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破刚兑如何看

2017-11-23

南方周末 2017-11-23
关键词:套利资管收益

高利明

日前,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外汇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这是一项旨在长远的顶层设计,旨在控制高达近百万亿的资管市场的系统风险,压缩通道业务等监管套利的空间,促进市场参与者向主动型管理、高水平管理的质量提升方向开展良性竞争,同时将互联网金融等新兴参与者纳入监管范围,消除了监管死角、提升监管的反应速度。

对于通过银行进行理财的中小投资者而言,最为牵动神经的是“净值化管理”“打破刚兑”的政策。

银行理财市场体量庞大,总规模高达近30万亿,投资者主体是中小散户,追求“安全的高收益”是这个群体的主要诉求。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了“事前收益确定”“事后刚性兑付”的理财模式,新规“净值化管理”打破了“事前收益确定”;“刚兑违规”打破了“事后刚性兑付”,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规则变化,投资者自然不免疑虑说这是不是意味着银行理财不再安全?

毋庸讳言,打破刚兑后,将来自然不免会有一个微小的产品比例会出现一定的风险,但整个理财市场会将会变得更健康。从最终效果来看,投资者还是最终的最大的受益者。

“高风险高回报”“高回报高风险”,收益与风险是相伴共生的,天下并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是常理和常识。但在银行理财市场发展的初期,这个常识显然被暂时搁置起来了,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取得了较银行存款高得多的收益,同时又获得了与银行存款几乎相同等级的安全性。然而,投资者获得了无风险的高收益,并不意味着风险就消失了,而只是风险被重新分配了,或者说被集中到了银行一侧。随着银行理财市场的迅速扩大,银行侧的风险也在不断累积,在宏观经济向好的景气周期中,这些风险并无大碍,然而,一旦当经济转向收缩周期时,这些长期累积的风险就容易发展成严重的问题,甚至危及整个金融系统的安全,进而波及整个实体经济。穿过未来看现在,及时打破刚兑,大大降低了未来的系统性风险,是一种未雨绸缪。

从微观角度看,刚兑还扭曲了各参与方的激励,鼓励了金融资源的不当配置。刚兑的安排,降低了银行大量筹集表外资金的难度,银行容易过度扩张。而且过度扩张筹集的资金更多地是流向了从事资产交易的机构,而非实体企业。这些机构在传统银行信贷渠道中是无法获得如此规模的资金的,这意味理财给这些从事虚拟经济的玩家提供了大量的弹药,加剧了整体经济的脱实向虚的倾向。其中形成了一个效应是,“搞实业的不如炒资产的”,扭曲了全社会的良性激励。

刚兑的持续,在变相鼓励炒家的同时,还给大量的寄生利益相关者提供了空间,给监管套利者提供了空间,同时也降低了整个资管行业的主动管理水平,形成了靠研究、靠手艺吃饭的不如靠套利、靠寄生牟利的行业扭曲现象。打破刚兑,压缩了寄生套利的空间,促动利益相关方,尤其是银行,从躺在客户和渠道优势上转向加强研究和风控、转向主动性管理。从而提高全行业的业务水平,有助于整个资管行业的由大变强。

刚兑的打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无法一蹴而就。政策制定者们已经充分考虑到了投资者的认识和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并给出了新老划断的安排,设置了18个月的过渡期。中小投资者完全无需恐慌。

毫无疑问,打破刚兑,是一个做强全资管行业、最终有利于投资者、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好事。但不容忽视的是,相关的投资者教育亟需加强。

猜你喜欢

套利资管收益
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不改转型方向
外汇套利 稳赚不亏
我国股指期货套利策略研究
我国股指期货套利策略研究
财政部:资管产品暂按3%征收率缴纳增值税
券商资管挑战重重
基于协整的统计套利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
基于协整的统计套利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
勵駿首季收3.5億跌3.7%
建设银行利增6.1% 日赚6.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