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冠球:弄潮儿传奇谢幕
2017-11-22屈凌燕方问禹魏董华
屈凌燕+方问禹+魏董华
鲁冠球,从田野走向世界的中国农民企业家,10月25日逝于杭州。他是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推动者,创业四十八载砥砺不懈;他是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群体的“集体偶像”,铸就企业家精神丰碑。
“我知道,从此以后,我再也接不到那突如其來的鲁冠球的电话。”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悼念鲁冠球的文章里感慨。他和鲁冠球相交半生,亲眼看着这家企业由“杭州万向节总厂”,一步一步变成了“万向集团”。
突如其来、太过意外……对于一个一直称自己“退休没有时间表”的商场“战士”来说,这个年纪确实年轻。
10月25日,一抹哀伤悄悄地席卷了微信社交圈。这个商界的传奇来不及等到改革开放40周年,来不及实现他缱绻一生的“造车梦”,就告别了他的战场。
旗帜:涛头挺立近半个世纪
48年前,在钱塘江畔的一个贫困小村,一个年轻人不甘走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路,勇于同命运抗争,带领6个村民在田野里开起一个小“铁匠铺”。
48年后,原先生产过船钉、铁耙、犁刀的“铁匠铺”已发展成为营收超千亿、利润过百亿的跨国企业集团,在成为中国乡镇企业成功上市第一家之后,又开创了乡镇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
“他既是一个脚踩大地的创业者,又是有远见卓识的改革家。”原新华社浙江分社副社长、《乡土奇葩——记农民企业家鲁冠球》作者之一的林楠在回忆起鲁冠球创业生涯的几个重要时刻时说。
“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1979年机械工业部要在全国50多个生产万向节的工厂中选择三个最好的,作为国家定点生产万向节的工厂。乡镇企业不归中央有关部门管,鲁冠球所在的工厂连看整顿企业的文件的资格都没有。没有文件没有标准,谈何整顿?鲁冠球就悄悄地派了个“密使”,用人托人的办法,国营对国营的名义,把整顿企业的条例弄到了手,逐条对照对企业进行整改。最后“考官”们到工厂经过一个星期的严格检查,这家乡镇企业得了99.4分,中了状元,成了国家“唯三”的定点厂,给万向赢得了后续发展的广阔空间。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商品紧缺时代,鲁冠球却率先提出了“抓质量求生存,靠信誉闯天下”,“主动召回”次品的举动全行业轰动。1980年初,鲁冠球派骨干到全国回收了三万套次品,并召集全厂职工参观评议,最后把这些次品以6分钱一斤的价格卖到了废品收购站,并在内部开展了质量大整顿。
鲁冠球认为,“生产‘将就产品还发奖金,对工人是腐蚀,对企业是经济自杀。”有人事后给他们算了一笔账,这个厂当年的产值和利润减少了百分之四十,五百多名职工没有拿一分钱奖金。可是暂时的损失换来的是先进的装备和工艺流程,是创造更大财富的现代化的企业素质。
“坚持自主品牌,万向钱潮不能丢。”1984年,万向作为第一个将中国汽车零部件打入美国市场的企业,在国内外引起轰动。随后美国最大的万向节企业舍勒公司提出全包他们的产品,万向“生产多少他们要多少”,对一家乡镇企业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但是条件是弃用“钱潮”这个品牌,为舍勒做代工。
“鲁冠球苦苦思索了很久,最后做出了令人惊讶的举动,拒绝了舍勒公司的要求。”林楠回忆,当时这个决策最后证明是英明的,万向不仅避免了沦为外国代工厂的可能,而且在2000年,万向集团所属的万向美国公司收购了美国舍勒公司,历史轮回,证实了鲁冠球的论断“我坚信万向可以在国际市场上立足。”
2001年,万向又收购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UAI(Universal Automotive Industies,INC),开创了中国乡镇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如今的万向集团的主导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为65%以上,在美国、英国、德国等10个国家拥有30家公司,40多家工厂,海外员工超过万人,是通用、大众、福特等国际主流汽车厂配套合作伙伴,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为12%。
丰碑:企业家精神奔涌传承
26日清早,一众浙商来到杭州萧山区宁围镇的农家小院吊唁。这栋老房子落成于1985年,是村里最简陋的房子。鲁冠球生前长期居于此地。
对于300万浙商群体而言,鲁冠球是“四千精神”的先行者、开拓者。
中共十三大、十四大代表,第九、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优秀企业家”……从创业创新、参政议政,到带领农民追求共同富裕,鲁冠球在每一个方面都达到新高度。
创业近半个世纪,万向集团2012年即保持每年营收超千亿元、年利润过百亿元。来自草根深处、挺立时代潮头的鲁冠球,始终坚守着对社会、员工、创业后辈们的朴素而热烈的情感。
在澎湃新闻副总编胡宏伟看来,中国农民企业家的进化有三重境界,一是脱贫致富,二是努力实现“有钱人”和“有文化的人”的统一,三是最终成为超越财富,有崇高价值观、人格力量、使命感、责任感的真正的企业家。鲁冠球,恰是走到了第三重境界的时代跋涉者。
一个无法改变的现实是,老一辈的中国企业家领头羊们正纷纷离去,属于他们的时代在遗憾中翻篇。鲁冠球、冯根生、沈爱琴、步鑫生……绵延半个世纪的浙商“创一代”渐渐告别舞台,走进了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宏伟历史。
传奇谢幕,丰碑永驻。先驱们铸就成型的企业家精神,正在新时代奔涌传承,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企业家,砥砺奋进、挺立潮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