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2017-11-23陈刚明
陈刚明
当前,世界经济的不确定事件和多样性挑战更加复杂,国内自身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一些风险可能会交叉感染和集中暴露,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
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条件。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十九大”都强调要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必须要树立正确的金融安全理念。首要的是准确把握金融形势,认清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的关系。从国内看,中国经济周期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叠加,金融风险快速攀升。这些内部风险是矛盾的主导方面,外部风险最终是通过内部风险因素起作用。从国际看,2008年金融危机后,主要经济体实施长达近10年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大量廉价资本充斥全球金融市场。随着全球经济大范围复苏的确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逐渐退出,全球经济金融发展不平衡和新兴市场的结构脆弱性可能会给新兴市场国家带来严重的资本流动和金融冲击。
其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实事求是地看待风险,客观分清风险揭示和风险累积的关系。一方面要正确认识风险,不能避而不谈。金融风险是现代金融的基本特征和金融活动的内在属性,不能因为有风险就害怕,拒绝金融深化,也不能一味追求高速发展而忽略金融风险,放松对金融风险的管控。只有直面风险,才能更好地评估和防范化解风险。另一方面,不能对金融风险简单地线性推延,主观夸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金融工作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的举措,金融杆杆率有序下降,金融乱象初步遏制,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中国金融运行总体平稳,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在排查风险的过程中,若不能实事求是地看待风险,就会错误地认为,越排查风险点越多,导致把风险揭示暴露的过程看成风险累积。前一段时间,一些国际金融机构做出降低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结论,就有对风险认识不到位、不客观的因素。
再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讲究方式方法,综合运用系统论和重点论辩证治理。金融领域的風险,点多面广,突发性、传染性和危害性强。系统论的本质内涵一是在防治对象上,既要防“黑天鹅”,也要防“灰犀牛”,对于出现的各类风险苗头不能掉以轻心。二是在防治领域上要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机制,覆盖风险识别、计量、评估、监测、报告、控制或缓释等完整链条。三是在防治工具上建立风险管理的工具箱和协调机制。宏观政策领域突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配合,金融监管领域突出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和微观审慎政策的协调。在此基础上,针对重点领域重点风险重点问题加强监管,科学防范,切实完善金融安全防线。
债券市场是金融市场的核心基础市场,在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具体到防范化解债券市场风险,关键是要夯实债市稳定的市场化制度基础,推好用好风控工具,发挥好市场基础设施的作用。一是加快引入安全高效的流动性工具,推出三方回购和中央债券借贷机制,优化流动性风险管理;二是持续完善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制度,深化以信息披露为本的债券发行机制,使市场阳光透明,使信用风险可判可信;三是健全规范化、法制化的信用风险处置制度,优化完善市场约束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加强监管协调,维护投资人合法权益;四是不断健全债券收益率曲线,特别是作为市场基准的国债收益率曲线,持续完善反映债券市场运行状况的价格指标体系,并以此为抓手,做好市场杠杆及风险监测相关工作;五是持续完善担保品管理机制,继续深挖担保品应用领域、扩大应用规模,并实现逐日盯市,提升整个市场的风险管理水平;六是稳步拓展利率、汇率、信用风险对冲工具的应用,增强市场参与主体抵抗风险的能力,提高市场发展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