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嘉祥 为爱下潜,种一片“海底森林”

2017-11-23戴永明

绿色中国 2017年10期
关键词:抹香鲸珊瑚礁潜水员

戴永明

在海底“植树造林”

夏嘉祥是一名潜水爱好者,工作之余经常到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等地潜水,探寻美丽的海底世界。“一旦潜入海底,世界就变得无比安静。”他说,“尤其是夜潜,你会发现,海鱼的眼睛是荧光的,那些海底会发光的微生物,如银河一般闪烁。”夏嘉祥喜欢躺在柔软的海底,仰望着海底的流动星空,这种安静和孤独,对夏嘉祥来说极为迷人。

在深圳有不少潜水爱好者,夏嘉祥经常结伴一起在附近海域潜水。交流时发现,国外很多热带海滨城市的海底比深圳的要保护得好,“珊瑚等海洋生物密集丰富,海水也澄澈透明。”要知道,珊瑚对于海洋,就好比陆地上的森林。不断生长的珊瑚礁,将鱼类、藻类聚集起来,成为海底动物的乐园。据不完全统计,珊瑚礁虽仅占海域不足0.25%,却孕育着超过1/4的海洋鱼类。

深圳东部的大鹏半岛海域曾是珊瑚的天堂,但30多年来,那里的珊瑚覆盖率急剧下降,海底变得了无生机。“早些年在大鹏潜水可以看到大片的珊瑚,鱼儿在其中穿梭漫游,特别像一幅幅瑰丽的海底风景画。可惜啊,现在看不到了。”一些年长的潜水爱好者聊起大鹏海底昔日“盛景”时,不禁惋惜。

“不能因为人类的自私,让我们的后代只能从书本上看得到珊瑚。”夏嘉祥与潜水小伙伴决定做点事情。积缘巧合,国际珊瑚勘测组织联系到他们,希望在深圳寻找一支潜水队伍进行珊瑚水下勘测,2012年10月,夏嘉祥、席小青等人发起“潜爱大鹏”珊瑚保育公益组织,要把消失的珊瑚一点一点“种”回来。

保育珊瑚可没说的那么简单。“第一次下水做珊瑚勘察,糊涂得很,完全没经验。”那天海水浑浊,能见度很低,夏嘉祥跳下去,头一下子撞到礁石上。夏嘉祥学习借鉴国外“人工造礁”的经验,2013年,“潜爱大鹏”尝试在大鹏半岛近海处投放3个铁架,用水泥将底座固定,把1000株珊瑚苗一颗一颗地栽到海底“花盆”里。

大半年时间过去了,小珊瑚苗到底长得好不好,大家心里既期盼又忐忑。2014年8月,潜爱大鹏的潜水员再次下潜,在水下摸索了40分钟,终于找到了投放的珊瑚苗。然而,第一次投放并不成功。“三个铁架打翻了两个,”珊瑚苗几乎在台风中全军覆没。在国外的案例中,人工珊瑚礁投放点深度普遍在20米左右,而夏嘉祥他们的投放点深度4米,很难抵抗台风。但让大家惊喜的是,活下来的珊瑚苗竟长出了2、3厘米的“茸角”。

夏嘉祥感觉到专业知识的重要。2014年9月一天,夏嘉祥、席小青在咖啡馆“拦”住在深圳出差的肖宝华,他是广东海洋大学的讲师,长期从事人工培育珊瑚和普查工作,得知潜爱大鹏的努力,肖宝华决定加入“潜爱大鹏”。在他们的不断试验改良下,最终研制出了四代人工珊瑚礁——“飞碟”号。“飞碟”其实是用水泥制成的圆锥体,表面密密麻麻安放着一个个白色瓷环,这些瓷环为珊瑚的精子和卵子提供附着处,就如同珊瑚的“婴儿床”。

2014年11月8日,8只“飞碟”成功沉入水中。有了能抗超强台风的“婴儿床”的保护,这次珊瑚苗长势良长,成活率达到95%以上。让大伙高兴的是,很多生物已经住进了它们的新家。蓝壳蟹、管子鱼、马面豚等各种小鱼在珊瑚礁间穿梭,珊瑚礁生机勃勃。

做洄游海龟的守护者

珊瑚带来了鱼群,鱼群却带来了渔船和渔网。当地渔民在捞鱼时撒网在海底拖拽,让志愿者的心血付之东流。刚开始,潜爱大鹏的志愿者商量要求大鹏新区政府以行政手段禁止渔民在珊瑚礁区下网打鱼,但夏嘉祥和他的同伴们突然意识到,当地的渔民靠海生存,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就断然要求别人改变几百年的谋生方式,他们更需要去做是改变人心,唤起人们对大海、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让他们自觉保护珊瑚。

“潜爱大鹏”的志愿者们深入渔村,和当地的渔民详细介绍了公益项目的具体内容,当地渔民并不理解他们的工作,有些渔民甚至对“潜爱大鹏”的公益行为非常反对。夏嘉祥努力解释,珊瑚礁可以提高观光收入,为渔民带来更为稳定的旅游业收入,并努力与渔民合作,志愿者租船一律用渔民的。他们还打算教渔民潜水,付钱让渔民来种珊瑚,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渐渐的,渔民对“潜爱大鹏”开始接纳。

2016年,“潜爱大鹏”组织和渔村协商,在固定的海域使用投放界标划出一个区域来试验。在此区域内,渔船可以自由进入,但在此珊瑚礁区域禁止撒网和抛锚。为了配合观光渔船的停泊,大鹏新区政府在海上建立了一个固定抛锚区,渔船只需把绳索系在缆桩上面即可停留,这一举措也大大方便了渔民的作业。一段时间后,见实验效果不错,“潜爱大鹏”也正式建立第一个海上珊瑚保育区。

一个问题解决了,又有新的问题出现了。

2016年年初,美国小伙纳特拿着一个海龟壳找到了夏嘉祥。纳特在深圳一所学校任教,平时喜欢冲浪。一次,纳特亲眼目睹了一只被困死在渔网里的海龟,被当地开店的居民炖了汤,要知道海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他生气地拿着炖汤后留下的海龟壳,跟夏嘉祥商量,为海龟做点什么。

当地的老人告诉他们,20多年前,大鹏湾的沙滩曾是海龟成群产卵的地方,而如今则很难再见到海龟的踪迹。夏嘉祥坐不住了,“潜爱大鹏”开始联合这群热爱冲浪的外国人,一起保护海龟。

3月28日,夏嘉祥和纳特一起去了中国大陆唯一的海龟保护区——惠东国家级海龟自然保护区,弄清楚海龟洄游的路线。海龟是洄游动物,每年冬季一过,它们就会沿广东海岸线北上,到香港、大鹏、惠东产卵后,折返海南岛、西沙群岛一带。夏嘉祥发现原来大鹏湾是海龟、鲸鲨等不少海洋生物回游的必经之路,而在经过大鹏时它们很可能被渔民下的渔网困住。

救助洄游动物成为“潜爱大鹏”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夏嘉祥和志愿者找了渔政和旅游部门,制作十大濒危海洋动物的宣传牌,向游客和渔民宣传抵制食用濒危海洋动物,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为此,纳特联合“潜爱大鹏”发起“拯救珊瑚与海龟”主题音乐会,以新颖有趣的方式宣传环保知识,并发起了“让海洋生物回家”的倡议,希望大家对身边捕食濒危海洋动物的行为进行举报。endprint

一天,“潜爱大鹏”的志愿者阿义给夏嘉祥打来电话,在阳江海陵岛上的一家海鲜餐厅发现了一只海龟,被关在餐厅门口的鱼缸里“招揽生意”。“潜爱大鹏”和渔政部门的及时行动,成功在海鲜街救出了三只大海龟,并将它们放归到安全海域,望着海龟在海里自由游弋,夏嘉祥觉得再辛苦也值得。

不仅如此,“潜爱大鹏”发起海底清理行动,组织潜水员分组对海底的水下垃圾及废弃渔网进行清除,为洄游的海洋生物扫清道路。而“潜爱大鹏”对回收的废弃渔网进行再利用,制成实用的收纳袋,可谓一举两得。

拯救迷路的抹香鲸

潜爱大鹏的努力,获得了当地渔民对海洋生物保护的理解和支持。

2017年3月12日上午11时,渔民阿才开着渔船在南澳杨梅坑附近海域作业,海上突然窜出了一个黝黑的大块头,在海里漫无目的地游来游去。阿才仔细一看,才认出了是头鲸鱼,而身上还缠满了渔网。渔民没有私自捕捞,而是自发地帮忙将鲸鱼尾部和背上部分渔网割断,并迅速通知了潜爱大鹏和渔政部门。

情况十分危急,潜爱大鹏与渔政工作人员、渔民展开了一场紧急救援行动。经确认,被困的鲸鱼是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抹香鲸,足足有12米长。原本生活在深海的它,不知何故,闯入了大鹏海域浅海区。

孙子童、张美玲等三名潜水员立即下水,在水下帮忙解开抹香鲸身上的渔网,由于渔网太大,潜水员自在在水下解网的时候,脚不小心被渔网缠住,幸亏张美玲及时解围。当抹香鲸身上的渔网被清完之后,抹香鲸朝潜水员张开了嘴,这时潜水员发现,鲸鱼嘴里还有不少渔网。“抹香鲸仿佛有灵性似的,知道我们在帮忙。”于是,他们伸手探进了鲸鱼的嘴里,将里面的渔网取了出来。

渔网清理完毕后,潜水员想把抹香鲸往外海引,但是抹香鲸似乎忘记了“回家”的路,一直在浅海区打转。专家猜测,因为受伤,这头抹香鲸的声纳系统出现问题,所以才会迷路。

抹香鲸像是一个迷路的孩子,四处游曵,潜爱大鹏的志愿者也一直守护着它,第二天上午抹香鲸游到大鹏新区廖哥角海滩上,随时有搁浅的危险。潜水员马上下水,营救人员也赶紧调动了6只小渔船,拦住它回游的道路,利用螺旋桨的水流助推力,帮助抹香鲸往外面游动。潜水员还买来了鱿鱼,将鱿鱼扔到鲸嘴前面,企图引导抹香鲸游动。在大家的努力下,抹香鲸开始缓慢游动,脱离了搁浅危险。

正当大家松了一口气的时候,抹香鲸又开始找不着方向,在原地打转,还掉头往岸边游去。两个小时后,中山大学的专家带着声呐仪器从珠海赶到了现场,试图用鲸类的声音对鲸鱼进行引导,但它时而静止时而打转,就是不往深海游。

潜水员自在和晨迪再次下水,按照专家的指示,给受伤的鲸鱼打针治伤。抹香鲸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了,只是在呼吸时时不时喷点水,证明它还活着。夏嘉祥和小伙伴一直守护着它,多么希望它能醒过来,回游到大海里。

奇迹终究没有降临,在深惠海域逗留了四天三夜的抹香鲸最终还是离开了,“潜爱大鹏”的潜水员陪伴它走完最后一程。当海洋专家在检查抹香鲸时,发现它腹中有一个成形的鲸鱼宝宝,在睡梦中的它嘴角留着微笑,仿佛是对人类朋友对它们救助表示感谢。这对鲸鱼母子最终被运往惠州市海洋与渔业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制成标本用于科普研究。

潜爱大鹏继续将对海洋的爱传递下去,他们推出海洋生态体验课程“潜爱课堂”,向深圳市的学校和社会团体授课,普及生态常识、传承海洋文化。

“礁盘里的洞是干嘛用的?”“珊瑚是怎么种出来的?”“珊瑚会像树木一样长得很快很快么?” “珊瑚为什么那么多颜色?”“珊瑚怎么吃东西?”“珊瑚为什么是动物不是植物?”在“潜爱课堂”上,孩子心中都藏着一部《十万个为什么》,潜爱的讲师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故事向孩子们传播珊瑚等海洋生物的知识,并带着孩子一起在沙滩上玩耍,一起潜水,去观察珊瑚礁里可爱的虾虎鱼、漂亮的海兔、会吃飞蛾的海葵、像卵带的海鞘、以及像树根的海绵,为孩子们打开一个奇幻的海洋

世界。

不仅如此,潜爱大鹏的志愿者联合水果儿童剧团的小朋友共同演绎的儿童剧《海底马杰克》亮相潜爱舞台。这是一部传递保护海洋环境意识的大型梦幻儿童剧,第一次将大鹏海洋文化与海洋環境保护意识写入童话故事:粉红色的海星、橙色的小丑鱼与五颜六色的珊瑚因为海洋污染面临失去家园的危机,载歌载舞的话剧,把大家带入海底世界。富有想象力的话剧在孩子心里播种下热爱海洋的种子。

通过潜水摄影作品慈善拍卖会、珊瑚领养计划等活动,“潜爱大鹏”探讨出一种政府、企业、社团的环保合作新模式,实现公益组织的“自我造血”发展。4年时间,有300多名来自各行各业的潜水员加入“潜爱大鹏”,他们在深圳大鹏的近海投下49座珊瑚礁,种下珊瑚苗8800株,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潜爱大鹏”大澳湾珊瑚保育站正式成为“国家海洋意识教育实践活动基地”。

“潜爱大鹏”有一个十年计划。“我们这批人大多在四十岁左右,再过十年,年纪大了可能就潜不了水了,希望通过潜爱课堂的影响,更多年轻的潜水员加入,接过接力棒。”夏嘉祥和小伙伴表示,“保护海洋是我们一生最伟大的事业。”endprint

猜你喜欢

抹香鲸珊瑚礁潜水员
画图捉迷藏
Who is the murderer of sperm whales 是谁杀死了抹香鲸
有没有以抹香鲸为食的掠食者?
机器人运送珊瑚卵拯救珊瑚礁
珊瑚礁世界的鱼儿
抹香鲸组团睡觉 垂直矗立似柱子
跟踪导练(三)3
潜水员
“美梦成真”之潜水员
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