据新闻的发展实际来看,他们正在通过改进消费者隐私权法案、通过有关国家数据外泄的立法、保护非美籍人士隐私、规范在校学生数据采集使用、修正电子通信隐私法等举措以加强隐私保护。虽然我国具备一整套法律体系,但对数据新闻行业的侵权认定还存在模糊的边缘地带,这都为数据新闻的大发展埋下了潜在的隐患。政府应当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最大程度避免数据新闻滥用现象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比如除对于重要机密信息不予公开之外,政府部门应当针对垄断的数据信息和具有保密级别相对低的信息可以出台相应的法规,设置权限,适度开放,便于科研者研究之用。针对滥用数据有可能侵犯网民隐私权的数据供应商,应当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处罚措施,这也是政府在制定相应法规和政策时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当下,很多学者将数据视为21世纪信息化时代的“石油”。数据新闻是信息时代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技术驱动使然。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认为,技术改变所带来的媒体的形式变化,能够以一种强大的隐形力量来规定现实世界。特定的形式会偏好某种特殊的内容,最终会在潜移默化中塑造整个文化的特征。

作为一名数据新闻工作者,要时刻认识到数据新闻在信息环境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也要认识到数据新闻并不能十全十美地反映客观世界,惟其如此,数据新闻才能焕发适应时代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是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新闻系主任、副教授;本文为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校级科研启动项目“融合传播视阈下的数据新闻发展方略研究”〈项目编号:2016QDA003〉,网络传播研究院重点研究课题〈项目编号:B2016005〉最终成果)

【注释】

[1]郭钦.数据新闻:大数据时代新闻报道新模式[D].上海: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4.

[2][5] [英] 西蒙·罗杰斯,岳跃译,数据新闻大趋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3][6]王忠.大数据时代个人数据隐私规则[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4]金梅珍,丁迈,我国数据新闻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现代传播,2016,3: 33

[7] [美]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编辑 张 垒 leizhangbox@163.com

猜你喜欢

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产前超声发展及展望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脱贫发展要算“大账”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身担重任 更谋长远发展
推进医改向纵深发展
谈发展
它会带来并购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