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优化小学语文教育的措施
2017-11-23张文
张文
[摘 要] 实现小学语文教育与文化教育的融合,需要对小学语文教育进行全面优化。要改变小学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要逐步推行先学汉字、后学拼音,要将语文教学形象化生活化,要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考核的重大转变,要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和素养。
[关键词] 语文教育;文化自信;形象化;先认汉字
思想观念、文化習惯、主要观点、个人性格的形成与塑造,主要是在幼儿期和青少年时期完成。从文化社会化的角度来说,文化学习和习得必须从儿童时期开始。因此,要真正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真正做到让个人认知、认可、依恋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就必须从儿童抓起。在国家的正式教育阶段,就必须从小学开始,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工作。
一、实现语文教育与文化教育的融合
实现语文教育与文化教育的融合,是做好语文教育的必然要求。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不仅要求学生认识语言文字本身,而且要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丰富的含义。与表音文字不同,汉语是非常典型的表意文字。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汉语丰富的内涵,多音字、多意字现象非常普遍。在不同的语境中,汉字的音义就会产生变化。正是由于这种音义之间的多样性和交叉性,推动了汉语的丰富发展,使得汉语的表达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语文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汉字的准确含义,更要让学生把握汉语丰富的意义,让学生在灵活使用和交叉运用中,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就此而言,汉语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语言文字的单独含义,而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了解语言文字背后的具体语境,特别是语境之中的丰富含义。这就要求对语境、语言文字的起源有较为丰富的了解。
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承,离不开语文教育。语言文字是概念化和高度浓缩的历史与文化,是文化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载体。语文教育,是儿童、学生学习和社会化最早、最重要的途径。在语文教育之前,文化的教育和传承难以顺利展开。因此,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必须从小学语文教育开始。如果将语文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完全割裂开来,对语文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而言,都将带来非常严重的不良后果。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小学语文教育是语文教育的第一颗扣子,如果这颗扣子扣歪了,整个语文教育就会走在错误的道路上。一旦小学语文教育放弃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功能,错误的思想观念、盲目崇洋媚外的文化就会注入到小学生的脑海之中,就会从根本上瓦解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一方面忽视语文教育,忽视语文教育中的文化传承和价值观教育;另一方面又极端追捧英语教育,甚至让儿童最早学习英美的语言文化,花高价让儿童到英美国家参加各种文化体验活动。这种现象在当前一些学生家长中不同程度的存在。长此以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合法性基础将不复存在,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将被彻底颠覆。
在小学教育阶段,实现语言教育与文化教育的融合,是实现小学语言教育目标和宗旨的根本要求,也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要求。在全球文化冲突、软实力之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忽视语文教育、忽视语文教育与文化教育的融合,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二、实现语文教育从工具教育到文化教育的转变
小学语文教育与文化教育的融合,必须从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考核和师资力量等方面出发,进一步优化小学语文教育。有一些语文教师,仍然坚持应试教育的思路,将语文教育完全视为工具教育。认为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正确地拼读和书写汉字,再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句子和段落,根据固定的格式造句、写作文。在考试中拿到高分,就是好的语文教育。这种教育和思维方式,将语文沦为简单精确的表意工具,意图用应试教育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这门工具,与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理念背道而驰。
语文教育与文化教育的融合,首先要改变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语文教师要将语文教育作为文化教育的重要形式和载体。通过语文教育,展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要让学生通过语言学习,掌握了解中国深厚而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每一个汉字、词组背后,往往蕴含着特定的历史故事、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文化内涵。让学生掌握这些文化内涵,并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同时也让学生在汉语的丰富内涵中,培育出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推动语文教育形象化、生活化及先学汉字后学拼
语文教育形象化,就是遵循汉字的基本规律,以更形象化的方法来表达汉字,将汉字背后的真正内涵表达出来。就小学语文教育的汉字内容来说,大多数汉字都可以通过图像、故事的方式表达出来。用图像、故事的方式来表达汉字,不仅丰富了汉字的内容和意涵,还原了汉字传承的文化内容,更让汉字学习变得形象有趣,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语言教育生活化,就是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将语言的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语言文字是内容和意义的载体,是文化之网和生活之网上面的一个个节点。语文的学习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让学生回到语文的本质。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多运用生活中的场景和事例,帮助学生增加对于语言文字的了解。就这一点来说,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尤其是一些民国年间的语文教材和教学方法,值得借鉴。
拼音是汉语发展史上的重大成果,让汉语教学更为便利。然而汉语本身就是一个表意系统,而非表音系统。从汉字六法里面就可以看出,简单而基本的汉字实际上就是通过象形、指示、会意这三种基本的方法造就的。这就意味着,在一些相对简单而基本的汉字中都有特定的含义,这些含义与文字的结合就是传统文化的体现。小学教育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语文教育,都是从一些最基本的汉字开始。对于这些汉字而言,先拼音后汉字往往会让学生忽视汉字的象形内容和丰富含义。先汉字后拼音,则更容易让学生了解这些汉字背后的象形内涵和丰富意义。这样的学习方式,更符合汉字的本质特色。
四、转变语文的教学考核方式
单一应试教育的考核方式,对小学语文教育与文化教育的融合,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小学语文教育考核,首先应该将语言考核与文字考核结合起来,将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结合起来,也就是必须将口试与笔试结合起来。其次,要将语文考核与文化考核结合起来。在考核过程中,不应该只是简单考查学生对文字的拼读和书写能力,更要注重学生能否清晰表达语言文字的含义,是否掌握了语言文字背后的象形世界和文化内涵。第三,要将知识考核与行为考核结合起来。文化不仅是知识,更是信仰、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好的语文教育,要做到语文与文化并行,知识与行为并行。让优秀的中华文化真正内化到学生的行为和修养当中,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气质、修养的重要内容。就此而言,学生的行为规范,也应当成为语文考核的重要内容。
小学语文教育,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做好小学语文教育,实现语文教育与文化教育的融合,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是小学语文教师应有较高的传统文化修养,缺乏相应的传统文化知识与修养,就很难做到语文教育与文化教育的融合;二是小学语文教师应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与人文素养,学为人师、行为人范,语文教师承担着更重要的模范作用;三是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有开放的头脑和灵活的教学方法,能够不断地将生活与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做到将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
责任编辑 徐艳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