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实践谈
2017-11-23深圳市淘金山小学龙素萍深圳市东晓小学汤一夫
文/深圳市淘金山小学 龙素萍深圳市东晓小学 汤一夫
小学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实践谈
文/深圳市淘金山小学 龙素萍深圳市东晓小学 汤一夫
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是指班主任根据班级情况以及学生特点让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学生通过小组形式参加学习、活动和班级管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发展目标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
一、正确导向 明确目标
在我接手一个新的班级之初,我便给全班学生提出班级建设的目标。专门召开主题班会,讨论什么样的班集体才是优秀的班集体。有了标准,学生自然可以为自己的行为做出选择。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卫生是什么标准?学生可以通过对照为学校检查卫生的标准检查值日效果。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同学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懂得互帮互助,从未放弃过班级任何一个学习差或纪律差的学生。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班风是什么样的?上进、好学、团结、勤奋。于是学生提出了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的行为准则。明确了班级发展的目标,我便多次召开主题班会,目的在于明确各小组的奋斗目标。通过小组竞争与合作模式的建立,学生们都各有所属,“学会合作,荣辱与共”成为学生们每天挂在嘴边的话。张贴在班级醒目位置的量化评比分数时刻提醒着同学们要严格按照班规、校规去行动,否则必将会受到小组、班级舆论的批评。
二、构建小组 明确分工
班级管理小组合作模式,不仅运用于班级的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同时也要与学科小组合作学习相适应,或者说是更有利于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因此,在实施小组合作管理之前,首先做好对学生的调查工作,对每位学生进行全面而细致地观察和了解,逐个分析学生的原有素质,如思想状况、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性格气质、兴趣特长、生活习惯、家庭情况及在校表现等,合理进行分组,力求每个小组在组织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性别性格等各方面趋于平衡,以便在接下来的小组竞争中实现公平竞争。 (小组分组形式见图1)
图1
1.全班分成8个小组。9行6排,每个小组分坐3行2排,座位拼在一起,每个人的组号分别为1—6号,中间的2号是正组长,统管组内的事务,主管前组的作业检查和分数登记;5号是副组长,协助组长的工作,主管本组的作业收发及本组分数登记。
图2
图3
图4
2.每个小组以组长的名字命名,这样既有利于管理又增加组长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3.六人小组是个比较方便操作又比较科学的分组方式,在课堂上既可做六人的小组合作,又可拆分为三人组、两人组,学生不用下位,只需前排的转过身。如:图2中1、4、5号为三人组,2、3、6号为三人组,每组有正组长或副组长组织;图3中2号与3号、5号与6号、1号与4号为两人组,由正副组长分别带一个潜力生。这样常态化的分组形式既有利于各学科根据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又不影响课堂的正常秩序,操作灵活。
三、制度完善 奖惩分明
自我管理依赖于制度建设,民主制度的形成过程远远胜于制度本身。班级制度形成主要是依据学生的心理生理规律以及班级管理的需要。班级管理制度的形成过程非常重要,一定让学生参与,让学生认可,同时能够反映老师的价值取向和班级管理的价值取向。民主的班级管理制度一旦形成就会对学生具有更广泛的约束力。
首先从学生每天进校门的那一刻开始,一举一动,各个方面的表现都纳入到评价制度中来。每一项制度尽量细化和量化。
每一项制度的制定要依照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的标准,结合本班的实际,由全班同学讨论通过。
制度一旦形成,老师或班干部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评价每一位同学,公平公正地加分或减分。如有超出标准的加分或减分,都必须由教师和班干部讨论通过。
四、科学评价 荣辱与共
有了可操作性的细化的评价制度,如何让缺少经验和缺乏管理能力的小学生干部做到准确、有序、常态地评价、登记,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程。所以培训小干部显得尤为重要。
1.分工明确。每组分别有一个组长和一名副组长,负责管理小组中的各项工作,例如:收作业、值日、课堂表现、课下纪律等。正组长主要负责检查、评价、评分、登记前一组各个方面的表现情况,副组长主要负责检查本组的作业收发及分数登记。每天有一名值日班长,负责对班级一天的具体工作的监督、总结。
2.及时登记。班级的管理以八个合作小组为单位,把学校的 “文明”班级建设、日常行为规范、甚至每次的考试成绩、每一项活动采用量化评分的方式融入这个管理模式中,那么除了要求组长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外,设计简便可行的登记方法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登记表示例见图4)
3.总结评比。为了登记更准确及时,也为了让正副组长互相监督,后组正组长和本组副组长各项登记的分数必须一致。每天反馈,一周总结,定期评比,评选出优秀小组、优秀组长,并进行奖励。
通过小组内合作,小组间竞争,学生在团体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群体的力量,在为小组共同目标努力的同时,也在为班级共同目标努力,齐心协力完成共同的任务与目标,既有较强的凝聚力,也有较强的战斗力,促进集体建设的发展,促进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