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号代表人类首探卡罗琳海山

2017-11-22张旭东

科学导报 2017年58期
关键词:海山卡罗琳西太平洋

张旭东

中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搭载的“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8月14日在西太平洋下潜考察卡罗琳海山。航次首席科學家徐奎栋介绍,这是人类首次对这座海山进行科学考察。

人类初探卡罗琳海山

海山又称海底山,是指从海底计高度超过1000米,但仍未突出海平面的隆起。卡罗琳海山位于地球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南侧,雅浦海沟东侧。据12日~13日“科学”号获得的地形扫描数据,按50米等深线计算,这座海山南北向长约15海里(27.78千米),东西向长约5海里(9.26千米),实际面积是海图测算面积的5倍多。海山最高处距海平面约28米,山顶部是一个椭圆形盆地。

徐奎栋说,“发现”号首次下潜的位置在海山南麓,位于水下约1500米处,这里地势相对平缓,可确保“发现”号安全下潜。

“首次下潜,‘发现号会对海山南侧1500米~500米深的区域进行调查,了解海山的精细地形、底质类型和生物多样性等信息并获取生物和地质样品,”徐奎栋说,“在这个区域的海面上,我们看到了成群的海鸥、飞鱼等,这预示卡罗琳海山区可能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我们将利用‘发现号从不同方向对这座海山进行剖析。”

相邻海山,物种大不同

在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支持下,科研人员此前已对雅浦-马里亚纳岛弧的两座海山进行了调查,这两座海山距离只有180公里,但共有物种的比例只有12%左右,其他生物均不相同。

卡罗琳海山和上述两座海山形成一个三角区,此次科学家就是要通过对卡罗琳海山的环境与生物生态调查,探秘三个海山生态系统的共性、特性及其背后的驱动因素。

典型的海山由死火山形成,且以硬底为主,有些海山形成以有孔虫砂或珊瑚砂为主的软底沉积。全球海洋中估计有逾3万座海山,其中60%以上分布在太平洋。

海山最主要的特点是生物资源丰富,这是因为洋流遇到海山会向上走,即形成上升流,将海底的营养盐带到海山上方,吸引生物在这里聚集。同时,上升流会改变海山上方流场,形成特定环境将生物吸引在海山周边。

从深海珊瑚化石看气候变化

作為此次随“科学”号“出征”的科研人员之一,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陈天宇,希望从西太平洋的深海珊瑚化石中得到若干古海洋和古气候问题的答案,通过了解几万年前深海对气候的影响,为研究未来气候变化提供参考。

陈天宇说,深部大洋是全球海洋与大气系统的主要碳储库,同时深部洋流能影响地球表面热量的分配,因而理解大洋在不同时间尺度中的洋流变化能让气候预测更可靠。要研究过去的大洋环境变化,就要获取当时海水中的化学信息,深海珊瑚在生长过程中形成的骨骼就记录了当时海水的化学信息。

那如何确定一块深海珊瑚化石的年龄?原来,一些深海珊瑚化石中具有较高的铀含量,适合用铀系放射性同位素进行高精度定年以测出珊瑚年龄。陈天宇说,通过高精度铀系绝对定年获得的珊瑚年龄,其误差可以低于千分之三。

猜你喜欢

海山卡罗琳西太平洋
欧洲奇葩婚姻,三婚公主嫁最浪荡王子
梦里鲜花开放
梦里鲜花开放
放爱一条生路
我排第一个
梦里鲜花开放
玫瑰花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