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神钢滑向深渊
2017-11-23王斌斌汤禹成
王斌斌+汤禹成
神户制钢数据造假并非初犯,源于业绩压力、困于制度矛盾,百年老店或将终于此次造假丑闻。
自从2013年淡出世界500强行列后,神户制钢所(TYO:5406,下称“神钢”)的经营每况愈下,近期的数据造假丑聞更是致命一击。
10月24日,日本经济产业省的认证机构进入神钢20家工厂,检查产品是否符合日本工业标准。同时,神钢的自查还在进行,不能排除还有其他产品存在数据造假的可能。
这家成立于1905年的日本第三大钢企是冶铁制钢逾百年的老店,因为本次丑闻,股价下跌了33.6%。
此次大规模造假,大概率是神钢业绩压力下的变形之举,现在神钢的信誉已降至冰点,只是B2B的行业性质和相对领先的技术能力让它不会快速倒下。一旦客户大规模召回并索赔,神钢难逃破产清算,最后被收购的命运。
内查引爆危机
10月8日,神户制钢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公告称,该公司铝、铜事业部门(包括其下属的集团内公司)通过更改检验证明书数据的方式向客户提供不符合约定标准的产品。
神户制钢发言人GaryTsuchida对《财经》记者表示,此次数据造假事件是神钢自己发现并主动披露的。
“我们公司非常重视客户投诉。今年对铝、铜业务部门进行内查时,我们发现部分产品数据被篡改。”Tsuchida表示,“公司在8月底就发现了这个问题,9月开始和客户联系,通知他们检查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日本制造业的内部自查机制并不神秘,国内的钢厂等制造企业也都有类似的机制:接到客户对质量问题的投诉后,公司销售部门的售后人员在处理时先对原因进行分析,到底是企业提供产品本身存在缺陷还是用户使用不当,或者是运输造成的问题。
以钢铁企业为例,我的钢铁网资讯总监徐向春对《财经》说,“如果是钢厂的原因,一方面要对不合格钢材进行更换或者退货赔偿,另一方面企业自身要对这些产品进行内部质量的追溯,查找哪个工序出了问题。”
一般情况下,作为一家面向其他制造企业的B2B公司,神户制钢在内查完成后,及时通知客户并协商好更换或赔偿事宜即可,没有向媒体和公众自爆家丑的必要。
“日本人有了问题还是希望内部解决的。”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理事张浩川对《财经》记者表示,神钢自爆数据造假的关键原因是“消息已经传递到外面,纸已经包不住火了”。
最初公司披露4%的铝铜制品涉案,随后弹簧钢、特种钢以及不锈钢等钢铁主业卷入丑闻,10月20日又爆出一家从事金属厚板加工的子公司编造板厚检测数据。
造假影响之大,神钢很难继续向外界隐瞒,与其被媒体曝光,不如自己披露,尝试挽回些许形象。
惯犯神钢
神户制钢数据造假丑闻最早可追溯到2006年。
日本经济产业省在一场涉及加古川制铁所设备的事故发生后对该制铁所进行了现场检查,发现这家神钢下属工厂曾篡改超标的氧化氮和硫氧化合物排放数据。
2006年6月22日,神户制钢发布的一份内部调查结果显示,从1977年开始,加古川制铁所就间或进行数据造假,一直持续到2001年,长达24年。
加古川制铁所的造假丑闻最终以惩罚其六位高管收尾,其中四位高管——包括董事长和主席,接受三个月降半薪处理,另两位则接受降职处罚。
同年,爆出造假丑闻的还有同属神钢的神户制铁所,据《朝日新闻》报道,当年神户制铁所排放的废气也不达标,篡改数据欺骗了当地政府。
2006年对日本而言是个敏感的年份。日本金融厅在当年惩罚了三井住友保险、三井住友银行等一系列日本公司,《金融时报》当年报道称,金融厅的打压揭露了一系列日本集团内部控制、合规检查的问题,同时也让人们开始担忧日本掩饰错误的风气是否会蔓延。
同年2月,日本东芝集团承认篡改了向三家核电公司和七家电力公司提供的设备的数据;当年3月,日本能源企业出光兴产被爆排放数据造假并被要求提交内部检查报告。
2017年仿佛是2006年的重现。今年,除神户制钢数据造假外,高田因故障安全气囊的问题而申请破产,该问题导致17人死亡,数十人受伤;日产汽车因质检造假问题宣布停产两周。
神户制钢第二次造假丑闻发生在2008年,神户制钢子公司日本高周波钢业生产的棒状钢材在未经强度检验的情况下就向用户销售,相关产品性能数据被证实造假。
在今年10月13日神钢官方公布的9项造假产品中,最引人注目的也是由高周波钢业生产的特殊钢,自2008年6月到2015年5月,共计出货达3990吨,供应客户19家。
在第二次造假丑闻的八年后,神钢又承认了新的类似造假案例。2016年6月9日,神钢承认子公司神钢不锈钢钢丝在2007年4月至2016年5月这九年零两个月间伪造了总量为55.6吨钢丝的强度数据。
相关负责人在发现产品强度不达标时,就会选择篡改测试数据,将不符合行业强度标准的产品“以次充好”出售,影响产品包括热水器等家电以及汽车。神钢执行副总裁在丑闻曝光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些钢丝的强度只是略低于日本工业标准所规定的强度,使用中断裂的风险非常低。
神钢当时发布声明称,抗拉强度实验数据是被手写记录进测试证书的,因此给数据造假留下了一定的空间。
这样的说辞在今年发现造假案后的回应中依然出现,一位神钢的高管在接受时事通信社采访时说,“(我们工厂检验证书的制作)不是全自动化的,这给不合规的行为留下了空间。”
有意思的是,神钢还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老东家。1979年,安倍进入神户制钢工作,三年后投身政界。在去年3月的采访中,安倍自述在神钢工作期间,曾输错钢管尺寸,造出一大批长度过短的钢管。“本以为会被辞退,最终也未遭遇严厉的惩罚。”
神钢的造假行为究竟源于何时已无处可寻,但安倍的这番言论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神钢的产品制造链条可能一直以来都存有漏洞。
为何自砸招牌
过硬的产品质量和诚信经营过去曾是日本制造企业的立身之本,也是全世界羡慕并学习的对象,神户制钢也不例外。
这家成立于1905年的日本钢企冶铁制钢已超百年,但数据造假的历史也有40年之久。此前是断断续续发生,产量也并不大,还可被视为因管理不善偶尔出现的纰漏,属于质量事故,不能叫造假。
但此次丑闻产品线之广、客户牵涉之多,明显是有预谋有策划的故意欺诈行为。正如神户制钢董事长兼社长川崎博也(Hiroya Kawasaki)所言,这次的造假丑闻让“公司的信誉跌至零点”。
梅原尚人曾表示篡改和编造数据源于按期交货的压力,但这在徐向春看来站不住脚。“供货时间短的理由不太成立,这个原因或导致某一批货造假,但最近十年,多批次、多品种,交货期赶不上的理由就说不通了。因为一般来说,上一批赶不上,下一批可以修改交货时间或者预留更多的准备时间。”
业绩压力应是神户制钢选择铤而走险的根源所在。
金融危机冲击了包括钢铁业在内的全球制造业,近年来,钢铁总体产能过剩,许多钢企的日子都不太好过,神户制钢也不例外。
2008财年,神钢主营业务收入逾2.1万亿日元,但2010财年至今,在1.67万亿至1.89万亿日元之间波动,难有突破。营业利润在2008财年超过2000亿日元,十年后已不足百亿。
在日本企业中,年功序列的晋升制度讲求论资排辈,升迁不一定看人员的经营能力,但如今采用美国的会计制度讲求绩效和利润,两者并不兼容,部分管理层尤其是分公司高管在无法完成业绩的情况下,会默许造假,以期安全离任。
徐向春认为降低成本是此次神钢造假的重要原因。而且钢铁行业的竞争激烈,中国钢企迎头追赶,日本同行也在提升,神钢有危机感。
在一家中国领先钢企工作多年的资深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中国钢铁产品质量提升,正抢夺日企的市场份额,给神钢在内的日企带来很大压力。
“如果把钢铁制造看成一场考试,满分100分,过去日本企业能考85分,而中国企业刚刚及格,如今日企能考90分了,但中国企业能考80分甚至85分。前者就很紧张,希望拉开差距,但又考不到更好的分数,只能作弊或者造假。”他进一步解释说,“而且相比于新日铁,神钢规模更小,偏向定制,品控要求更高,难度也更大。”
做好品控,需要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内部三方共同努力。“如果企业内控做好的话,不会出这种事情,如果协会监控力度大一点,政府经常审查,也不会出太大问题。”张浩川告诉《财经》记者,“遗憾的是,现在大多数日企不听政府的话,行业协会监查力度也不大,日企自身越来越缺乏自净能力。”
日本的政府和协会现在也多是事后监查。在神钢丑闻爆发后,日本经济产业省要求公司尽快确认客户产品的质量安全,之后派遣认证机构核查其20家工厂的产品是否符合日本工业标准(JIS),国土交通省也开展了类似调查。
在行业协会方面,日本品质保证机构(JQA)调查了神钢旗下生产铜管的一家工厂,发现该工厂存在质量管理问题,部分铜制品不符合日本工业标准。
回到日企本身,内查大多也是“事后诸葛亮”,依靠客户投诉进行,极少有日企主动进行自查,甚至内部人士还会对抗调查。据副社长梅原尚人(Naoto Umehara)透露,其铝铜事业部的长府制造所的部分管理人员带头对抗自查工作。
为调查此次数据造假事件,神钢成立了川崎博也担任委员长的质量问题调查委员会,并委托外部律师事务所进行调查。妨碍自查事件发生后,公司计划设立仅由多为外部委员构成的外部调查委员会继续调查。
“我们暂时还没弄清楚公司内部为何会出现篡改和编造数据的现象,目前不能给出答案。”Tsuchida对《财经》记者表示。
神钢会死吗
丑闻爆发后,需要有人背锅,管理层首当其冲。川崎博也在发布会上表示调查结束后将考虑去留。张浩川告诉《财经》记者,“神户制钢的董事长及社长等高管肯定会辞职。”
风波不会止步于管理层担责辞职,此次数据造假丑闻或攸关神钢生死。
目前,暂无神钢的客户报告因采用不合约定规格的神钢产品而导致的产品质量问题或者安全事故。
神户钢铁的主要客户包括众多汽车企业尤其是本土汽车公司,以及航空设备制造商。丰田、本田、马自达以及日产等车企已发表声明称其所用的神钢产品是安全的,福特承认其在中国的蒙迪欧轿车使用了神钢的铝材,尚未发现存在问题。
“截至目前还没有发现质量和安全问题。”Tsuchida在10月17日对《财经》记者表示,“我们没有按照客户要求的标准提供产品,这是不对的,但不会有质量问题。”
他还表示,除涉嫌数据造假的相关生产线,神户制钢在日本以及海外的公司和部门都正常运营生产。
很多国家和组织并不买账。
10月16日,神户制钢子公司(Kobe Steel USA,Inc.)收到了美国司法局的书面文件,要求其提供向美国客户所销售产品不符合约定规格的相关资料。
次日,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建议从事飞机制造及维修的企业,检查供应链上相关企业是否使用神钢产品,并通知主管机构相关情况,如果有其他供应商,尽可能暂停使用神钢产品,直至确定受影响部件的合法性。
据了解,神户制钢为英国飞机引擎巨头罗尔斯·罗伊斯(Rolls-Royce)供应6种产品,空中客车公司(Airbus)也对是否使用神钢产品展开调查。神钢欧洲业务面临打击。
“神钢的特殊性在于它是B2B,供货给企业客户,而不是直接面对消费者。老百姓仅知道这家很大的公司正在造假,他们本来就不会直接采购神钢的产品。”张浩川表示,“只要神钢的企业客户能够接受并且认可它,公司就还能活下来,毕竟虽然数据造假,但还是没有出现安全事故。”
对于汽车、航空等制造业企业来说,供应商没有那么好换。东京Libra Investments公司的首席投资官Yasuo Sakuma认为,“神户制钢的技术不是别人可以轻松替代的,现有客户也没有别的选择。”
难以替代不等于不可替代,《财经》记者从多个渠道获悉,已有不少神户制钢的客户考虑调整下一年的采购合同,并已开始与中国和日本的其他生产商洽询。
退一步讲,即使神钢留住了现有客户,“未来产品的销路会受影响,客户还会要求降价,影响企业收入”。徐向春分析,“过去钢铁行业总体来说产能过剩,今年缓过来一些,遇到这么大的丑闻,神钢又失去了机会。”
资本市场似乎对神钢失去了信心。丑闻爆出后的10月10日,神钢股票下跌300日元,跌幅达21.93%。截至10月25日,股价已累计下跌33.6%。
另据神钢财报显示,公司已连续两年净亏损,原本今年此前發布的业绩盈利预期存在撤回可能。同时,评级公司可能下调神钢评级,提高发债等财务成本,或进一步影响其业绩表现。
虽然神钢是B2B的公司,但也不排除客户因神钢产品问题进行大面积召回并巨额索赔的可能性。
例如日本铁路公司“JR东日本”已发现其新干线列车使用了未达到JIS标准的神钢铝制品。虽然不会造成安全问题,但公司将立即更换相关不达标产品,相应费用肯定需要和神钢协商解决。
类似案例如果不断增加,徐向春认为,“一旦企业经营不下去了,神钢难逃破产清算,最后被收购的命运。”2016年4月,日本三菱汽车在油耗测试中数据造假,最终被日产汽车所收购。
张浩川认为,未来如果神户制钢被收购,基本上会由日本产业革新机构主导,后者是一个半官半民的基金,资金募自民间,但由政府管理。“如果神钢破产,它会在背后主导日本其他的钢铁企业来收购神钢,例如新日铁、JFE或者日立特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