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意的草原 浓浓的情
——全国民族自治州关心下一代工作座谈会侧记

2017-11-23李小千王明辉

中国火炬 2017年9期
关键词:创业园呼伦贝尔关工委

李小千 王明辉

诗意的草原 浓浓的情
——全国民族自治州关心下一代工作座谈会侧记

李小千 王明辉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祖国内蒙古北部地域辽阔、风光旖旎的呼伦贝尔,这里骏马奔驰、鸿雁成行,不仅有父亲的草原,还有母亲的河。在这江水流长充满诗情画意的草原上,关工人豁达的关爱之情,就像阵阵飘香的奶茶,滋润了茫茫大地,温暖了牧民的心房。

近日,来自13个省区市和30个自治州以及有关部委关工委负责同志齐聚呼伦贝尔大草原,在这里举办了全国民族自治州关心下一代工作座谈会。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的一席讲话,激荡了关工人的心,而来自基层的发言,以及我们的所见所闻,像绽放的草原花朵美丽芬芳。心热爱每一个青少年,永远做青少年的忠实朋友,为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应有贡献。”

李洪珍:“为了下一代健康成长,我要尽我所能”

年逾七旬的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李洪珍,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元老,从2003年进入州关工委工作至今已有15年。他思路清晰,谈吐间流露出满脸笑意。“这个老头工作起来真是不要命!”见过李洪珍的人这样形容他。

回忆州关工委成立时的困难,他依旧历历在目:没有工作队伍,没有工作经费,更没有工作经验,仅有一间狭小办公室和一套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使用至今的破旧桌椅。然而这些困难并没有难倒李洪珍。“没有工作经验,我就不断学习;没有经费、队伍,我就发动在青少年较多的基层建立关工委,发动广大离退休老同志带头参与关工委工作。”

李洪珍相信: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做好工作。多年来,他坚持深入学校、社区,坚持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深入山区贫困地区开展助学助困助孤活动……他的脚步遍布了文山州各地,而这离不开家人的默默支持。2014年12月10日,大雪纷纷,李洪珍与同事把30床棉被送到砚山县八嘎乡保地小学师生手中。“这真是雪中送炭啊!”接过棉被的师生感动得热泪盈眶,却不知李老的老伴还住在医院里。“你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永远支持你。”出行前妻子握着他的手这样说。

被问到今后打算时,李洪珍说:“青年有希望,民族才有希望,我们会用纯朴真诚的

李生义:“蒙牛”经验,企业关工委值得借鉴

2015年6月,《中国火炬》刊发了一篇题为《“蒙牛”有个关工委》的文章,介绍了“蒙牛”企业关工委的工作经验,一时间在内蒙古大地上,许多企业纷纷建立关工委。谈起这篇稿件,内蒙古自治区关工委副主任李生义说:“宣传工作是关工委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蒙牛’企业的做法为其他企业作出了榜样,《中国火炬》又做了一件大好事,一篇好文章点燃了众多企业建立‘关工委’的热情,真该好好感谢你们。”

海峰:“民族文化是一部很好的无声教科书”

献哈达、敬奶茶、品尝奶食品……一堂介绍蒙古族生活习惯的特色饮食文化课,正在陈巴尔虎旗民族小学的校园蒙古包里进行着。这样颇具特色的民族教育,得益于当地关工委对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视。“民族文化是一部很好的无声教科书,‘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要将蒙古族优秀文化好好地传承下去。”校长海峰说。

作为一所民族学校,陈巴尔虎旗民族小学结合师生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教学活动。蒙古象棋、射箭、马头琴、蒙古服饰制作、民族雕刻、摔跤等学生综合实践课程,无不激起了孩子们浓厚的传承蒙古族文化的兴趣,民族特色教育成了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一朵奇葩。正如蒙语主任萨其日拉老师所说:“蒙古族文化的灵魂在于牧业生活,保护和预防民族文化的丢失,关键在于下一代的传承。”

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观看了小学生精彩的文艺演出后说:“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作贡献,做祖国的栋梁!你们可不能辜负我们的期望啊!”

张海红:教育工作者要有“大格局”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第九中学,作为全国第16所关心下一代教育示范基地,令校长张海红深感无限荣光。暑期将过,开学在即。她有很多要为开学做准备的工作,但她毅然决定暂时放下手里的工作来参加了这次会议。被问及是什么原因吸引着她一定要参会的时候,她说:“做了多年教育工作,在我有点迷失方向的时候,九中被评为‘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示范基地’。我有幸参加了中国关工委在北京组织的‘园丁计划’培训班。在那里,我打开了自己的教育视野,悟到了一个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有‘大格局’,才能做好教育事业。因此,我对关工委充满了无限感激。”

“为村”微信公众平台:“数据动起来,群众少跑腿”

草原地域辽阔,人口分散。嘎查与嘎查之间的距离很遥远,群众想来镇旗办事很费周折。地处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的陈巴尔虎旗,借助“互联网+”建立了“为村”微信公众平台,为群众提供了“一站式”便民服务,有效打破党组织和党员之间的地域和时空界限。旗关工委在“为村”微信公众平台上,及时开辟了《关心下一代》专栏,实现了群众与关工组织在指尖上的互动。这种“党建+关建+互联网”的工作机制,破解了牧区居住分散、难以统一安排工作的难题。自此关工委工作跨上了信息高速路,切实做到了“数据动起来,群众少跑腿”。有了这样便捷的平台,关工委工作得以迅速开展,遥远的距离不再是关工委开展工作的阻隔,“为村”微信公众平台深受关工人的喜爱。

民族文化产业创业园:“非公党建+关建”助力青年成才

鄂温克旗位于呼伦贝尔大草原东南部。2015年,这里成立了开发区非公企业党建服务中心。旗关工委五老紧接着就入驻党群服务中心,他们积极在非公企业中逐步建立起关工委,并适时开展“两史”讲座;紧紧围绕民族团结这个重点,在创业园建立起中小学生非物质文化传承教育基地;利用其工作经验和人脉关系,为创业园的小微企业及创业青年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曾使民族文化产业创业园一度成为旗就业创业工作中的一大亮点。大学生卓林结合自己的创意构思,制作了很多反映牧区生活、草原风景、民俗民风的皮雕和毡毛作品,深受消费者的欢迎。正值苦于没有店面和资金进行自主创业之时,旗关工委联合创业园为卓林搭建起一个创业平台,不仅让他参加了园区举办的创业培训班,还为他办理了创业贷款。就这样卓林有了一家属于自己梦寐以求的店铺。卓林的创业成功,让人们看到了当代年轻人的风采,也令世人见证了关工人的努力付出。

猜你喜欢

创业园呼伦贝尔关工委
山西农谷青年创业园 依托科技打造现代农业新模样
苏州创业园:倾心服务筑侨家 硕果累累迎党庆
赤水市召开企业关工委2018年总结表彰会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绥阳县关工委召开“评先”评审会
台湾青年随父深耕福清台农创业园20载
舌尖上的呼伦贝尔
闫锡聪
台江县关工委开展乡、村两级关工委成员业务培训
游唱在呼伦贝尔的脊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