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体育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探究

2017-11-23杨雯婧燕鹏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28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育教师创新能力

杨雯婧 燕鹏

(山西中医药大学 山西太原 030619)

大学生体育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探究

杨雯婧 燕鹏

(山西中医药大学 山西太原 030619)

体育自主创新能力就是指将体育专业知识、实践活动和创造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对其加以利用,从而处理体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获得一定效果的能力。本文将简述体育创新能力的意义,总结当前大学生体育能力的现状,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分析,并提出培养创新能力的相关策略,旨在为体育教学的改革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大学生体育 自主创新能力 影响因素

体育课程作为高校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块,其学习环境以及运动场地相对而言比较广阔,体育课程更加便于大学生发散思维、开发想像力,有益于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其他课程相比,可以说在培养创新意识上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同时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又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内容,所以,为了满足社会需求,提高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体育教师应该采取相关的必要措施,进行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利用启发法,充分调动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引导其形成终身锻炼的体育精神,培养、提高体育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我国国民的身体素质,进而促进体育事业的稳定发展。

1 体育自主创新的意义

高校体育应该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不仅仅只是通过填鸭式的方式传授知识,更应该侧重于加强学生自行进行体育学习的能力,端正其对体育锻炼的态度,进而促进大学生终身健身意识的形成。简而言之,具有体育创新能力的大学生在步入社会参加工作之后,更易于自动自主地在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将体育锻炼和社会相关活动进行有机结合,在一定意义上为全民健身建设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2 大学生体育能力的现状

除了专业体育院校之外,各普通高等院校开设体育课的目的大多是以强身健体为主要教学任务,而并非是要培养体育运动员这一类的尖端人才,所以,尽管普通院校的体育课程也在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但实际上却并未将其做为重点的教学改革对象,可想而知,实现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相当大的一部分大学生对体育课不够重视,上课的目的也主要是为了修学分,因学校的硬性规定而被迫参加体育训练,根本谈不上兴趣爱好、积极主动参与了,尤其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其惰性尤为明显。对这些人而言,参加体育锻炼仅仅是因为体育课是必修课程,而一旦课堂结束,也就预示着锻炼健身随之完成了。与此同时,还有一小撮人认为学习体育知识根本就是浪费时间,毫无意义,他们逃避体育课甚至连达标测试也不参加。尽管这种现象并不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其影响十分恶劣,不得不加以重视。

一直以来,学校的体育教学都注重于在体育知识的传授上,而对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创新意识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不以为然,以致于上了十几年体育课程的大学生,在迈出校园之后居然几乎不去参加任何强身健体的体育项目,不得不说,这与体育教学模式是脱不了干系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体育教师并没有教会学生专业的锻炼方法以及体育知识;体育课程的内容比较枯燥,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脱节;教学方式不够灵活多变,从小学到大学的课程内容都差不多,翻来覆去的学习过程难免会使人产生抵抗情绪,进而打击了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体育课的教学效果还是以运动技能考核为标准,对学生的锻炼效果不够重视,阻碍了终身锻炼意识的形成。

3 影响大学生体育教学创新能力的因素

3.1 体育教学方式单一

就我国目前的国情而言,尽管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但是大多数高等院校的教学模式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上,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填鸭式教育模式仅仅将教师以及课本的思想和内容灌输给学生,使他们的思维模式固式化,以致于形成学习与兴趣无关,只为了考试达标,应付了事的局面,这严重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

3.2 教育管理不够完善

高等院校的教育管理理念还有待完善,比如说体育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标准、大学生体育素质的鉴定标准、教学质量的监管体系等都不够成熟,尤其是在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自主创新能力上还处于初步探索时期,相关配套措施还不没有形成,亟需借鉴参考国外优秀案例,吸取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培养模式。

3.3 大学生的体育认识有待提高

抽取400名在校大学生对其参加体育锻炼积极性进行调查,其中,男生278人、女生122人。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愿意参加的男生为126人、女生为26人,在各自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5.32%、21.31%;不愿意参加的男生为109人、女生为79人,在各自总数中所占比例分别为39.21%、64.75%;觉得无所谓的男生有43人、女生有17人,在各自总数中所占比例分别为15.47%、13.93%。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体育课程普遍不太感兴趣,即使男生的情况略好于女生,但是自愿参加的比例仅为45.32%,可见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处于较低水平。这表明,高等院校的体育课程是存在缺陷的,大学生未能明确参加体育锻炼的目标,更谈不上体育创新意识了。

图1 参加体育锻炼积极性调查结果

3.4 体育教学理念滞后

由于我国的教育理念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颇深,即使近些年一直在进行教育改革,但是,传统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学仍然以体育教师传授知识为主,以致于体育课堂气氛非常沉闷,违背快乐运动的初衷,大大打击了学生参加体育项目的积极性,甚至还会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严重制约了体育创新精神的挖掘以及发展。

3.5 体育教学竞技化

传统的竞技思想是另一个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一直以来,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因为受竞技思维的影响,更注重技术工作的教学,而忽视了教学模式,以致于体育课完全被专项技术的内容充斥,导致学生为应对考试而进行体育锻炼,扼杀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3.6 师资综合素质不高

就目前而言,体育教师的创新意识、专业水平、知识储备、教学实力以及心理素质都与现代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导致体育课程无法满足大学生们的实际需求,无法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能力水平十分有限。

3.7 教育部门的制约

高等院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营造的体育氛围都会对学生的体育创新精神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假如,教育机构以及高校负责人能够充分认识到德智体美劳的教育意义,对体育教育予以足够的重视,加大相关设施的投入,可想而知,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势必会被调动起来,体育创新精神自然也会随之得到鼓舞。

4 培养体育创新能力的策略

4.1 创新体育教学目标

高等院校要对教学目标的制定进行改革创新,应该将主要精力由传授专业知识逐步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转化。除了基本理论知识之外,还要强化学生的能力训练,培养大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其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进而提高体育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与此同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身体素质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多项选择,充分挖掘学生们的潜力,为体育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4.2 改革体育教学模式

从小学一直到大学,体育课堂的方式和内容大同小异,对于大学生而言,历经十多年,对这种教学模式可谓是轻车熟路,觉得体育课乏味无趣那是在所难免的。所以,各大高校应该及时采取措施改革体育课的教学模式,比如说采取开放式或者半开放式的教学,尽可能激发学生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以便于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具体来说,体育教师应该积极提高同学们的参与感,可以布置一个教学任务,让同学们分组进行教学策略最优化讨论,教学方案定下来之后,再由各组轮流组织引导课堂活动,增加学生参与实践的经验,强化领导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大学生体育自主创新水平。体育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意识,要革新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尽可能采用启发式教育模式,要对大学生进行循循诱导,而不仅仅只是硬性的训练。此外,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其主动学习的能力,激发大学生的体育自主创新意识。

4.3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在体育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学生好像总是会有许多问题,这样的学生通常都会被老师归于教学难点,其实,老师需要正视这类学生,他们的思想一般比较活跃,爱动脑、爱实践,之所以常常提问也不是要难为谁、给谁难堪,而只是好奇心的一种表现方式。所以,体育教师应该尽力为学生们营造畅所欲言、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发问、勇于探索。即便当有些同学的观点出现偏颇时,也不要轻易阻拦,要注意指导、教育的语气以及方式,要采用鼓励式教育方法,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其积极进行体育创新。同时,体育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们进行话题讨论,多多引导其参加体育创新活动,充分体验自主创新的成就感。

4.4 培养自我锻炼能力

体育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改善学生不善交际、:郁郁寡欢的性格特征,使其更加自信、更加热爱生活,在面临困难时,不再懦弱不前,而是敢于拼搏。比如说,体育教师可以经常带领学生们自行设计教学方案,并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参与的积极性。再有,要注意塑造先进典型。比如说在期末考核时,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要在全班面前予以表扬,进而发挥榜样力量,带动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对于成绩较为落后的学生,也要对其具体问题进行详细引导,并且时刻谨记夸奖永远比贬低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体育教学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兴趣是进行任何学习的先决基础,体育锻炼也不能例外。想要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首先就要从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入手,传授体育锻炼的技术手法,并要保障这些方法要行之可效,具有可操作性。由于大学生的心理以及生理方面基本已经成熟,他们已经形成自我独特的思维模式,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知识储备以及实践经验不尽相同,其兴趣爱好也大相径庭。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研究掌握每个同学的性格特点,根据其探索能力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轮流带领组织不同项目的体育活动。比如说,可以让对某项活动掌握较快的学生担当教学任务,为其他学生提供技术动作的示范和分解,进而增加学生进行体育实践的机会,充分挖掘其体育创新的潜力。并且,对于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体育教师要及时发现并予以帮助。比如说,定期组织学生评定轮班制的教学效果,对于优秀的教学方案要及时给予肯定,对于出现的问题也要给予及时纠正。最后,体育教师要为学生的自我评定、自我提高创造环境,进而完善大学生的体育创新能力。

5 结语

总而言之,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管理机制以及体育教师的师资力量都能够对大学生的体育创新能力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满足现代体育教学的需要,培养具有独立性、创造性的人才,体育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尽可能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为学生们的探索和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创新体育教学方法,秉持身心全面发展的原则,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其进行自我锻炼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体育创新能力,促进其养成终身锻炼的体育精神,推动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林俊.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特征及其与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院,2014.

[2]仇军,王家宏,季克异,等.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培养现状与发展趋向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4):74-78.

[3]郑永廷.大学生自主创新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魏平.普通高校学生体育创新能力的培养[J].体育学刊,2014(4):103-105.

[5]郭超.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J].甘肃科技纵横,2015(4):180.

[6]曲宋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7]董胜利,林克明,徐虎泼,等.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和发展对策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体育科技,2011,37(11):17-20.

G807.1

A

2095-2813(2017)10(a)-0186-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8.186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育教师创新能力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集聚类型、城市创新能力与高质量发展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创新型体育教师的内涵与培养路径研究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