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童趣课堂的构建路径

2017-11-23杜建军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志趣情趣

杜建军

[摘 要] 兴趣是一切活动成功的保证,儿童的稚趣、情趣、灵趣和志趣是学好数学的先决条件,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真投入,学习才会真发生,学生才会有真收获。教师要尊重童真,呵护童心,培育童趣,用童趣点燃学习激情。童趣课堂以儿童为中心,以激励童趣为指向,以儿童成长为旨归。数学童趣课堂是快乐学习的智慧课堂,具有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融兴趣情愫与数学理性于一体。

[关键词] 数学童趣课堂;稚趣;情趣;灵趣;志趣

物理学家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兴趣是一切活动成功的保证,数学学习也不例外,儿童的情趣、稚趣、灵趣和志趣是学好数学的先决条件,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真投入,学习才会真发生,学生才会有真收获。教师要尊重童真,呵护童心,培育童趣,用童趣点燃学习激情。教师要理解童心,走进童心,用欣赏的态度对待儿童的“真言稚語”,用赏识的心态保护儿童的“奇思妙想”,用宽容的姿态容纳儿童的“无意过错”。综观当今小学数学课堂,许多课堂学习气氛不浓,多数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欠缺生命活力,根本原因是教师未能启迪童心,激励童趣。数学童趣课堂是以儿童为中心的课堂,以激励童趣为指向,以儿童成长为旨归,具有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融兴趣情愫与数学理性于一体。数学童趣课堂是快乐学习的智慧课堂。笔者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儿童场域,关注童心,培育童趣,在实践中寻访出童趣课堂的建构路径,缔造了智慧高效的数学童趣课堂。

一、营造生活背景唤醒儿童稚趣

幼稚天真是儿童的本性,在儿童眼里,生活是美好而神秘的,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与兴趣。“一切为了儿童,为了儿童的一切。”童趣课堂以儿童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数学的学科特点设计教学,在课堂中加入喜闻乐见的童趣元素,激发幼儿天真活泼、热情好动的天性,激活课堂学习气氛。

“真实的世界让人感兴趣,因为它是可塑的。”高度抽象的数学源于真实的生活,教师在教学中若将数学生活化,使其回归到感性而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杨再隋教授也提出:“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理性的数学学习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笔者在数学教学中营造生活背景,融数学问题于生活情境之中,让数学课堂弥漫生活气息,用真实亲切的生活吸引童真,唤醒儿童稚趣。例如,在教学“简单的周期”一课中,笔者创设了一个生活化教学背景:国庆节来临前夕,学校为了欢度国庆节,买来了红、黄两种颜色的旗帜各10面,红、绿、紫三种颜色的灯笼各20盏,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鲜花各30盆,瞧,这么多的彩旗、彩灯和盆花点缀着校园,让校园变得靓丽喜庆。请同学仔细观察,它们在排列上有什么共同特征?笔者在出示了情景图后向学生提出观察要求。情景图的出现仿佛将学生带入自己的校园,生活化的场景勾起学生生活回忆,唤醒他们的探究兴趣。

二、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儿童情趣

特级教师李吉林说过:“课堂教学因为有了情感纽带的牵动、维系,变得更富诱惑力。”童趣课堂是充满情感的课堂,是激发乐趣情愫的课堂。教师与学生情感交融,学生心情愉悦,方能感受到学习的无穷乐趣,才会情趣高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童趣课堂要求教师以趣激趣,以情激情。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借助富有情绪色彩的形象场景,使学习材料趣味化,诱发学生探究欲望,激发学生情感,开展童趣化学习。

基于儿童立场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本原则,教学情境要从学生的经验基础出发,要充分体现趣味化特征,能激发学生好奇心,诱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促进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鼓舞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体验感悟。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创设趣味情境,通过有趣的故事、游戏、魔术等方式,催发学生积极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中,笔者结合神话故事“西游记”创设了一个趣味的小猴分桃故事情境:齐天大圣孙悟空在大闹天宫后,从天宫带回20个蟠桃,它让一只小猴将这20个蟠桃平均分给5位猴头领。“同学们,你们从这个故事中能够发现并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笔者没有将故事继续讲下去,而是故设悬念,让学生自己从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小猴需要将20个桃平均分成几份?”“平均每位猴头领可以分到几个蟠桃?”“每位猴头领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孩子们从有趣的故事情境中提出了许多问题。神话故事使得原本枯燥的分数认识趣味化,迎合了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催发了他们探究兴趣。

三、借力信息技术催生儿童灵趣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训练是数学教学的核心,童趣的数学课堂还应当注重儿童思维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智慧教师善于优化教学手段,催生儿童思维兴趣,激活儿童灵动思维,启迪儿童心智。随着科技的进步,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多媒体信息技术以高信息量丰富了教学内容,以动静结合、音像融合的优势将静态问题动态化,让抽象深奥的问题形象具体化,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笔者在数学教学中与时俱进,借力信息技术催生儿童灵趣。多媒体以精美的图像、鲜艳的色彩、优美的音乐吸引学生兴趣,以形象直观的动态化演示再现数学原理过程,让“死”的数学知识变得鲜活起来,为学生的思维插上腾飞的翅膀。多媒体信息技术为教学推波助澜,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享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例如,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一课时,笔者考虑到射线与直线具有无限长的特点是教学难点,无法利用实物演示,通过空洞的讲授更加无法帮助学生理解。因此,借助超强功能的信息技术,笔者利用多媒体进行动态演示,生动形象的无限延长动画支撑了学生的思维,那穿过云层射向天际的射线,那透过地球伸向宇宙的直线,如同为学生安上了想象的翅膀,带着学生的思维飞向远方,较好地理解了“无限长”。多媒体信息技术突破时空的限制,帮助学生跨越思维的障碍,激发学生灵活思维的兴趣。

四、基于合作学习启迪儿童志趣

北宋教育家张载说过:“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志趣是学习的最大驱动力。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志向是一种不竭的内驱力。志趣不是短暂的浅层次的兴趣,而是发自肺腑的永不停息的爱好追求,标志了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学习兴趣不再依靠外在刺激,而成为一种自发行为,成为一种真正的内源性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志趣也是数学童趣课堂的最终追求。

童趣课堂是充满志趣理性的课堂,是以儿童为本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创造健康的人际环境,让学生自由和谐地生长。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方式将志同道合的学生组合在一起,构筑了一种温馨融洽的人际环境。小组合作没有教师的干预,学生心情更加自由,学习更加放松。笔者经常在数学教学中组织小组合作,在合作学习中启迪儿童志趣,让数学课堂充满童趣。“怎样滚得远”是一节数学综合实践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探索出物体滚得最远时地面与斜面的角度。由于综合性较强,且考虑到实验需要,笔者将学生分成6个学习小组,让他们开展合作学习,整个活动过程都要求各组学生精诚合作,从实验方案的讨论与设计到分组实验搜集数据,再到实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每个环节都在小组合作中完成。笔者充分利用每次合作机会,培养学生合作兴趣与探究兴趣,鼓励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志趣。尤其是到室外的分组实验,是学生最为开心的合作环节,笔者紧紧抓住这个富有凝聚力的合作机会,引导学生亲密配合、友好互动,引领学生在合作中愉快操作,尽情发现,快乐交流。小组合作为学生创造了交往合作的平台,确保了学习真正发生。学生无拘无束地自主学习,乐在其中地发现探索,在合作中真诚互助,在展示交流中快乐共享。

参考文献

[1]冯晓娟.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5,(14).

[2]金艳.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做到“以学为本”[J].数学教学通讯,2017,(07).

责任编辑 李杰杰endprint

猜你喜欢

志趣情趣
品格与志趣
重阳有感
爱情趣数字
夏虫情趣
夕阳晚秋
诗词要有情趣
兴趣、情趣、志趣
细致描写再现情趣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让学生从乐趣走向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