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软实力思想研究
2017-11-24蔡雄杰
蔡雄杰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与精神家园。文化软实力是文化作用的显现与发挥,它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大小的体现,是推动一国不断发展进步的不可缺少的内在精神力量。知识经济时代,文化软实力地位与作用越来越凸现,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竞争主动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深刻地洞察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又着重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41。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同志的高度历史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是新时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遵循。
一、习近平文化软实力思想的科学内涵
(一)文化软实力的民族性
文化软实力之根在于民族文化,作用在于民族文化认同。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最重要的载体,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民族独特的价值观念、思维方法、风俗习惯、行为准则,这是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不断加强民族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有助增进民众的文化自觉,乃至增进文化自信,增强人们对民族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从而促进文化软实力的繁荣发展,进一步增强国家民族的凝聚力。
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最深厚的历史底蕴。习近平文化软实力思想立足中华文化深厚的历史根基,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历史背景中,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和民族复兴目标之间内在逻辑关系,指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2]。这深刻地诠释民族文化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独特的深远影响。在民族发展道路的选择上,习近平诠释民族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间内在关系,阐述民族文化对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理性选择的深远影响,“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2],将中华文化软实力的民族性与民族复兴、民族发展道路统一起来形成不可割裂的内在逻辑体系。这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路径选择,也充分体现习近平文化软实力思想的独特的文化特性、深厚的历史底蕴。
(二)文化软实力的人民性
人民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价值主体和实践主体。文化发展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文化充分发展的依靠力量也在于人民。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推动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最终要落实并体现在全体人民生活水平上。一国民族文化要能够产生文化软实力作用必须也应该要惠及全体人民,推动文化软实力发展源泉也在于此,没有相应群众基础的文化是没有影响力的,是不会真正转化成文化软实力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习近平文化软实力思想核心内容。习近平文化建设的根本立场是坚持发展文化为人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建设深入推进,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群众对文化需求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和多样化的特点。习近平同志提出要不断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思想,同国内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文化需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如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文化建设,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同时重视依靠人民群众力量是习近平文化软实力思想的人民性另一重要特征。针对当前社会存在许多错误文化观念,如文化虚无主义、文化复古主义、文化无用论、文化保守主义等观念,民众并没有真正展现出文化自觉与自信。习近平同志立足民族文化大众化发展特点,指出文化建设必须要将文化自强与时代进步相结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3]。没有这样全方位依靠并凝聚民族力量去自觉构建主流文化,文化自强也就无从谈起,这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必由之路。
(三)文化软实力的和平包容性
文化软实力的价值在于文化认同与影响力,它的魅力在于一国文化的包容性,这是一国文化软实力最可贵、最具魅力的地方,这也正是文化软实力的生命力、创造性之所在。正由于民族文化包容性,才具有强大的同化力和顽强的生命力,一味保守与排外的文化是不会产生持久文化软实力的。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纵深发展的背景下,各国越来越认识文化软实力潜在与隐性的张力作用,国际间的竞争越来越转向依赖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来提高本国的国际地位与国际竞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提高文化软实力,提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化自强并不是忘记或否认中华文化软实力的和平包容性,而是主张要通过实现文化自强,彰显文化软实力的张力,更好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习近平同志洞察未来文化发展趋势与潮流,深信未来的世界必将是一个以相互依存、追求和平、共同发展为主流的发展共同体,指出要以此构建更加合理且公平公正的政治、经济与外交的新秩序。他在党的十九报告强调:“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1]59这充分展现了习近平对未来世界发展深刻关注的人文关怀与深邃的理性智慧,也充分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魅力与现实意义,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世界认同。
二、习近平文化软实力思想的逻辑脉络
(一)目标层面:中国梦打造文化软实力之目标愿景
建构民族共同理想追求是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主题。共同理想追求是民族发展的向导,也是一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精神动力。文化软实力要转化成推动社会繁荣进步与安全稳定的强大动力,要建立能够顺应民众心声与社会发展潮流的民族共同的价值目标。通过民族共同的理想目标凝聚全国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激发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鼓舞人们广泛地参与到社会建设中去。没有民族共同的价值目标,民众对未来生活目标无法确定,人们难以对现实与未来生活充满希望,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也就无法充分发挥。
实现中国梦是习近平文化软实力的战略目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目标愿景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同志从中华民族宏大的历史背景出发,总结我国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顽强拼搏的奋斗历史,顺应中华儿女共同的心声,对我们民族未来发展目标与态势作出科学判断,确定了民族发展目标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景,这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反映全体中华儿女的整体利益,成为凝聚、鼓舞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推动各族人民共同投入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践之中。这体现了习近平对当前文化软实力建设使命的清醒认识和自觉担当,也为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指明战略方向与目标。
(二)价值观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文化软实力之魂
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核心价值观。文化价值观是一个国家与民族区别于其他国家与民族的重要标志,一国丧失了文化价值观,就意味着丧失内聚力,也就丧失了文化软实力。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凯姆指出:“使社会得以维系的是每个个人对社会的共同的情感和信仰,社会团结的核心和基础是社会成员的共有价值观和共同的道德规范。”[4]培育核心价值观,有利于统一民众价值理念,形成社会共同的理想追求,激发民族巨大凝聚力和创造力,核心价值观就能转化并体现为国家民族所需要的最重要、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形成推动社会和谐稳定与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习近平文化软实力思想的基石和灵魂。发挥我国文化软实力强大的凝聚力、吸引力的作用,要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当代社会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念,凝聚民族力量。习近平同志从民族发展的历史角度论述了核心价值观是一国发展的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5]为了激发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形成全社会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习近平特别指出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具体指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1]42当前要激发人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民族的内聚力,培育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最深层力量。
(三)文化认同层面:扎根传统文化厚植文化软实力之根基
文化认同是在一个民族在其长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本民族共同的精神结构、心理特征、价值系统和行为模式,人们由此在这种共同的文化背景中获得了归属感和认同感。文化认同是一国文化软实力最深刻的、最持久的东西,文化认同意味着接受一种民族情感,它具有超越时空的稳定性和超强的凝聚力,持久地影响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文化认同的形成,会成为一国文化软实力的催化剂,培育社会成员形成统一民族意识,成为维系社会秩序的“粘合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同志对民族传统文化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坚信中华文明就是我们发展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源泉。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华文化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源泉,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6]在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社会发展趋势,习近平坚持唯物史观立场,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去探索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与思路,强调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就是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应从中华文化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中汲取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挖掘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这为我国现阶段做好应对复杂国际环境挑战指明了方向。习近平同志正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自觉与自信,坚信中华文明能够解决中国当下问题,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发展文化软实力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为新时代如何理解和把握民族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四)意识形态层面:坚守意识形态阵地驾驭文化软实力建设之方向
一国意识形态工作是一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前沿阵地。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是一国文化软实力重要表现,也是当前世界各国文化软实力竞争的焦点。在全球多元意识形态并存与互相斗争的情况下,一国的主流意识形态面对并存多元化的社会思潮,能否真正有效去地引领、整合这些多元的社会思潮,最大程度地引领不同社会阶层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形成社会共识,这是加强民族凝聚力的内在要求,也是一国国家文化软实力之具体体现。世界各国历史实践也证明,没有强大硬实力支撑的国家很容易被外敌打败,但没有牢固意识形态阵地的国家即没有文化软实力支撑的国家,则可能由内部崩溃引发不攻自败,如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茉莉花革命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国内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革,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多元化局面,世界范围内各种不同思想文化之间相互冲击、激荡,国家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由此面临着巨大挑战。面对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新时期党的意识形态工作,2013年8月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他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因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得住。”[11]在如何做好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同志表现出高度的政治定力,他旗帜鲜明强调意识形态工作中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针对当前社会上盛行的“虚无化”“西方化”“自由化”等错误思潮,习近平同志旗帜鲜明表示不能做历史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8]。在这更加复杂的世情、国情、党情下,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主导权,我们党才能凝聚社会共识,把我们伟大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五)国际层面:塑造国家形象拓展文化软实力之国际影响力
国家形象是国际社会对一国在国际舞台上所展示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总和的总体评价,是一国文化软实力的外在直接体现。良好的国际形象,更能增进国际社会和世界人民信任,更容易赢得其他国家和民族情感认同、道义支持和行动支援等。恶劣的国家形象在国际社会是没有国际影响力,更谈不上拥有文化软实力的,谁拥有了良好的国际形象,谁就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力,谁就把握国际话语权,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角色,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国际影响力与我国目前的国际地位是不相称的。加上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中国快速发展存在许多误解、偏见,中国的国际形象时常存在许多莫须有的被抹黑,影响我国的国家形象。当今中国要完全融入世界,必须要面对重大的课题:如何消除国际社会的误会与偏见,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习近平同志秉持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创造性指出运用传统文化来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指出:“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6]这是新时期我们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遵循。习近平同志在重视塑造国家形象的内容构建上,同时还十分重视加强国际话语体系建设,强调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1]44可见,当前要拓展文化软实力之国际影响力,我们不仅要应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来展示提升中国良好形象,还要不断地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我国主流媒体国际话语权,构建中国特色国际话语体系。
三、习近平文化软实力思想的时代意义
(一)丰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问题是理论创新的起点,也是理论创新的动力。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文化软实力思想的鲜明时代特点。当前中国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进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期,我国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建设面临着诸多复杂形势,习近平同志着眼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宏伟历史使命,认真研究解决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面临着重大而紧迫的问题。他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文化属性出发,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目标和内涵,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文化软实力在推进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过程中的战略地位,从根本上回答了什么是文化软实力、如何发展文化软实力问题,为新时代文化软实力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方向。同时,习近平同志面对新时代如何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主义问题上,创造性地运用了传统文化的理路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在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两个一百年目标、“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等重大问题的论述中,习近平同志时常运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名言典故来阐述其相应理论观点,并产生了积极效果,这本身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的最好注脚。这些富含中国文化智慧的思想与观点,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
(二)为培育民族发展的深层力量提供宝贵的思想遵循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文明富强和谐美丽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民族强盛的源动力。中华民族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宏伟目标,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与鼓舞,没有着力培育民族发展的深层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可能有勃勃生机与强大动力。另外,当前中国改革进入攻坚克难的时期,长期以来积累的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无法单纯用经济手段来解决,更需要利用文化软实力的深层力量来达成共识推动问题解决。习近平同志审时度势地捕捉到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紧紧扣住当前人们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主线,强调要不断夯实国内文化建设根基,扎实地推进社会道德建设来提升全社会的道德文明,促进人们形成为振兴民族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2013年12月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同志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同时强调:“夯实国内文化建设根基,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从思想道德抓起,从社会风气抓起,从每一个人抓起。”[6]从这个意义上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全社会的道德文明的提升,培育国家民族文化软实力必将为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为探索国际社会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当前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国际关系错综复杂, 国际格局变化不定,霸权主义、武器失控、军备竞争等传统安全没有消除,恐怖主义、资源短缺、网络攻击、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人口爆炸、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习近平同志坚定中华文化自信,相信中国文化智慧能够解决与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终结。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为了推进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民主、更加现代的方向发展,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结构的改善,习近平同志着眼于世界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愿望,从中国历史文化中汲取智慧,应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与思维方式来思考、处理国际事务,高瞻远瞩地倡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希望以此建立更为合理、有序的国际规则,处理好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关系,实现世界发展成果共享。这些富有中国智慧的理念,深刻地展现着习近平同志对世界未来发展命运关心的历史担当、博大胸襟,为国际社会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为在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道路上探索国际治理体系提供了中国智慧,同时也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得以推广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这是我国对21世纪国际关系的重大贡献。
总之,当前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文化软实力建设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显得重要。习近平文化软实力思想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化建设作出的准确判断,它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历史责任感,是我们推进新时代文化软实力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行动指南。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
[3]习近平.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N].人民日报,2013-11-29.
[4]埃米尔·迪尔凯姆.社会分工论[M].渠东,译.北京:三联书店,2000:203-204.
[5]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6]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N].光明日报,2014-01-01.
[7]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
[8]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14.
[9]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