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父子与粉蜡笺
2017-11-22张云
张云
在中国唐代,人们发明了一种昂贵的纸,它纸质平整,气质高雅,用以书写,运笔流利,不损毫,不滞笔,不拒墨,字迹乌亮有神,更富神韵,被誉为“纸中之王”。这种特制的加工纸一直保持着高贵的身份,平民百姓沾不上边,民间的造纸作坊也很难造出这种昂贵精致的纸。
这种纸名为粉蜡笺。
粉蜡笺是添加了白色矿物粉末的蜡笺纸,又称为粉蜡宣、五色粉蜡笺、梅花玉版粉蜡笺、描金云龙五色粉蜡笺等。粉蜡笺源于唐代,曾经被用来书写圣旨,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填粉纸与唐代的加蜡纸合而为一。这种纸先要在宣纸上填粉、加蜡,然后用真金、真银勾画出各种富丽堂皇的图案。如此一来,纸张本身就是很好的艺术品。在古代,粉蜡笺一直为皇家独有。宋朝米芾在《书记》中记载:“唐中书令褚遂良《枯本赋》是粉蜡纸拓书”“智永《千文》唐粉蜡纸拓书,有双钩摹字”。
到了清代康熙和乾隆盛世年间,粉蜡笺更是成为皇帝的至爱,康熙和乾隆还亲自参与了纸张图案的设计和制作。尤其在清代,粉蜡笺的加工更是盛行一时。乾隆年间大量制作的粉蜡笺,以五色纸为原料,施以粉彩,加蜡砑光,又称“五色粉蜡”,再加以泥金等绘制图案。在辽宁省博物馆里,珍藏着一幅宋徽宗赵佶亲笔书写的草书《千字文》,就是用长达三丈的描金云龙笺书写而成的。2008年,以粉蜡笺为代表的纸笺加工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粉蜡笺的高贵精致令皇室都爱不释手,然而粉蜡笺的制作程序复杂,一般需要经过精选原纸、染色、施胶矾、涂粉、施蜡、砑光、托裱、描金银等二十多道工序,每张纸需要近1个月的时间才能加工完成。而且,它对技工和绘工水平的要求很高,失败率也不低。现如今,人们习惯了电脑打字,很少有人制作粉蜡笺了。
1985年,从事文房四宝出口业务的安徽商人刘锡宏带团出访日本,见到了日本珍藏的我国古代制作的粉蜡笺,被其精湛的工艺所打动。回国后,他便着手粉蜡笺制作技艺的复原。
经过无数次研制,刘锡宏最终还是失败了。1994年,他鼓励自己的儿子刘靖复制粉蜡笺。
在父亲的帮助下,刘靖到博物馆、北京的荣宝斋,寻找保藏的粉蜡笺文物进行对比,一边分析其古法制作的流程,一邊进行试验。
在制作时,刘靖先挑纸,粉蜡笺选用的原纸不仅纤维要细密均匀,纸质还要柔韧纯净。再刷色,以排笔蘸涂颜料粉浆于生宣,赋予底色。然后施胶,也就是用明胶涂在纸面。此外,还要经过晾晒、托裱等工序。为了增加纸张的强度,刘靖会将成品纸裱在宣纸上。最后是描绘,主要使用赤金、纯银。绘画要一气呵成,不能中断,一旦中断,则功亏一篑。这几年,刘靖已复制出了五龙盘珠粉蜡笺、暗八仙粉蜡笺等三十多个品种的描金粉蜡笺。
粉蜡笺流传了上千年,然而随着王朝的更迭、时间的嬗变,到了清代晚期,粉蜡笺的制作技艺就失传了。好在有刘锡宏和刘靖父子对粉蜡笺的执着,将这一宝贵工艺重新发扬光大,并且传承下去。刘靖的主打产品“泥金笺”投放市场后,完全取代了以前日本用机器制造、价格高达100元1米的同类产品。
粉蜡笺是中华文明的一种承载,刘锡宏和刘靖父子正用实际行动使这一宝贵工艺得到传承,使之在电子时代继续流光溢彩。