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身志愿服务保障机制的研究①
2017-11-23王茜王雪峰余蓉晖
王茜 王雪峰 余蓉晖
(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湘潭 411201)
大众健身志愿服务保障机制的研究①
王茜 王雪峰 余蓉晖
(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湘潭 411201)
为了保障大众健身志愿者在大众健身服务中的合法权益,应不断完善大众健身志愿服务保障机制,从而不断推进大众健身志愿服务的发展。本文以我国大众健身志愿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深度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的整理与分析,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剖析了大众健身志愿服务保障机制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国外成功经验,以大众健身志愿者和专家选择的对比分析,构建了个人、政府、社会联动保障机制的基本框架。
大众健身 志愿服务 保障机制
1 相关概念阐释
保障指保护,使不受侵犯和破坏[1]。机制泛指由事物的内在规律及其与外部事物的有机联系所形成的工作系统[2]。本文认为大众健身志愿服务保障机制是保证“大众健身志愿服务”的内在规律及其与外部事物的有机联系所形成的工作系统。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通过网络随机抽取的330名普通民众中的52名大众健身志愿者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在对相关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进行整理、综合和分析的基础上,了解国内外大众健身志愿服务保障机制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从中获取经验,为本文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
2.2.2 访谈法
通过实地走访深圳市、长沙市和湘潭市的群众健身活动站点,分别在红树林公园、岳麓公园、齐白石公园等处,与大众健身志愿者和志愿组织进行直接交流与沟通,共访谈30人。
2.2.3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文研究目的与内容,设计了关于大众健身志愿服务保障机制两份问卷。
第一份是《大众健身志愿服务保障机制的研究》问卷调查,该问卷共发放350份,回收率为94%,有效问卷为330份。因为我国现阶段大众健身志愿服务十分落后,大众志愿者也十分少。故而,对题目进行了逻辑设计,精确研究对象为大众健身志愿者,其中大众健身志愿者占普通人群的15.7%,最终有效问卷为52份。
第二份问卷为《大众健身志愿服务保障机制的研究》专家调查问卷,专家分别来自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和中南大学。一共发放问卷18份,回收18份。两份问卷都通过了信效度检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我国大众健身志愿服务保障机制现状
(1)重点突出,创造品牌活动,示范效果显著,见表1。
(2)注重整合,多主体,志愿服务扩大化。
以优秀运动员与体育社区指导员为牵引,以全民健身为依托,继续倡导“全民健身日”类的大众健身志愿服务活动,推动社会共同参与,充分激发社会活力,调动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大众健身志愿服务全民性。
(3)完善服务制度,志愿活动有序化。
国家体育总局在体育社会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性文件,如,《体育社会组织调研报告》《关于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不断探索建立扶持大众健身志愿服务发展的保障机制。
表1 2009—2014年全民健身日活动主题
(4)强队伍,重培训,志愿服务常态化。
通过举办一系列如“2014年中国国家职业健身教练专业大会”的体育志愿者专业技能培训活动,提升大众健身志愿者服务质量。广泛宣传大众健身志愿服务的文化理念、精神内涵,充分发挥社区、学校、社会多方力量组建大众健身志愿服务队伍。逐步完善大众健身志愿服务的服务模式,创新服务机制,保障志愿服务良性化,促使大众健身志愿服务常态化。
(5)科学健身指导,利用新媒体,提高参与度。
近年来,通过新媒体的传播作用,运用群众喜闻乐道的方式,开展众多体育健身栏目,提高公众对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了解,凝聚社会各界科学健身的正能量。为提高大众健身志愿服务宣传效应,我国一些大众健身志愿组织着力利用网络、微博和微信等新兴传播媒介,在具体实践中效果良好。
(6)加强区域、国际合作,优化发展环境。
国家出台了《全民健身计划》《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条例文件。完善全国内的大众健身志愿服务工作交流机制,增强组织的信息共享和项目合作。密切与港澳台地区大众健身志愿服务交流,积极加强与境外国家学习,促进我国大众健身志愿服务区域统筹发展,加快其国际化进程,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大众健身志愿活动。
3.2 我国大众健身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
3.2.1 缺乏法律保障,法律效率低下
我国十八大召开以来,随着依法治国理念的不断强化和深化,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的逐步健全,法律成为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依据。大众健身志愿服务是需要社会支持和参与重要的公益事业,完善的法律体系是保障其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1)缺乏统一的全国性立法。
我国法制化进程加快,但我国的大众健身志愿服务缺乏统一的全国性立法这是因为:一是我国的大众健身志愿组织和社团地位得不到保障;二是政府对大众健身志愿服务的作用和引导没有固定。
(2)大众健身志愿者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
目前,我国大众健身志愿者的权利、义务、地位尚未得到法律的充分保障,说明了我国现在缺乏统一的大众健身志愿服务的全国性立法。调查显示,我国大众健身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曾受过较轻微的身体伤害为19%,曾受过较轻微的精神伤害为23%,曾受过较严重的身体伤害为4%。说明大众健身志愿者在大众健身志愿服务过程中需要法律的保障。
3.2.2 政府重视不足,资金来源单一
我国许多大众健身志愿组织大多处于资金短缺状态,它们的资金的绝大部分来源于国家财政支持和少部分的社会援助。我们没有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和利用好社会多样化的资源,这也导致了我国大众健身志愿者在从事志愿服务时缺乏保障,志愿者权益得不到保障。
3.2.3 队伍建设失稳,志愿者培训不足
我国大众健身志愿服务发展处于发展上升期,但社会参与度较低,大众健身志愿者队伍建设处于失稳状态,队伍人员来源不足、队伍管理不科学、队伍资金欠缺。很难保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遇到突发事件时也欠缺应对能力。
3.2.4 大众健身志愿服务意识低,社会参与未成规模
调查显示:一方面:学生低龄志愿启蒙教育过少,学校教育中并没有关注大众健身志愿服务,没有引导学生参与大众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另一方面:没有利用和发展好社区内的人力资源,社会参与未成规模。例如:社区退休人员有时间、有技能,却没有参与大众健身志愿服务活动。
3.3 国外大众健身志愿服务保障机制的成功经验
3.3.1 英国
英国政府主要是通过制定政策、制度支持大众健身志愿服务的开展。英国1996年制定了“体育志愿参与计划”(Volunteer Investment Program,简称VIP)[3]。英国政府通过制度鼓励捐赠,如返还所得税制度,利用委托项目,实现共赢。英国大众健身志愿服务的发展,以社会力量为主体,大众健身志愿者主要来源于青少年族群,还积极促进就业者和退休者参与大众健身志愿服务。
3.3.2 美国
美国政府最早在1973年就颁布了《志愿服务法》,并颁布《国内志愿服务修正法》《国家和社区服务法案》(The National and Community Service Act of 1990)和《服务美国法》(Edward M.Kennedy Serve America Act)等。这些法律为志愿服务者提供了全面的法律保护。在奖学金、升学和就业等方面的权利都可得到法律法规的明确保护,杰出的志愿者不仅能够得到政府的表彰,还可以依法得到物质奖励[4]。
4 我国大众健身志愿服务保障机制的建构——个人、政府、社会联动保障机制
三个层面保障机制的构建见图1。
图1 三个层面保障机制的构建 ——个人、政府、社会联动保障机制
4.1 个人层面
4.1.1 提高志愿服务意识,活动参与常态化
提升志愿服务意识,一是我们需要从每个家庭入手,学习国外经验,从小培养孩子服务意识;二是在学校教育中宣传志愿服务精神,带领学生参与大众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并在升学中有相应的学分要求;三是从社会角度出发,重视人才在大众志愿服务中的表现,在工作中给予相应的优惠。
4.1.2 个人发展需求,促进人才多元发展
从个人角度出发,建立个人发展保障机制。一是强化个人专业技能。在大众健身志愿服务中得到全面发展,提高大众健身志愿者在就业中的核心竞争力;二是政府能够给予足够的支持,为志愿者提供比较全面的就业信息及就业指导,为其发展营造环境;三是调动社会力量,发掘社会潜力,为大众健身志愿者提供更多合适的就业岗位。
4.2 政府层面
4.2.1 政策法律支持
(1)大众健身志愿服务立法。
我国需加大立法投入,使得大众健身志愿做到有法可依。统一立法,可以明确的对大众健身志愿者的地位、权利、义务做出规定。一是使大众健身服务得到法律的认可;二是保障社会成员对大众健身服务的参与权;三是大众健身志愿者迫切需要立法保障。
(2)税收优惠机制支持。
我们认为我国政府必须为大众健身志愿服务提供税收优惠机制支持,一是为了拓宽志愿服务资金汇集;二是促进大众健身志愿服务的全民化。
4.2.2 相关机制保障
(1)大众健身志愿者救济机制。
建立大众健身志愿服务救济机制,可以保障处于弱势的志愿者的合法权利以及个人的发展。
(2)大众健身志愿者激励机制。
一方面,政府积极学习国外经验建立表彰机制。另一方面, 设立优秀大众健身志愿者的奖金,为大众健身志愿服务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个人或组织给予奖励。以激发广大民众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大众健身志愿服务的持久发展。
(3)大众健身志愿者培训机制。
我国政府有必要建立健全大众健身志愿者培训机制,加大对志愿者的培训数量和质量。一是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培训;二是要涉及到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和安全意识多种能力的培养,从而保证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4.3 社会层面
4.3.1 社会支持
(1)资金资源支持。
以我国政策为基础,结合国外经验来看,我国应建立以政府拨款、社会赞助、会员会为主的资金支持制度。
(2)人力资源支持。
一是加强与横向部门的合作。不仅要加强如青年志愿者协会此类青年资源,更要加强与社区志愿队伍的合作。二是加强与公益组织的合作,不仅可以提高知名度,还可以借鉴组织管理方法。三是加强与企事业的合作。组织企事业以团队形式参与大众健身志愿服务。四是争取运动明星、奥运冠军加入大众健身志愿者行列,如深圳市的义工联代言人是易建联。
4.3.2 提升公众认可
一是以网络为依托,利用新媒体宣传。二是推行服务学习。在志愿活动中将社会服务和知识学习有效结合,这既可以提高公众对大众健身志愿服务的认可度和参与度,又可完善大众健身志愿服务保障机制。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1)目前,我国大众健身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在整体上相对滞后,但在全民健身主题活动突出、志愿服务不断扩大、志愿队伍不断完善、新媒体的利用、国际的交流等方面取得了跨越式的进步。
(2)随着群众体育的快速发展,我国大众健身志愿服务保障机制也不断趋于完善。由于发展相对滞缓,存在着缺乏法律保障,法律效率低下、政府重视不足,资金来源单一、队伍建设失稳,志愿者培训不足、服务意识低,社会参与未成规模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在探索中不断创新和发展。
(3)本文以我国大众健身志愿服务保障机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基础,并结合国外突出经验,对比剖析了不同客体大众健身志愿者和专家的异同点,在深入分析现有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大众健身志愿服务建构的三层面,从个人层面入手、从政府层面发力、从社会层面促进。初步构建出个人、政府、社会联动保障机制的基本框架。
5.2 建议
(1)我国除了从个人层面、政府层面、社会层面建立健全大众健身志愿服务保障机制,还应从大众健身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完善保障机制。一方面利用优势资源激励全社会参加大众健身志愿服务,另一方面也要制约我国大众健身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存在的劣势和不足。
(2)我国在大众健身志愿服务保障机制构建的过程中,也可以更加关注社会中志愿组织的作用。以志愿组织为基本单位,全面提高民众参与度和积极性。
(3)我国大众健身志愿服务是面对全民的服务,我国大众健身志愿服务保障机制不仅需关注大众健身志愿者权益的保障,也需关注民众接受服务权益的保障
[1]张涌,赵文山.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3:38.
[2]贾沫青.古今通用学生汉语词典[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38.
[3]陈琳.各国体育志愿者概况及培养政策[J].中外群众体育,2002(12):12-15.
[4]苏小波.美国体育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及其启示[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3(12):115.
In order to ensure the mass fitness’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voluntary services shoul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mass fitness safeguard mechanism, 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ass fitness voluntary service.This article takes our country public health volunteer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ES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method, depth interview method,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Through a large number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analysis,To define the concept,And analyzed the public fitness volunteer service safeguard mechanism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successful experience abroad, volunteers and experts to the mass fitness selection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Build the individual, the government, the basic framework of social linkage guarantee mechanism.
Public fitness; Volunteer service; Safeguard mechanism
G812
A
2095-2813(2017)10(a)-0252-04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8.252
2013年社科青年联合基金项目B21449;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理论研究”,项目编号:12A051。
王茜(1978,3—),女,蒙古族,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