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年过后,只有核心城市的房子才能叫资产

2017-11-22孥孥的大树

投资与理财 2017年11期
关键词:同权楼市房价

孥孥的大树

全国新增人口速度在减慢,除了那些核心城市有人口持续流入之外,其它城市人口持续流出。再思考一个简单的逻辑:你现在买的房子,二三十年后,房子由谁来继承?大城市的虹吸效应会持续存在,所以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2016年国庆节前后,20多个核心城市拉开了本轮楼市调控收紧的序幕,至今已经一周年。在刚过去的周五,一些弱二线城市集体出台了楼市调控政策。可以说,越来越多城市加入楼市收紧的序列。

调控之下,有些城市依然保持着房价缩量上涨,产生“房价越调越涨”的怪象。这其中的理由很简单,中国的老百姓已经有一种固化的思维,认为房价一定会涨,唯有房子才是抵御通货膨胀的工具。

中国楼市的价格泡沫

短期价格持续的大涨,中国楼市出现了较大的价格泡沫。

2013年至今,楼市短期的主要矛盾出现了如下的演变:2013-2015年,楼市主要矛盾是库存量过大问题。2010-2011年,楼市行情好的情况下,土地供应量增加,从而导致2013年开始出现房屋库存增加的情况,所以说,从2013-2015年楼市的主要矛盾是库存量大。

2015-2016年,楼市主要矛盾是核心城市出现价格泡沫,三四线城市库存量过大,二者并存。经济低迷,驱动国家出台政策刺激楼市,从而促使了一线以及新一线城市房价的快速暴涨,这是楼市上涨的第二轮。可以说,2015-2016年期间,短期矛盾是核心城市房价泡沫的出现。

2017年,核心城市以及经济稍好的三四线城市价格出现新泡沫,已经成为突出问题。时间进入2017年,大家都没有想到,房价上涨的高潮会在三四线城市接力。在过去半年多的时间里,不少三四线城市房价上涨50%,价格泡沫已经在更多的城市呈现出来。

房价上涨的主导者是政府,开发商、银行以及诸位皆是参与其中的演员。本轮楼市刺激启动有两个核心原因。

其一,经济低迷。在房地产投资占总投资额15%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对地产依赖之重,无法在短期内解除,所以房地产投资依然成为刺激经济发展的引擎。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楼市复苏。

其二,杠杆转移。2013-2014年,政策上提得最多的是三期叠加阵痛期。直白了说,就是经济不好,政府债务累累。刺激楼市还有另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让居民加杠杆。政府的负债率很高,楼市涨了,地价上涨,卖出好价格,政府财政收入多了。这个过程中,居民则是用了国家允诺的杠杆,首付二、三成,慢慢供房还贷,杠杆率全面增加。

楼市收紧的原因

本轮楼市收紧有三个核心原因。

其一,减少外汇冲刺,锁定流动性。200万亿房子资产,对应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这意味着只要有10%的房子套现,中国的外汇就会被冲击崩溃。显然,这是不允许出现的事情。限购、限贷还不够,还要用限售来锁定房子流动性。

其二,抑制投机行为,防风险,稳经济。房子有双重属性,其一为居住属性,其二为金融属性。当投机过旺时,金融这种虚拟经济属性便展现出来。过度投机,资金流入,不利于实体经济发展。资产价格过高,容易出现经济崩盘风险。

其三,时间换空间,挤出房价泡沫。泡沫缩小有两种方法。第一,房价回调。但这里只允许小幅回调,若是大面积回调,出现大面积断供,则影响的是政府、银行、开发商资金链,这意味着经济的崩盘。国家必定救市,只不过救楼市要比救股市难多了。股灾之下,我们花了多长时间才救回来?更别提楼市了。第二,人民收入增加,储蓄增多。以时间换空间的横盘,其意图就是通过增加人民的收入,减少房价带来的压力。居民储蓄多了,也会有新进市场者购房。

楼市收紧过程中,有一件挺奇怪的事,那就是突然没有提房产税了。也许,那真的是个伪命题,或者没有到成熟全面推出的时机。至少,重庆、上海两个城市试行之后,没有推向全国,说明整体效果不好。

取而代之的是租售同权政策。

个人看法,保障居民居住是政府欠人民的历史债。近20年,一味发展商品房,造成保障房的缺失,导致人们一味看多楼市。

租赁政策的推行是保障房建设的一部分、长效机制的一部分。目前只是开端,路还很漫长。

从国家层面的情况看,2015年开始提租售同权,但一直到2016年底,基本都没有太多实质性的政策。而这一次,国家开始在10余个大中城市推行租售同权政策。从一系列举措来看,个人认为国家会尽可能去推广租售同权政策,至少2017-2020年,这3年时间是一个试行的窗口期。如果没有问题,则会全面推广到更多的城市。

从租售同权的政策中可以看到,此番新政,租赁保障的是中低收入家庭。可以将此归类:

中低收入对应租赁住房,中高收入对应普通商品房,高收入者对应豪宅。从政策上来看,在房子的居住属性上,已给社会阶层贴了标签。阶层的流动性丧失,社会就这么固化了,面对房价高的门槛,很难逾越。

真有钱,谁还愿意去租房子?中低收入归类为无房阶级,后二者可以对应有房阶级。有人说,这样划分不对,在大城市租赁住房的人,在老家有房。但我想问的是,房子是不动产,正是因为不动产,这才有区域的稀缺性。不谈中国现在已经户均1.1套房子,其实这个意义真的不大。

在一个城市长期工作,你在这个城市的住房需要保障。为什么很多深圳刚需的朋友在惠州买房后,反而后悔了?因为,从惠州来到深圳中心区上班,现在依然不现实。为什么?这一波调控下来,北京外围的廊坊房价跌得比谁都凶,就是这样的道理。

不动产,始终是不动产。人在哪,它建在哪,它不会随着你的走动而移动。资源的不足,是租售同权推出的前提。資源配置从来都是不公平的。在楼市中,最典型的就是教育资源的稀缺,因为稀缺,才会有了楼市中的学区房概念。而优质教育资源的潜台词,就是优秀的师资力量,是下一代接受优质教育的可能性。再往深处,就是阶层。

猜你喜欢

同权楼市房价
本月楼市政策扫描
本月楼市政策扫描
4月楼市政策扫描
3月楼市政策扫描
两大手段!深圳土地“扩权”定了,房价还会再涨?
防范未然 “稳房价”更要“稳房租”
去库存的根本途径还在于降房价
2016房价“涨”声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