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精准扶贫”的琼中样本

2017-11-22辛琼

小康 2017年32期
关键词:琼中特色产业海南省

辛琼

琼中县经过多年努力,“精准扶贫”取得优异成绩,脱贫攻坚工作得到国务院督导组、海南省省际交叉考核组的充分肯定,2016年扶贫成效考核综合评价全海南省第一。

在海南省,如果问哪个县最贫困,不少群众都会说 “一琼(琼中)二白(白沙)”,面对“九分山、半分水、半分田”的自然环境,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琼中县党委政府扶贫压力可想而知。经过多年的努力,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琼中县“精准扶贫”取得了优异成绩,脱贫攻坚工作得到国务院督导组、海南省省际交叉考核组的充分肯定,2016年度扶贫成效考核综合评价全海南省第一。

据了解,2016年,全县建档立卡貧困人口脱贫3242户13395人,从2012年4.32万人减少到0.9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8.5%下降到8.7%;建档立卡贫困村评议退出9个,从2012年44个减少到13个,“五网”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713元,同比增长10.6%,比全省平均高出1.5个百分点。

书记与县长都是扶贫攻坚“组长”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位于海南省的中部,全县面积2704平方公里,人口21万多人。

琼中县实行脱贫攻坚党政同责,由县委书记孙喆和县长挂帅“双组长”,县委专职副书记直接分管、分管农口副县长协助配合,领导小组成员具体落实,推行“一把手”带头研究重大问题、带头协调难点事项、带头狠抓任务落实、带头开展检查督办的“四带头”机制,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县委专题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会等80余次,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县委农办与县扶贫办合署办公,设立10个乡镇扶贫工作站和100个村级扶贫工作室,县镇村逐级签订责任状,明确职责分工,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大扶贫”格局。二是着力推进建章立制。率先在全省制定出台了“1+13+36”脱贫攻坚制度体系(“1”即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纲要,“13”即年度实施方案及农业特色产业、生态旅游业等“十二个一批”子方案,“36”即扶贫资金项目管理、扶贫物资(种苗)采购、贫困退出机制等配套政策)。

通过严抓组织领导工作,夯实脱贫攻坚制度根基。

严把三关扣好“第一粒扣子”

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同志前不久在琼中等县调研扶贫工作时指出,要把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放在首位,扣好脱贫攻坚的“第一粒扣子”。在扣好“第一粒扣子”方面,琼中县主要是“把好三个关”:

一是严把核查关。在2014年建档立卡和2015年省入户调查的基础上,2016年初成立由县四套班子领导担任组长的10个抽查小组,开展进村入户“回头看”行动;今年初又成立了5个县委督导组和2个产业核查组,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进行全面核查,并开展问题集中办理月活动,对遗漏的贫困户和返贫户178户647人按程序纳入;严格对照“四看十一剔除”原则,对关系户、人情户等“假贫困户”坚决剔除,在2016年剔除600户2385人的基础上,今年再剔除1002户4099人,做到符合标准的一户不漏、不符合标准的一户不进。

二是严把管理关。逐级建立贫困户基础信息、“十二个一批”脱贫工程实施计划“两本台账”,以村委会为单位装订成册,做到户有卡、村有册、镇(乡)有簿、县有档。实行“村申报、乡镇初审、扶贫部门复核”三级联审机制,采取“周记录、月更新”方式,对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户、返贫户基础信息进行采集更新、逐项细化、统一录入,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数据清洗工作,确保各项数据真实、准确、全面。建档立卡工作得到国务院督导组和海南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全海南省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现场会在琼中召开。

三是严把退出关。严格按照海南省委、省政府统一退出标准和程序,组织县镇村三级调查队,进村核算贫困户家庭工资性收入、生产经营净收入等情况,统筹考虑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低于2%)、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因素,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贫困村,实行有序退出、动态管理。2016年来,已脱贫退出3300户13622人,目前剩余未脱贫2415户9501人。

特色扶贫卓有成效

琼中县在实施农业特色产业脱贫方面,深入开展“百村百社、千人万户”创业致富计划,重点围绕桑蚕、养山鸡、养蜂、稻鱼共生等9类特色产业,按人均3000元标准,将扶贫资金或种苗折算入股,建设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基地,推行“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种养大户)+基地+贫困户”等四种产业扶贫模式,全覆盖贫困户和自然村,率先在全海南省实行农村“三变”改革、农业特色产业保险和带动奖补政策,深化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2016年来,整合投入资金1.5亿元,实施农业特色产业项目186个,建成特色产业扶贫基地234个、专业示范村90个,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563家、农业特色产业脱贫工程技术服务队5个,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1100名,带动5212户贫困户实现抱团发展,琼中作为海南市县唯一代表在全国产业扶贫现场会上作经验发言。

实施易地搬迁脱贫工作方面,琼中县对地处生态敏感区的营根镇百花村、红毛镇合老村,采取集中安置模式整体搬迁,纳入富美乡村建设范围,做好产业、基础设施等扶持配套,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前,红毛镇合老村44户165人已完成整体搬迁,营根镇百花村新安置点已开工建设,预计2017年底搬迁入住。

在实施生态旅游业脱贫工作方面,琼中县全面推行“什寒旅游扶贫”模式,将4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纳入富美乡村、“奔格内”旅游村寨统筹规划建设,整合资金3亿多元,升级打造云湖、红岭等10条“奔格内”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5大旅游片区,成功举办黎苗“三月三”、绿橙旅游季等活动,争取到6家旅游企业对口帮扶6个旅游扶贫重点村,打造了什寒、新寨、堑对、便文、合老等一批特色旅游村寨,带动贫困群众6600多人参与农家乐、民宿、旅游商品开发等业态。什寒村被列为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省委书记刘赐贵同志指示要在全省推广什寒村模式,每年因地制宜打造一批旅游乡村,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产业支撑。endprint

在实施金融服务脱贫工程方面,琼中率先在全海南省推行农民房产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创新“整村推进+农房抵押贷款”模式,建立农房抵押贷款试点政银保合作机制,设立500万元风险保障专项资金池,给予贫困户10万元以下5年至8年全额贴息贷款,累计发放贷款4797户2.02亿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比例达45%。“整村推进+农房抵押贷款”模式全省推广,被列为全国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县、全省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县。

在实施健康医疗脱贫工程方面,琼中县创新实行“一站式”结算、“家庭签约医生”服务、“绿色通道”就诊、分类救治等机制,率先在全省推行医疗补充商业保险和贫困人口专项資金救助,投入2121.12万元,筑牢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补充商业保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贫困人口专项资金救助等健康扶贫“六道防线”,贫困群众看病就医报销费用比例平均达95%,高于国家规定比例(90%)约5个百分点,经验在部分省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建设研讨会上交流发言。

严抓党建扶贫

琼中县一直严抓党建扶贫,确保因村派人精准。具体有三方面的措施:

一是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调整不适宜担任贫困村两委干部52人,111个村级组织换届实现100%“一肩挑”。

二是实行“党建+扶贫”模式。推行“县领导驻点、乡镇包片、部门包村、干部包户”四级联动帮扶,先后选派3019名干部开展“联心富民”“四联三问”“联村帮扶”“第一书记”等工作,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为贫困村引入项目100个,协调资金1.07亿元,落实民生实事4542件。启动“领头雁”培养工程。

三是强化基层经费保障。2016年投入基层党组织经常性工作经费8807万元,同比增长63%。

11名干部扶贫不力被问责

确保脱贫成效,落实督查问责。一是加强督查严肃问责。琼中县制定脱贫攻坚督查问责和年度报告制度,成立由县领导任组长的5个县委督查组、2个产业核查组和2个巡察暗访组,实行“月督查通报排名、季分析研究、半年总结、年考核”机制,以资金投入和项目进度为量化标准,每个月开展一次集中督查,不定期进行常态化明察暗访,对工作措施不力、导致工作进度滞后的,全县通报批评;对连续两个月工作进度排名后两位的,进行约谈;对未完成年度任务的乡镇和职能部门,严肃问责。

二是建立工作考核制度。琼中县出台乡镇、县直部门、驻村第一书记脱贫攻坚三大考核办法,将扶贫实绩与干部年度考核挂钩。截至目前,共梳理解决难题300多项,处理扶贫领域不作为、乱作为典型案例7起,问责干部11名。endprint

猜你喜欢

琼中特色产业海南省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海南琼中查扣假劣绿橙370斤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
海南省肿瘤医院
“琼中绿橙”+“奔格内”——品牌战略为农民增收致富增添新动力
是海南省还是海南岛?
海南省农垦设计院
海南省计划10年内对万名农民实行中专学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