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塞罕坝林场 学习塞罕坝精神
2017-11-23张志国
张志国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2017年10月13日,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团员、入党积极分子40余人,按照经研中心党委2017年党建工作安排,结合近期开展的“感悟领袖成长故事 学习塞罕坝精神 立足本职创先争优”主题活动,赴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开展“走进塞罕坝林场 学习塞罕坝精神”主题党日活动。经研中心领导班子成员李金华主任、王永海书记、王月华副主任、菅宁红副书记出席了活動。通过开展向塞罕坝林场学习活动,使全体党员干部更加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时刻听从党的号召,坚持牢记使命,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在林业经济研究事业中争创佳绩。
活动当日的清晨六点二十分,天刚蒙蒙亮,大家就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国家林业局的门口,集体乘车,准备前往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出发路上,大家欢歌笑语,一路齐声高唱《歌唱祖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歌曲,每个人都满怀激情。经过六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来到了美丽的塞罕坝机械林场。
位于河北省最北端的塞罕坝,尽管在蒙古语里意为“美丽的高岭”,可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这里被荒漠、流沙占据,最高气温33.4℃,最低气温-43.3℃,年均气温-1.3℃,年均积雪达7个月,年均无霜期64天,年均6级以上大风天数76天。55年的艰苦创业,三代塞罕坝人在极端困难的立地条件下,在140万亩的经营面积上成功营造出面积112万亩的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工林的绿色奇迹。如果把人工林按1米株距排开,可绕地球赤道12圈,不仅为京津筑建了一道防沙源、涵水源的绿色长城,也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如今,塞罕坝每年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亿立方米、释放氧气55万吨,成为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
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展览馆内,年轻的女讲解员向大家介绍了塞罕坝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光荣历史。55年来,一代代塞罕坝人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有毅然决然放弃高考的“坝上六女”,有“林场还没有建成,死也要死在坝上”的老书记王尚海,有一对对在“望海楼”的夫妻瞭望员……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一部传奇:以占河北省国有林面积13%的林地,培育出了占河北国有林蓄积量35%的森林,单位面积的林木蓄积量分别达到全国人工林平均水平的2.76倍、全国森林平均水平的1.58倍和世界森林平均水平的1.23倍。正是有了这些不惧困难创业者的坚守,才有了今天壮美的塞罕坝机械林场。
参观塞罕坝展览馆之后,全体党员、团员、积极分子对塞罕坝林场的发展历程和成就有了全面了解。塞罕坝林场自然条件恶劣,年均积雪时间长达7个月。这里远离城镇,交通闭塞,大部分时间都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这里一年可以造林的时间不足3个月,虽称机械林场,但全场90%以上的地方只能人工造林,靠双手一棵一棵的栽植树苗。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塞罕坝的创业者们住窝棚、吃苦力、饮雪水,以顽强的意志和献身精神,投入到植树造林、绿化荒原的战斗中。第一代塞罕坝务林人开创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塞罕坝精神。
在参观过程中,大家认真观察、认真倾听、认真学习,震撼着、感动着。经过对塞罕坝林场的了解和体验,大家了解了创业的艰辛,塞罕坝人在面对前途和命运,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表现的勇敢、执着、质朴和热情,值得每个人学习。
全体人员一致认为,塞罕坝林场三代人55年坚持坚守、不离不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始终牢记使命,扛起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重任。55年时间,塞罕坝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变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乐园”,最根本的就在于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召唤,始终牢记修复生态、保护生态的历史使命。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坚持艰苦创业,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品格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在当年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塞罕坝人吃黑莜面、喝冰雪水、睡地窨子,激发起的是“一日三餐有味无味无所谓,爬冰卧雪冷乎冻乎不在乎”的乐观主义情怀;更坚持依靠科学精神解决高寒地区造林育林的技术难题,一代接着一代干,创造了从一棵树到百万亩林海的人间奇迹。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推进绿色发展,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历经55年建设发展,塞罕坝展现出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美好图景,深刻印证了“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论断,深刻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一位有着多年党龄的党员对记者说,从她刚刚大学毕业的时候算起,20年来,她已经来过4次塞罕坝,每一次都给她带来不一样的感动。每一次来都有新的发现。“我深深地被几代塞罕坝人在工作和生活条件都极端艰苦的情况下,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同土地沙化做着顽强的斗争执着精神所震撼。我一定要学习塞罕坝人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乐于奉献的精神。”
她说,塞罕坝林场先进群体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他们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敢叫日月换新天,与天斗、与地斗、与己斗,战胜了一切阻碍和困难。他们坚持“先治坡、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把个人选择与国家需要、个人追求与人民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个人理想和人生价值。新时期下,塞罕坝人始终铭记时代赋予的使命,弘扬“赶考”精神,凝聚圆梦力量,再次投身到新的伟大建设征程。
一位入党积极分子说,我特别感谢中心党委给我们安排了这次主题活动,让我特别受教育。“塞罕坝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人艰苦奋斗,是实现伟大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鲜活教材。时代虽在变化进步,但塞罕坝人不忘初心,继往开来的家国情怀始终没有变,体现在塞罕坝人身上,就是一种奋发有为、迎难而上、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凭着艰苦创业的精神,塞罕坝人在年均积雪7个月的高寒塞北,一年120天零下20℃以下天数的恶劣气候环境下,以坚韧不拔的斗志,以攻艰克险的坚守,以永不言败的担当,创造了从“一棵松”到“一片海”的绿色奇迹。
一位90后的年轻人说:“在塞罕坝短暂的一天,我们无时无刻不被塞罕坝人艰苦创业的精神所震撼。塞罕坝的美,美在塞罕坝人绿了青山白了头的忠诚奉献中,美在塞罕坝人一年四季‘长在树林里的苦干坚守中。每一位塞罕坝人都是英雄,每一棵他们植下的树都应该叫做‘功勋树。 学习‘塞罕坝精神就是学习他们努力拼搏,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精神。作为一个当代的年轻人,我们要将塞罕坝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学习工作中,敢做、能做、会做,只要意志在,精神在,人就不会垮,不能倒。”
活动当晚,大家还兴致勃勃地一起观看国家林业局特别组织,经研中心作为联合承办单位的“绿色中国行——走进美丽塞罕坝”公益演出。这是由刘劲、刘媛媛、梦鸽、李丹阳、舒楠、张建一等众多艺术家专门为塞罕坝林区职工献上的一台精彩纷呈的文艺晚会。
回程途中,中心领导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这次主题党日我认为有三个特点。短,时间短,昨天一大早出发,就过了一个晚上。长,路程长,这次我们共往返了1000多公里。多,收获多。我们一行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参观了塞罕坝机械林场纪念馆,了解林场三代务林人几十年艰苦创业、创新发展,建成百万亩人造林区的典型事迹,为林场人的精神所鼓舞,为林场内的美景所折服。我们还观看了大型公益晚会——绿色中国行,这样一个高质量的演出。在这个演出当中,我们对塞罕坝的精神有了更深的感悟和敬佩。让我们大家立足本职,敬业奉献,坚定信心、知难而进,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良好精神状态和优异工作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