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导缘何“造旨”不止

2017-11-24彭友茂山东临沂

清风 2017年11期
关键词:错字班子层面

文_彭友茂(山东临沂)

领导缘何“造旨”不止

文_彭友茂(山东临沂)

中国的汉字总数超过8万个,常用的有3500个,因此,讲话、写文章,没用错、读错字的人恐怕不多。不过,同样是写错、读错了字,情况不一样:我老汉这样的人,即使大庭广众之下把某个字读错了用错了,哪怕错得很可笑很离谱,也不过像大西洋里死了一条鱼那样不足为奇。可“主角”要换成我们的某些领导同志,影响可就大了,那“‘笑’果”,比禽流感传得还要快还要广。

引发我老调重弹“领导读错字”的是这么一件事:大约半年前,我去参加一个与会人员多达二三百人的表彰大会。会上,一个正县级领导也是某单位的一把手讲话中把造诣读作“造旨”,当时很多人都听到了。有意思的是,在时隔两个月之后的一次规模同样不小的大会上,是他,是他,还是他,依旧把造诣读作“造旨”。看得出,有着在职研究生学历的该领导,习惯于“遇字读半边儿”,压根儿不知道“造诣”一词的正确读音。

如果再进一步扫描,人们便会想到,有的领导把酗酒读作“凶酒”,有的领导把掣肘读作“制肘”,有的领导把兢兢业业读作“克克业业”……

这里,我想知道并对此产生研究兴趣的是,在会议上或其他场合,听出领导把类似“造诣”读错的人,不会是绝无仅有吧?上上下下,前前后后,里里外外,左左右右,怎么就没人给我们的领导同志加以提示、提醒?以致让领导同志“造旨(诣)”不止,大丢其丑?

绞尽脑针,冥思苦索,想来想去,我推测、归纳出以下几个原因。

上级不愿提醒。作为本地的上级领导,自有他的城府:虽然与“造旨”者属于上下级关系,但大家在本城(市)的同一地块工作,抬头不见低头见,要是连“读错音”这类无关清正廉洁和工作作风的小是小非也批评指正,那不小题大做婆婆妈妈了吗?作为“上级的上级”——上面来的领导,特别是远道而来、“莅临指导”的上级领导,下级单位的领导那是好酒好饭地招待,下级领导偶尔读错了字,小菜一碟嘛,哪好意思予以纠正?

同级不便提醒。不用说,听出“造旨”声的,班子里的同僚最多,然而能提出、提醒的却最少。由于某些原因,让同级去提出,无异于挑战领导的“权威”。反过来,“造旨”者并非班子里的一把手,仅是普通成员,情况会怎么样呢?回答:照旧不怎么样。本来,一把手可以居高临下地给予提出、提醒,可一把手不傻,他不会这样做的,因为要维护班子的和谐团结。

下级不敢提醒。实际情况有三个层面:与领导处得好、走得近的,无时无刻不在期盼巴望着让领导赏顶乌纱帽,他们对领导无限忠诚,言听计从,恨不得连领导同志上厕所也要肉麻地用副词“亲自”去表述。让这些常向领导打小报告、“唯领导马首是瞻”的员工给“造旨”者提出、提醒,以自己的前途、命运做抵押,他也不干哩。此为第一个层面上的人。第二个层面,单位里忠于职守,埋头苦干,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既不去与领导套近乎,也不会与领导“过不去”的职工——这是一个单位里的庞大群体,他们平时安分守己,安常处顺,安心工作,安然度日,从来不关心他们认为的“身外事”,朝九晚五,按点上下班,领导讲话对不对,有没有差错,他们也不去管那些闲事。第三个层面,单位里为数不多或者说极为少见的几个人,即领导眼里的“刺头”:他们身上有缺点,可他们最看不惯容不下领导们的以权谋私,任人唯亲,作风霸道,他们与领导尤其是与一把手的关系闹得很僵,却又动不了领导的一根毫毛,所以只有把“希望”寄托在领导特别是单位一把手自己出丑上。

至于系统、单位外的人,这年头,不少人明哲保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正因为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所有听到“造旨”声的人,除了看领导出洋相的,就是“私我者”“畏我者”“有求于我者”。如是,“吃瓜群众”一多,没有人会像童心未泯、口无遮拦的小男孩那样指出“皇帝的新衣”是假的。

于是乎,有的领导同志活成了张天翼笔下的华威先生,整天忙着赶场子作报告哇啦哇啦作指示发号召,以干代学,远离读书,还自我感觉良好,年复一年,“造旨”不止:没有也不可能像苏格拉底说的那样“我知道我的无知”。

猜你喜欢

错字班子层面
基于选项层面的认知诊断非参数方法*
白云不再“空悠悠”——白云村“两委”班子的“自我激励”
错字惹祸
错字在身边
为金庸因一错字查证道歉叫好
新班子 新作为 新形象
组织志 四任班子“接力史”——干部始终“钉”在领头蹚路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