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伸语文课堂,培育核心素养

2017-11-23赵畅

祖国 2017年20期
关键词:爱国情怀语文素养创新能力

赵畅

摘要: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而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品格和关键的能力,其更加注重的是个人的修养、爱国情怀、创新能力等等。这些方面的体现,对于小学生来讲,都是学习和生活上重要形成的过程,教师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适当地延伸教学,合理地将核心素养渗透到教学生,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成长,做到全面发展。因此,探讨一下如何延伸语文课堂教学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想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延伸课堂 语文素养 爱国情怀 创新能力

核心素养是近年来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一个热点,而现在语文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更要求教师致力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让学生更加全面的进步和发展。

一、课堂延伸,培育个人修养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个人修养的源泉。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即是弘扬中华文化,更是培育个人修养的最佳方法。所以,教师在给学生传授语文课本知识的同时,应该将课堂分三步延伸开来,让学生在对中华文化更加深入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培育学生的个人修养。

(一)语文知识结构的延伸

学习语文知识,不应该单纯的只是去学习和掌握课本上的知识,更应该把语文的基本知识变成继续学习的工具。对小学生来讲,在这一个阶段教师讲解一定的拼音和汉字、基础的语文语法和简单的修辞手法也是必要的,同时,教师也应该将课堂内容进行必要的延伸,给学生讲解一些写作的技巧和方法,或者是一些常用的文章结构,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每天查一些生字去进行学习,背诵一些优美的词汇或者是段落、语句,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更加感性。

(二)语文教学方式的延伸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代替了人们相互之间正常的交流沟通。“交际恐惧症”的学生比例在不断增加,更多的学生在人多的地方或者是生人面前,变的畏畏缩缩,不善言辞。因此,熟练的言语技能在小学教学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凸现出来。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加强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的训练以外更应该让学生多积累词汇、语段。教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延伸,不能只局限在可以说,还应该要求学生主动说,说精彩。教师可以通过有趣的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如诗词朗诵大会,推销自我、新闻联播等小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表达,根据不同的场合,让学生掌握不同的言语技能。

(三)语文学习范围的延伸

语文素养,体现在的地方不仅仅是课堂学习上,更应该体现在生活中。因为生活中,处处充满着语文。教师应该将学生学习的范围从课本延伸到生活中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积极的记录下来。例如:在路边看到了不认识的字,学生养成了回家记录并且用字典查出这个生字,并了解意思的习惯;再例如,今天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写成一个简短的话语或者是日记,将事情记录下来。

此外,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更是学生学习的优秀教材。教师引导学生去观察身边优秀人士的优雅气质和言谈举止,并以他们为榜样,促使学生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能够落落大方,谈吐文雅,不仅能够认真倾听别人的想法,还能用正确的方法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课堂延伸,培养爱国情怀

情怀,是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爱国情怀不論什么时候都是关注度很高的一个话题。在当今和平的时代,爱国情怀是最朴素最真实的。

培养爱国情怀,首先应该让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课堂的延伸。如,教学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一课时,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应该把课堂延伸到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旗、国徽和国歌等方面的知识上,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另外,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许多课文表达的都是具有民族性,教师就可以通过这些引导和教育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教师可以定期的给学生讲述一些民族英雄的事迹,如,林则徐虎门销烟、戚继光抗倭、董存瑞炸碉堡、郑成功收复台湾、文天祥宁死不屈等等。这些实际都是耳熟能详的民族英雄的故事,对学生爱国情怀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小学生对“爱国”这个词的理解是没有界限,教师就冲破只通过分析课文字里行间的那份热情,来让学生感悟到爱国情怀的局限。

三、课堂延伸,培植创新能力

语文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不仅要学习文章的内容,而且还要学文章的其他形式。语文的形式是语言文字,是表达技巧;而内容只是生活,是事物,是思想,是精神,一位教育家指出:“语文学科这一特点使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语文这一工具学科的学习运用,必然伴随着一定的思想,交织着一定的情感,尤其是那些文学作品所展现出来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动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以及大自然的诗情画意,都是激励学生思维的发展的诱因,都可能触发学生的思维想象,萌生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新课改的主旋律和重、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将课堂延伸开来,为学生打开培养创新素质的通道:如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当然最根本的途径还是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关注是第一步,这就要求教师延伸自己的身份,改变传统的“教师说、学生听”的授课模式。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高高在上,让学生产生距离感,教师应转变为一个课堂活动的参与者,要善于创设点亮学生智慧火花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向自己和他人智慧挑战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一种渴望和迫切中参加课堂教学活动,满足每个学生成功的需要,巧设问题,因势利导,创造机会,让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并及时肯定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所作的努力,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

四、结语

不论课堂如何延伸,小学语文的教学,总要与现代的社会发展所接轨。教师只有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才能培养与现在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慧.浅议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走出误区的途径[J].学周刊,2017,(13).

[2]张文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7,(05).

[3]黄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西部素质教育,2017,(05).

(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江华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爱国情怀语文素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