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人的硬实依仗

2017-11-23刘运坤

祖国 2017年20期
关键词:毛笔钢笔历史

刘运坤

摘要:毛笔和钢笔是世界上使用率最高的两种书写工具。可称中西方文化的鲜明比较之一,因此二物人类留下了许多瑰丽璀璨的文化遗产。本文基于二者造型,结合历史简要分析了二者在中国的源头与发展。

毛笔柔中显刚,挥洒自由,作品可超脱大气、可精致娟秀。是中华民族看似弱不禁风的亿万文人群体最坚实的依仗,是他们脑中无限能量的浩然倾泻之口。几千年间这木与毫的绝妙组合书写记载了最瑰丽的思想文化与可歌可泣的历史。

关键词:毛笔 钢笔 历史

回溯历史,我们可得有关毛笔的无数故事。最为人所熟知的说法中,毛笔为大秦蒙恬将军首创:蒙将军镇守大秦九郡十余载,威震边境蛮夷,功名赫赫,既被称为“中华第一猛士”,蒙将军在爱戴之下头顶名不副实的光环就情有可原了。1954,长沙左家公山一座史前古墓里发掘出来了整套的书写工具。这证明,在蒙将军之前就已经有所谓毛笔了。

《考槃余事》记载:“东坡用黄莲煎汤,调轻粉蘸笔头,候干收之,则不燥。山谷用川椒,黄憵煎汤8磨粉烟染笔,藏之尤佳。若有油腻,以皂角汤洗之。”另外《文房宝录》说:“养笔以硫磺酒可舒其毫。李阳冰《禁经》中:“九生法,一生笔,纯毫为心软而复造。”卫夫人《笔阵图》中:“笔取崇山绝仞中兔毫,八九月份收之,笔头长一寸,管长五寸,以锋齐腰强者。”《山谷题跋》中:“笔工最难,其择毫如郭泰之论士,其顿心著付,如轮扁之所轮,剃笔谓之茹笔,盖言其含毫终日也。”可见古人于此写作之宝有着颇深情感和很大寄托。

细分毛笔的结构,易知其主要由杆和毫组成。关于毫,古人喜用“挥毫”此意象。杜甫诗有云:“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回味“草圣”张旭的自在形象。毫的柔软灵巧,下笔与纸的接触摩挲,体现在字迹上的豪迈洒脱,实在是令文人欲罢不能。按原料可分为:胎毛笔、狼毛笔(狼毫,即黄鼠狼毛)、兔肩紫毫笔(紫毫)、鹿毛笔、鸡毛笔、鸭毛笔、羊毛笔、猪毛笔(猪鬃笔)、鼠毛笔(鼠须笔)、虎毛笔、黄牛耳毫笔、石獾毫等,其中以兔毫、羊毫、狼毫为佳,就字面而言,是以狼毫制成。前代也确实以狼毫制笔;但今日所称之狼毫,为黄鼠“狼”之“毫”,而非狼之毫。狼毫所见的记录甚晚,有人也以“鼠须笔”即狼毫笔,则狼毫之用便可推至王羲之晋代之前,但无法肯定。黄鼠狼仅尾尖之毫可供制笔,性质坚韧,仅次于兔毫而过于羊毫,也属健毫笔。依笔毛弹性强弱可分为:软毫,硬毫,兼毫等。其中较为复杂的 兼毫笔是合两种以上之毫制成,依其混合比例命名,如三紫七羊、五紫五羊等。蒙恬改良之笔,以“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即属兼毫笔。兼毫多取一健一柔相配,以健毫为主,居内,称之为“柱”;柔毫则处外、为副,称之为“被”。柱之毫长,被之毫毛短,即所谓有柱有被”笔。

笔杆作为毛笔视觉上的主要部分,对其美观性和耐用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品类众多:金属类、木材类、竹类、动物类(犀角,象牙),其他可制笔杆的材料还有玉、玳瑁、珐琅等。竹类中湘妃竹最为稀有:泪干血出,滴竹成斑。明清之湘妃竹制品价高昂,有仿品,谓之“烫妃”,即在白竹上用烙铁人为烫出斑痕。古代的玉笔管都以产自新疆天山的和阗玉制成,分成白玉,青玉,黃玉,碧玉,墨玉等品种,色美,质细,可供珍藏和赏珍,亦实 珐琅管,以铜通顺景泰蓝施釉烧制而成,笔杆较重,华丽美观,多为赏玩笔,或用以别种笔管做斗的材料应用。

钢笔由于其便携性和易用性也在毛笔的故国开始广泛被使用。1809年,美国华脱门金笔厂正式生产钢笔。20世纪初,美国华脱门、派克等品牌金笔传入中国。1928年,上海自来水笔厂生产出第一支国产钢笔,博士、关勒铭等笔是我国解放前的名牌钢笔。

钢笔笔尖,可以说是钢笔的最关键的部分,从细到粗,各种变化都有。在西方人的书写习惯中,一般文书中一般使用中粗型号钢笔,签字时使用粗型号的钢笔。由于中文笔画较为繁复,书写时一般使用细或特细型号的钢笔。

钢笔取代毛笔的使用可以说见证了我国近现代历史的变迁。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有“特别邀请人士”75人,第一名是举世闻名的宋庆龄先生。由荆惕华和孙小礼两位女同志来负责宋庆龄的报到。在准备过程中,先达同志说:“宋庆龄不习惯用毛笔写字,我们应该尊重她的习惯,为她的签到准备一支钢笔。”为此,工作人员在签到的宣纸上试用了好多支笔,好不容易才挑选出一支比较合适的钢笔。宋庆龄的报到处安排在中南海怀仁堂门前。记得是在大会开幕前两天,约9月19日上午,宋庆龄由管易文陪同着来报到了,她拿起钢笔工整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毛笔柔中显刚,钢笔轻便灵动,服务于人类已久的表达欲望,我们得益于书写工具,表达我们的情感,抒发我们的思想,记载我们的生活。小小一杆笔,却能寄托如此之繁杂的人生,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能会渐渐远离这些优雅随性的器物。但我始终相信,泼墨纸上较之敲击键盘更能令人感动,勾人回味。

参考文献:

[1]孙小礼.亲历毛泽东和宋庆龄到第一届人民政协会议报到[J].北京日报,2009,(09).

[2]潘天寿.毛笔的常识[M].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3]朱友舟.中国古代毛笔研究[M].荣宝斋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学528班)endprint

猜你喜欢

毛笔钢笔历史
竹简和毛笔
使用后的毛笔该如何存放?等
三支钢笔
我的钢笔
老钢笔
新历史
旧毛笔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